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我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中得知:编故事识字的方法很受学生喜爱,并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编故事识字的方法多用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富于想象,许多字他们都会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识记。小学生是非常喜欢听故事的,许多有趣的故事,他们听一遍就能讲下来,若是让他们编故事,他们也是有一套的。如我在教“梅”字时,就有学生这样编故事识字“:我家有一棵树‘木’,它开花了,我‘每’天都去看花,奶奶告诉我那花是‘梅’花,我记住了‘梅’字。”而“杨”字学生这样编故事“:小明端一碗汤不小心碰到树‘木’上,‘汤’洒了,我…  相似文献   

2.
张涛 《老年教育》2011,(12):54-54
近日碰到早年退休的一位老领导,一见面就对我说:“老弟啊,今年是我的‘坎’,我恐怕迈不过去这个‘坎’了,现在浑身上下都是病。”这位老领导今年75岁,患颈椎病、肠炎等多年,久治未愈。他心里想着“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的古语,所以说今年是他的一个“坎”。  相似文献   

3.
趙淑蘭是一位中年的女教師,五○年春季到二区中心小学担任一年級級任,她已作了十年的教師,可是她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热爱孩子,熱愛工作,觉得工作有很偉大的意義。她無論是讲課或是談話,总是态度和靄,让儿童感到‘親切’。儿童們都很聽她的話,可是並不是懼怕她。如果你問兒童‘老師爱你嗎?’他們都说:‘老師愛我’,‘教师最爱誰’‘都一樣’。儿童對老師也是非常敬愛的。一天趙老師病了,请了一天假。第二天上課來,儿童們围着她、拉着、抱着說:‘老師我想你’。在上國語課的時候、有一个學生說:‘老師,我有一个字不会寫’‘你好好地想想,想不起來,老師一会儿告訴你’,师生之間是那么親切真挚,當老師收默写生字的卷子時,有一個儿童說:‘老師,我没有写完’。她很和靄地安慰他:‘你默吧!你寫的慢,等你寫完了再交给老師’。  相似文献   

4.
2001年2月8日,中国京剧院在台北国父纪念馆舞台演出《红灯记》。看戏之前,我刚好遇见批准这次来台演出的台湾最高教育主管曾志朗。曾志朗听说我当晚要去看《红灯记》,很高兴地说:“好看啊。不过他们对台湾不太了解,为了‘体贴’我们,把台词都改了,‘共产党’改成‘革命党’三个字,说是不要‘刺激’我们;我就批示,根本不需要。共产党就共产党嘛,什么时代了。”  相似文献   

5.
一位成功人士曾向朋友讲述了他的经历:"我20岁那年,任职的公司突然倒闭,我失业了。经理对我说:‘你很幸运。’""‘幸运!’我叫道,‘我浪费了两年的光阴,还有1600元的欠薪没有拿到。’""‘是的,你很幸运。’他继续说,‘凡在早年受挫的人都是很幸运的,可以学到鼓起勇气从头做起,学到不忧不惧。运气一直很好,到了四五十岁忽然灾祸临头的人才真可怜,这样的人没有学过如何重新做起,这时候来学年纪已太大了。’"  相似文献   

6.
在《病梅馆记》的授课过程中,张莲同学提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文中多次提到残梅病梅的系列行为,每次出现的先后顺序却不一样。开篇先说有的人‘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的审美标准,接着写‘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则与前文‘正’与‘密’的顺序相左,接下来所说的‘梅之欹之疏之曲’,也与开篇‘曲—欹—疏’的顺序不同,最后‘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这一句,与上文的顺序皆不相同。大家之笔讲究前后一致,句式比…  相似文献   

7.
台湾的一位女教师.把这篇文章贴在自己的主页上说:“这是一篇早在‘环保’成了热门话题或学生、文艺界人士拿来当口头禅之前就已写成的‘环保文章’。”但是.仅仅从环保的角度来构思这样的文章,写起来就可能不用这么复杂.说到底不过是写了一棵挺老的树,因为城市、工业文明的发展。交通上发生种种问题,竟有人不珍惜将如此有年代的大树肢解铲除。  相似文献   

8.
漫说写字     
谢觉哉同志在给子女的信中说过:“字,写得清楚,人家容易看;写得美,人家喜欢看。常常有些来信或文稿,不只潦草而且怪形怪状,看起来是灾难。是我已老得成了‘文盲’,还是他们写的是‘天书’?我们是人,绝不能写‘天书’。”  相似文献   

9.
前些日子在西门里小学听了一节语文讲读课《方志敏烈士二三事》。课后听作课老师介绍说:“这课,过去我讲过多次了,可以说是一篇老课文了。老课文也有新问题,如文中的‘哼’字,以前我都读成‘hēng’,这次这样读总觉得不太贴切。经查字典发现是个多音字,本文应取‘hng’音,怎么读呢?请教了其他老师,才找到了它的准确读音。所以老课文,也要做新处理。”  相似文献   

10.
一代文学巨匠、语言大师老舍在谈写作时说过:"说得多而冗一定不如说得少而精。""我有个意见,就是要少用‘然而’、‘所以’、‘但是’,不要老用这些字转来转去。你要是一会儿‘然而’,一会儿‘但是’,一会儿‘所以’,老这样绕弯子,不但减弱了文章的力量,读者还要问你:‘你到底要怎样?你能不能直截了当地说?’"这些鞭辟入里的经验之谈确实是指导写作的金玉良言。  相似文献   

11.
10岁的儿子要求爸爸为他买一个臂力器,爸爸问他:"你是‘想要’,还是‘需要’这个臂力器呢?""我想要。""对不起,你‘想要’但不‘需要’的物品,我不能满足你。"听爸爸这样一说,儿子马上改口:"我需要。""你为什么需要呢?""……"儿子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12.
    
“我再说一遍,张岚。”我从牙缝里挤出这句话,“这个字念‘huo’。” 张岚也一拍桌子站了起来:“‘huo’。我告诉你是‘huo’!” 我已拿定主意不去理这个固执的家伙,便扭过头来抽出一本杂志乱翻。  相似文献   

13.
亲爱的老爸;别说"我还不老,你怎么就一口一个‘老爸’地叫",也别说"就算我老了,那也是被你叫老的",对于这两句你用来驳回我叫你"老爸"的话,今天我可要与你辩一辩了。  相似文献   

14.
欢度春节     
是寅?是卯?我可不知道。一早,我就被“啪”醒了。此时,整个山村,鞭炮声彼起此落,好不热闹!我的“土八路”也凑热闹,拉开了大嗓门,放她的连珠炮:“哎呀呀,‘老民同志’又起床啦!再睡会儿吧,今天是大年初一,孩子们都大一岁了,欢天喜地的,你还操啥心?”“哎,还‘蛮牛’似的东走西看?那,你的新衣服已放在沙发上,别学藤野先生,忘了带领结!”接着,她还指着我的胡茬说:“别忘了刮刮‘猪头皮’!”我“唔”着她,并请她帮我修修边幅。她挺乐意。  相似文献   

15.
有一位幼儿园老师曾跟我说起班里发生的一件事:“跟往常一样,每次活动时,我们都有一个自由对话的时间。当我和孩子们一起唱完一首名为《W e are the happiest m en》(我们是最快乐的人)的歌,便开始了今天的自由对话。这次我们讨论的话题是‘今天你快乐吗?’小朋友发言很踊跃。有一个女孩说:‘今天我很高兴,因为今天是我妈妈的生日。’我问:‘那么今天是你妈妈多少岁的生日呢?’她说:‘40岁。’我刚想向她表示祝贺,突然有一个声音传来:‘太老了。’大家都愣住了,寻声找去,一个小女孩得意地看着大家。”“我叫起这个孩子,问她为什么这样说。…  相似文献   

16.
期末考试后,老师站在讲台上问我们:“考得怎么样?”哪知,同学们像是事先商量好似的——异口同声:“还行!”老师无奈地摇了摇头说:“就知道你们会说‘还行’,我能不知道你们‘还行’吗?‘还行’、‘还行’,什么都是‘还行’,以后给你们评分写批语时,我都给你们写‘还行’。”老师生气地离开了教室。试卷返回各班后,老师没有当即发到我们手上。第二天早晨,同学们早早来到学校,希望能从老  相似文献   

17.
漫画2重奏     
有个小女孩,叫小静,可她一点也不“静”。大家给她改了个名字,叫“疯丫头”。疯丫头听了,觉得无所谓,“管他呢,什么‘风(疯)丫头’、‘雨丫头’,只要是我就行了。”疯丫头生日那天,好朋友梅打电话来,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疯丫头,你该  相似文献   

18.
“我不喜欢叫你‘秃鹫’,我还是喜欢叫你‘猫’——有两个小辫儿的‘猫’!”抬头望着大家,笑着,闹着,写着,面对着那清亮的双眸和充满笑意的脸,我真觉得自己已陶醉在其中了。  相似文献   

19.
《小读者》2013,(1):71-71
作为父母,我们对孩子爱的“心”从未变过。而爱的年轮和我们年龄一样在增长着。正是我们的爱,孩子从襁褓婴儿成长为可爱的少男少女;正是我们的爱,孩子从蹒跚学步成长为茁壮的运动健儿;正是我们的爱,孩子从咿呀学语成长为朝气蓬勃的读书郎……我们的爱不止,孩子的成长不止。然而,在孩子成长的备阶段中,我们到底该怎样爱孩子?一位母亲问女儿,“你最喜欢爸爸妈妈怎么爱你?”小女孩两岁时回答说:“爸爸抱抱、妈妈亲亲。”四岁时说:“我要爸爸妈妈都陪我看动画,轮流给我讲故事。”六岁时说:“喜欢妈妈说‘哈哈!这事你做的真棒!’;喜欢爸爸说‘走,我们带妞妞和叔叔家的小帅一起郊游去’。”九岁时说:“我不喜欢妈妈老盯着我学习,不喜欢妈妈总把我和别人比;不喜欢爸爸总说‘我很忙,等爸爸有空了一定参加你们学校的活动、一定陪你去看动漫剧……’”  相似文献   

20.
作为家长,我常同孩子一起读人生之书。翻开第一页,我说: “‘我’字最难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要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我’活在世上,才有意义。‘我’还必须随时保持清醒,要自省、自警、自勉、自律。‘我’走在路上,才有信心。”孩子渐有所悟,我义说: “‘你’和‘他’两字也不好学。大多数人把‘你’和‘他’看得不那么重要,事实果该如此吗? 先得把‘我’‘你’‘他’三字连在一起读。从每个人看,‘我’就是‘我’。可‘我’同时也是谈话对方眼中的‘你’。又同时是许多相识不相识者眼中的‘他’。自称‘我’的只有一个。每个‘我’在其他人眼里都是‘你’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