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节奏又被称作音乐的骨骼,是音乐情绪和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段。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使幼儿能体验和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感受节奏美,并能准确地再现节奏的能力。针对幼儿的节奏训练,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较小、理解能力不高的学习特点,采用简便而富有趣味的  相似文献   

2.
节奏被称作音乐的骨骼,是音乐情绪和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段,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可以使幼儿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感受节奏美。本文从支持性物质活动环境的创设和支持性精神活动环境的创设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旨在促进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自觉地创设支持性活动环境,进而使幼儿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更好的开发其音乐节奏感潜质。  相似文献   

3.
邓海红 《成才之路》2011,(36):96-I0021
节奏感是音乐实践活动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能使其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艺术中的情绪。让幼儿在快乐的活动中准确地表现节奏,这对推动幼儿音乐感知的发展有着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我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入手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相似文献   

4.
音乐最主要的要素是节奏,掌握好节奏能增强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首先抓住幼儿节奏感的培养,再展开各种听觉训练,最后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打击乐器表现出对节奏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音乐最主要的要素是节奏,掌握好节奏能增强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首先抓住幼儿节奏感的培养,再展开各种听觉训练,最后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打击乐器表现出对节奏的感受.  相似文献   

6.
对于音乐节奏感,前苏联音乐心理学家捷普洛夫有这样的解释:“音乐节奏感可以说是一种积极体验音乐的、从而正确感知音乐运动进程的情绪表现力的能力。音乐节奏感不仅具有运动性,而且也具有 情绪性,作为其基础的是音乐表现力的知觉,因此如果脱离开音乐,则既不能觉醒,也不能发展。”培养音乐节奏感的最佳方式是在音乐伴随下活动,在律动、音乐游戏、舞蹈等音乐与动作相结合的活动中,引导幼儿感知节拍节奏的强弱关系,感受音乐节奏的韵律美,引导他们准确地再现音乐的节奏,用美的节奏性动作表现音乐的情绪及情感。一、探索多种多样的节奏训…  相似文献   

7.
节奏是音乐的第一核心。培养幼儿最初的节奏感是音乐活动的基础,感受节奏是一种艺术享受,能帮助小班的孩子更好地理解简单的音乐,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对于幼儿大脑的发展及良好性格的形成都是很有好处的。好的音乐能陶冶幼儿的情操,增强幼儿身心健康。小班的幼儿年龄小,节奏感的形成还有待培养。绝大部分幼儿无法正确地合拍感受乐曲的节奏。为了帮助初小班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活动,体会简单的乐曲节奏,教师要培养幼儿对于音乐的初步感知,奠定幼儿一生对音乐的感受基础。  相似文献   

8.
我在音乐教学中特别注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以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节奏是表现歌曲情绪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发展幼儿音乐感受力所必须掌握的基础。所以平时我把节奏训练作为一种经常性的训  相似文献   

9.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来自德国的幼儿音乐教学法,把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运用到幼儿音乐教学中,能让幼儿在节奏明快的乐器演奏中增强音乐节奏感,体验音乐旋律的美。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还要根据奥尔夫音乐教育方式,结合舞蹈动作进行音乐教学,让幼儿在舞蹈中增强音乐的感知力和表现力,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使课堂教学在幼儿的积极参与中高效进行。  相似文献   

10.
节奏是体验音乐美感的重要来源,不同的节奏变化表达了不同的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和音乐形象,使音乐变得各具特色,优美动听。节奏乐教学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它能启迪幼儿的节奏感和音色感,能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但如何让节奏乐教学变得轻松、  相似文献   

11.
幼儿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受到学校、家庭的高度关注,他们把它作为孩子全面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通过作者的自身教学经验,从不同方式、角度总结出引导幼儿听节奏、开展音乐节奏感游戏、引导幼儿听音乐做动作、引导幼儿参与乐器演奏的教学方法,使幼儿的音乐节奏感、音乐表现力均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培养出能伴随幼儿终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2.
我在音乐教学中特别注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以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节奏是表现歌曲情绪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发展幼儿音乐感受力所必须掌握的基础。所以平时我把节奏训练作为一种经常性的训练项目,教唱时常常采用一种有节奏的念白  相似文献   

13.
卢颖 《早期教育》2005,(7):32-33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幼儿节奏感的培养不仅要用耳朵听、头脑理解,更需要在运动中去体验."两人三足"游戏是一项注重节奏感的游戏,它可以让幼儿通过自身运动的体验来感受节奏的快慢.因此,在实践中我尝试用<高人和矮人>的音乐,结合"两人三足"游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相似文献   

14.
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更是幼儿得到全面发展的手段。通过音乐教育活动,能培养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而音乐最基本的要素是节奏,节奏是幼儿感受、认识、表达音乐的重要工具,而且掌握好节奏还能增强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早在1900年,瑞士的达尔克洛兹提出了《体态律动学说》,此学说把音乐与身体的感应和运动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5.
张翠宝 《黑河教育》2011,(11):47-47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是音乐的生命。节奏感是音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首先就要感受节奏,通过节奏引起身体的共鸣,从而达到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目的。所以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培养节奏感是十分必要的。一、在生活中寻找节奏,激发幼儿对节奏的兴趣节奏是将长短、强弱不同或相同的音,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对于这一抽象概念,幼儿很难理解,但幼儿对节奏却又是最敏感的,  相似文献   

16.
<正>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节奏是构成音乐的三大因素之一,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不仅能使幼儿感受到音乐的情绪,提高其对音乐的表现力,还能促进大脑皮层重要中枢的发展,对幼儿的智力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爱听童话故事是幼儿的天性,根据童话改编的童话剧是幼儿喜欢的表演性游戏,那么在童话剧中,能发展幼儿的节奏感吗?笔者对此进行了尝试和研究,选择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童话《小红  相似文献   

17.
小兔party     
设计意图 《兔子舞》(《RABBIT DANCE》)是一首旋律欢快优美、节奏鲜明、音乐意象突出的流行乐曲。其主旋律部分能增强中班幼儿的音乐感受力、节奏感,其rap说唱节奏部分则有助于中班幼儿自由并有所创意地进行表现。因此将其作为中班音乐活动内容,较为适宜。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创设舞会情境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同时整合艺术、健康、社会等领域内容,启发幼儿基于音乐意象的联想,学会合着节拍结伴或自由舞蹈,并乐于尝试自主创编动作表现音乐感受,使幼儿增强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巩固蹦跳技能和方位感,同时培养活泼开朗、乐于合作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18.
幼儿自编舞蹈,就是让幼儿根据音乐的性质、节奏、内容等自己来设计舞蹈动作,进行独立的、创造性的音乐活动。它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想像力、节奏感以及表现力、创造力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幼儿自编舞蹈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幼儿的唱歌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提高音准效果、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恰当地使用教具是至关重要的几个环节。节奏是构成音乐的主要支架,音乐表现情绪通过节奏中的力度、速度等反映出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发掘幼儿音乐才能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幼儿爱动的特点以及人类对音乐的“感知运动”方式,音乐教育应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幼儿通过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奏,音乐研究表明,节奏感强的幼儿在唱歌时能恰当地表达音乐的节奏及情绪,有感情地表达歌曲的思想内容。现代音乐教育家奥尔夫等就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幼儿从学习…  相似文献   

20.
音乐离不开节奏,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培养音乐节奏感是十分需要的.让幼儿感受音乐节奏,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