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仪式的育人功能表现为观念型塑和信仰维护、身份认同和角色适应、情绪体验和情感激发、道德教化和行为规约。但目前存在目的异化、形式失范、话语空洞和主体被动等困境。其改进的路径有:明确仪式目的,形成完善体系;规范仪式形式,创设展演情境;创新仪式话语,实现有效互动;注重仪式主体,增强师生地位。  相似文献   

2.
作为电视仪式的春节联欢晚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晚因在神圣时刻播出取得了神圣仪式的身份,而电视又将春晚仪式有序地展现和强调,使春晚成为嵌套于电视日常仪式中的另一个仪式,即电视仪式。春晚与电视之间存在着共谋,并发挥诸种象征和规范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仪式观角度出发,认为突发事件媒介仪式是舆论形成的重要原因。在内涵上,与媒介事件及在线仪式不同,突发事件媒介仪式更兼具自然、融合与互动特征。突发事件媒介仪式的强大舆论构建作用,主要是在事件、媒介及民众特征基础上,通过情感的召回、积蓄与宣泄等互动过程来完成。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学发展的同时,研究者对仪式的研究也从人类学、社会学领域延伸到了学术之外。仪式的重复性、表演性、群体性等基本特征,使对其的辨识在得到强化的同时,也成为仪式内涵发展和深化的桎梏。仪式感是从仪式中衍生的情感变化,对仪式感的过分看重会消解思维深度。对仪式行为以及仪式行为研究的反思,有利于辩证地对待仪式本身的发展,而正视仪式因程式化所导致的思维固化,更有利于在扬弃中强化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5.
《柳州师专学报》2019,(3):53-56
土家族婚俗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运用象征人类学的"通过仪式理论"观照这一仪式,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分离阶段,娶亲前的准备工作都可归纳进这一阶段;其次是过渡阶段,这一阶段是土家族婚俗的核心,即最为盛大的结婚仪典;最后是融合阶段,婚嫁仪典完成后便属于这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新的社会角色以及社会关系得以确立。以"通过仪式"理论来分析土家族婚俗,有利于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背景中进一步理解并保护这一民俗文化,唤醒土家族民众对历史的记忆以及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仪式作为兼具展演色彩和教育意义的象征性活动,在“大思政课”建设过程中可以发挥独特作用。仪式教育的文化深厚性、时间延续性、场域广阔性与“大思政课”建设的内在要求具有逻辑一致性,为二者的有机结合提供可能。仪式教育融入“大思政课”建设具有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塑造青年学生多维认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互动性的价值意涵。未来要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协同机制,开辟仪式空间、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善用仪式符号、完善教育载体等举措促进仪式教育更好融入“大思政课”建设。  相似文献   

7.
传统婚嫁仪式是A村土家族社会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是村民们在漫长的文化时空中创造并积累的,具有本民族独特的形式和风格,是土家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体表现和反映。随着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大量都市文化潮水般冲击着A村传承了多年的文化、村民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以及他们的价值判断和择偶观。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A村传统婚嫁仪式的变迁与现状经历了婚前仪式的简化、正婚仪式的随意化,婚后仪式的淡化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运用人类学家范.根纳普的"通过仪式"理论,从分离、过渡和融合的三段式视角,对贵阳市城郊刘氏家族的一场丧葬仪式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和研究,再现了汉族社会丧葬仪式的整个过程。文章以此个案揭示汉族社会对丧葬仪式的郑重处理,实质是对生的执着追求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9.
仪式在儿童的生活与学习中普遍存在,并具备独特的凝聚力和显著的教育价值。幼儿园爱国主义仪式具有增强儿童爱国认同、增进儿童爱国热情、养成儿童爱国行为的独特价值。为更好地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幼儿园应注重仪式的结构性,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流程;注重仪式的日常化,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注重仪式的层次性,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儿童的身心发展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朱雪琴 《江苏教育》2022,(39):50-51
小学仪式教育的课程化,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小学班集体仪式课程要基于学生生活视野整体规划,基于学生发展需要分类设计,基于学生成长节律阶段安排,具体的实践路径包括日常生活历练、主题活动唤醒、课堂学习培养、共同设计激发、有序反复强化。  相似文献   

11.
周人重农,周天子举行亲耕仪式,是西周时代重要的公共性政治礼仪.礼以乐成,乐必有歌.从诗本文所体现的时代文化内涵来看,<周颂>中的<载芟>、<良耜>、<噫嘻>、<臣工>,就是周成王时用于藉田仪式的乐歌.  相似文献   

12.
仪式大量而多样地存在于儿童生活与学习的世界之中,且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教育人类学关于仪式与教育关系的上位分析,借助儿童学对于儿童发展影响维度的研究与分析,解析了不同场域中仪式对于儿童生命成长与发展的意涵与影响。以期待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进一步对于儿童与仪式关系进行关注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3.
仪式是一种可同时触及参与者意识和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特殊教育资源,仪式教育对师范生身份意识、角色意识、责任意识等方面的主体性成长和人格完善有重要的意义。需要师范工作者加以重视和进一步研究。在开发和设计师范生专业仪式时,严肃解读仪式的深层意蕴,重视情绪调动和气氛管理技术的运用,并认真考量活动的进程设计,关注参与者的后续身心变化。防止将仪式活动集会化、娱乐化的倾向,是仪式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仪式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还存在形式刻板、内容乏味、效果不佳等问题。这些问题背后是我国仪式教育淡化学生个体存在,仪式教育中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等深层次矛盾。我国基础教育应借鉴西欧教育人类学对仪式研究的前沿思想和实践经验,在开展仪式教育方面进行改革创新,诸如拓展仪式定义范畴,关注仪式中参与者的体验与收获,挖掘仪式的历史性和文化性,重视仪式的个性化与国际化等理论建设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5.
仪式大量而多样地存在于儿童生活与学习的世界之中,且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教育人类学关于仪式与教育关系的上位分析,借助儿童学对于儿童发展影响维度的研究与分析,解析了不同场域中仪式对于儿童生命成长与发展的意涵与影响。以期待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进一步对于儿童与仪式关系进行关注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6.
邱孝感 《新教师》2019,(9):13-15
少先队仪式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创造良好的仪式感对少先队员的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福建省多所小学的少先队仪式教育现状,反思了当前少先队仪式教育缺失的内涵,并以扣好人生第一粒信念扣子为目标,提出了改善少先队仪式教育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微观的互动仪式理论视域下,学校仪式是一种关于个体身体空间、关注焦点、生命情感体验的互动结构。但在学校教育的现实境遇中,教育者不断为仪式活动增值、赋义,实施过程中身体的离散消解了仪式互动的基础,固化的制度程式模糊了相互关注焦点,严格的科层结构抑制生命体验,学校仪式沦为一种形式表演。构建自主、自然、自发的学校互动仪式,需转变仪式实施理念,凸显学校仪式的育人价值;打破仪式空间阻隔,保障学校仪式的身体聚集;放活仪式制度程式,传达相互关注的焦点;优化仪式科层结构,分享共同情绪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8.
苏尼,作为一种地方性巫师,存在于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其独具风格的仪式治疗,作为一种民间特色医疗实践,治疗了无数患者的病痛,在多元医疗体系中发挥着独特的医疗作用。然而,苏尼特有的治疗技艺并非后天习得而成。成为一名苏尼须经历"阿萨纳"巫病的病痛体验中与"阿萨洛"入巫仪式的被治愈中才可被民间认可为能治病的巫师。"阿萨洛"入巫仪式是"阿萨纳"巫病患者转变成苏尼的一种过渡仪式,既是"阿萨纳"巫病患者病痛被治愈的终端,又是其转变为族群巫师的开端。同时,从患者转变为族群巫师,其社会角色与功能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与仪式前相比拥有截然不同的身份地位和归属认同,其研究价值不言而喻。目前学界对苏尼这一群体的关注日益渐长,可对于入巫的过程、巫病的病因观以及此类疾病的治愈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仍有空间。  相似文献   

19.
学校仪式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样式,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学校仪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指学校仪式具备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效能及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学校仪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表现为: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情境、革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等方面。功能的发挥是价值实现的基础。发挥学校仪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必须注意在保证学校仪式的形式性、程序性和神圣性的基础上,避免形式化、程式化和神秘化。  相似文献   

20.
“赞”字本义为“进见以贝为礼”,引申为“助也”、“明也”.其引申义在上古赞辞乃至后世赞文中得到充分体现.上古赞辞可分为仪式赞辞和非仪式赞辞,为后世赞文之源头.上古赞辞的形式和内容为后世赞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