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自然遭到人类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大自然在遭到破坏的同时人类也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环境污染和保护已成社会问题。生物学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物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之情、感恩之情和危机之情。  相似文献   

2.
自然文化遗产代表了大自然和人类和谐共存的最高价值。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自然文化遗产被人类破坏,我国的相关立法却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环境管理现状。  相似文献   

3.
教材说明:《保护大自然》是人教版自然教材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环境》的最后一课。本课是这一单元内容研究的落脚点,也是本单元内容的后续和总结。教法一一、设计过程1.了解大自然对人类的贡献。通过回顾以前的植物和动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的环境里认识人的生活,即衣、食、住、行所需材料最终都来源于大自然。让学生了解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人的生存离不开大自然。2.认识人类对大自然的种种破坏。人为了更好地生存,就要不断了解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但是,人类不合理地利用、改造自然,给大自然造成太多的破坏。3.了解大自然对人类…  相似文献   

4.
教材说明:《保护大自然》是人教版自然教材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环境》的最后一课。本课是这一单元内容的后续和总结。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人的生活离不开大自然;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破坏;大自然被破坏将使人受到惩罚等等,使学生体会到各种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初步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增强自觉保护和美化环保意识,知道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由此向学生进行保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5.
<正>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所有的生活资源,我们的发展依赖于大自然,但现代社会,人类智慧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得到满足,而大自然却在日益遭到破坏,其破坏使人类丢失了许多宝贵的东西,也丢失了原有的那种与自然和谐、安详的生活方式。为此,我们要让幼儿从小了解、认识、接触、探索、热爱大自然,不仅培养他们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正式保护大自然的情操,还要在大自然中,对幼儿心理进行积极感化、熏陶,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导语】人类不断向大自然索取,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恶化。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足以显示人类改造自然的本领,但正是这自己建起的堡垒,让人类远离了绿色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改造自然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我们在努力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在加速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  相似文献   

8.
我们周边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差,大自然时时向我们人类发出警告,告诫我们如果不能再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了,否则会有更加严重的后果。为此,我们也在不断地改善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争取在最大限度地保护大自然的同时,还能不断推进我们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无论在社会发展的哪一个阶段,建筑业都象征着社会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的最高成效。  相似文献   

9.
自然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江苏省海门师范附属小学校徐杰人类离不开环境。但人类在为了生存而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又强烈地干扰和影响着环境,带来了环境污染。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总要遭到大自然一次又一次的报复,出现了动植物物种的灭绝、温室...  相似文献   

10.
对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人是自然过程的一部分,是地球运动的产物。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让学生意识到破坏了大自然,就等于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从历史的角度看,生态环境恶化所导致的灾荒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因素。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影响较大的如秦末农民起义、西汉末年绿林赤眉起义、东汉末年黄巾起义、隋末农民起义、唐末黄巢起义、明末农民起义等,它们几乎都与自然灾害有关。灾荒有时成为农民起义的社会条件,有时则直接点燃了农民起义的导火线。在灾…  相似文献   

11.
华兹华斯对自然的爱,导致了他对人类的爱。他十分关注在大自然中艰难地生存的普通百姓,时刻倾听着促使诗人思索、使诗人心灵得到净化的“沉静的人间悲曲”,留下了一组倾注诗人深深感情的在大自然中艰难地生存的普通百姓生活的画卷。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周边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差,大自然时时向我们人类发出警告,告诫我们如果不能再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了,否则会有更加严重的后果。为此,我们也在不断地改善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争取在最大限度地保护大自然的同时,还能不断推进我们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无论在社会发展的哪一个阶段,建筑业都象征着社会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的最高成效。在环保意识十分强烈的今天,我们建筑  相似文献   

13.
本案例重点探索以课程实践为载体的环境教育方法,研究"爱自然·爱生活"环境教育的教育环境、课程实施方案、课程资源、教育策略共四大方面的内容。"爱自然"是指引导幼儿亲近奇妙大自然,乐享户外时光。"爱生活"是指走进缤纷的生活,收获幸福时光。实现在和谐生态环境中践行健康生活方式,为幼儿后继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素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人类常常以主宰自然的主人自居,无所顾忌地排放废水废气,繁衍后代,乱砍滥伐,动兵用武。人类的这些活动介入自然生态后,使自然再生产超负荷运转,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同时,大自然对人类的盲动,无声无息地开始了严厉的报复:自然灾害越来越频繁,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形成了大动脉出血。人们向自然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换取的越来越少。农业生产靠自然的恩赐,生产者的手脚被紧紧地束缚着。生产者终于变成了坐在主人位子上的奴隶。历史上素有“南绛北代”美称的代州,去年被列为全省的贫困县之一。这个演变是生态环境处于恶性循环的直接后果,下边记载的就是代州森林覆盖率与自然灾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类向大自然索取的手段和能力日益增强 ,也正是由于这种“增强”,客观上却造成了越来越使人警惕的生态危机 ,使人与自然之间本应有的和谐关系遭到严重的破坏。当遭到破坏的大自然开始向人类的无情予以报复时 ,人类也就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与自然的应有关系。问题是 ,对人与自然应有关系的反思还只是人们的初步意识 ,客观上还没能形成一种普遍自觉时 ,特别是当大自然向人类报复的后果的严重性还不为人们普遍理解时 ,敏感的文艺家却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2 0世纪 60年代 ,美国女记者雷切尔·卡逊写下了长篇报告《寂…  相似文献   

16.
生物学教学中应重视生态环境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随着高科技的发展 ,知识经济的出现 ,人类支配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不可否认 ,高科技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高度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不断发展的学习能力。因而素质教育的重点也就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上 ,但我们还应看到 :人类在主动支配自然的过程中 ,出现人口巨增、资源过度开发、环境严重破坏等严重后果。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和重大领域的主题之一。改革开放的中国 ,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 ,从生物学角度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生态环境教育 ,已是刻不容缓。下面是我们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7.
狄金森的生态思想是其现代主义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她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与自然中的花木鸟虫为伴。在她的自然诗篇中,狄金森描写自然和自然之中的万物生灵,展现自然与人类和大自然的一切生灵和谐相处,表现对自然的敬畏。狄金森热爱自然,因为自然是她的精神寄托。她对自然之物的精细刻画是她深入自然、仔细观察自然的结晶。她热爱自然源于她对自然的敬仰。热爱自然是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基点,没有对自然的爱,就不会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类的爱心。狄金森对人类的爱在其自然诗中表现为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注方面。狄金森的自然诗篇具有极强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18.
机械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武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几乎无处不用。无论什么机械,小至缝衣针、削笔刀,大至航空母舰、宇宙飞船。都是人类在长期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创造出来的。随着人类的进步,机械也还在不断地向前发展。人们就用这些机械来进一步探索、利用、改造自然,使大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因此,机械的发展,既是人类进步和文明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改造自然的规模空前扩大,从自然获取的资源越来越多,排向大自然的废弃物也与日俱增。人类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关经济专家指出,当代世界面临的五大问题——粮食、人口、能源、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其中大多属于环境问题。生物学的教学内容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十分密切,生物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生物学的优势,努力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保技能。  相似文献   

20.
劳伦斯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部小说中描写了大自然被现代工业文明所破坏、人性异化、生命枯竭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对自然本色的推崇。在劳伦斯的笔下,大自然给人以生命活力,性使人的生命得以复苏。大自然与性,成为人类生命活力的源泉。生命活力之美就是自然之美和性之美,因而对于大自然与性这一自然本色的推崇是劳伦斯小说创作的精华所在。劳伦斯对自然本色的推崇与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性的独特的认知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