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夫之撰<读通鉴论>是中国古代史学史上一部史论价值极高的著作,堪称中国古代史学史上的奇葩.无论史论方法,还是史学思想,王夫之<读通鉴论>都别具慧眼.王氏运用辩证发展眼光,提出理势合一的历史进化观,并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国家兴亡之论,统贯全局,用联系发展的眼光探讨朝代兴亡之理,是其超越前人之处.  相似文献   

2.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今年是他逝世二百七十周年。明清之际,他参加抗清斗争,失败后,隐居湘西石船山,学者称他为船山先生。他学识渊博,著作繁富,在史学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史论。《读通鉴论》、《宋论》是史论的杰作。《尚书引义》、《诗  相似文献   

3.
近代法理学在古代已有萌芽,王夫之撰写的《读通鉴论》一书保存了这方面的丰富思想资料。王夫之以其辩证观点,比较透辟地阐述了中国古代有关法的概念,法的特性、作用以及法同社会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杰出的历史评论家,他的<读通鉴论>和<宋论>精彩地评论了前代的人和事,总结了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全面反映了他在历史评论方面的辉煌成就.他的史评方法主要有归纳法、比较法、历史主义方法和原始察终法.  相似文献   

5.
王夫之史论经世致用精神最突出的体现是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政治改革的思想和主张。此外,他强调以史为鉴,用朴素唯物主义和进化论的观点研究历史。在满清贵族的民族压迫之下,其史论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思想。王夫之对发展我国史论,追求思想解放,唤醒民族意识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如果说,明清之际的思想巨子王夫之以读史论史的方式理性地体现他对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关注,那么,远在中唐时期的柳宗元则是以文学家和政治家的双重身份形象地创作了《种树郭橐驼传》《三戒》等讽喻现实政治的寓言作品。对生活的关注赋予作者以悲悯民众的情怀,失意的仕途使多年谪居偏僻之地的作者充满忧患意识。纵观历史,对民计民生的忧虑,  相似文献   

7.
《读通鉴论》基本上蕴含了王夫之的民族观。在一般情形下(和平晏宁时期),他主张各民族之间"各安其所",和睦相处。但在少数民族侵凌中原时,他坚持民族利益至上,主张积极抵御,从而外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并直接影响他对历史上民族冲突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从《读通鉴论》看王夫之的民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通鉴论》基本上含了王夫之的民族观。在一靓情形下(和平晏宁时期),他主张各民族之间“各安其所”,和睦相处,但在少数民族侵渣中原则,他坚持民族利益至上,主张积极抵御,从而外观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并直接影响他对历史上民族冲突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翰苑集》和《读通鉴论》分别是陆贽和王夫之各自的代表作。从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中国知识分子思想变化的轨迹:由外王向内圣迁转,由帝王师向民众师迁转。这一轨迹一方面显示了古代知识分子在封建体制下的不断边缘化过程,另一方面,也能看出内圣是他们抵御日渐边缘的社会地位、强化自我认同和优越感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知识分子的拯世情怀─—《读通鉴论》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刘德春《读通鉴论》是明清之际大思想家王船山的一部杰出史论。该书纵览一占今,漫议得失,历来被视为警世资治之作。笔者披阅此书,发现船山先生身遭世变,创剧痛深,对知识分子问题有着周密的观察和独到的思考“,真...  相似文献   

11.
名人与书     
“嫁妆书”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1619—1692),一生著述224卷,代表作有《读通鉴论》等。有一年,他的大女儿出嫁,人们都来看望  相似文献   

12.
论易学对王夫之史学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王夫之的史学思想,不能离开他的易学见解,王夫之深究于易而出入于史,援史人易,以易说史,易学成为他史学思想的哲学基础,而史学又是易学观用之于历史研究的具体体现。他抓住《周易》之变通的思想特点来研究《周易》.并将这种变通的观念引进历史研究之中.论证人类社会历史的盛衰变动、治乱更替,解说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同时,通过对人类历史发展变化的研究,扬弃了《周易》的循环的变化观.提出了中国历史治乱更替的三个阶段论,建立了以变化和进化为中心的历史哲学体系。但是,由于王夫之坚持"《易》兼常变,礼惟贞常",因此他的历史变易观又受到很大局限,他承认历史的变动性,但不敢否认封建制度的永恒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求了王夫之的历史观与文学观之间的联系,认为王夫之的历史观渗透在他的诗论中,文学方面的诗体进化论和“一盛一衰”说与史学方面的“理势合一”历史观和“一治一乱”说,都是建立在“气一元论”哲学思想的基础之上的。船山史论中辩证发展观,表现在诗论中就形成了他的“学古”与“通变”的诗歌发展观,王夫之诗歌创作论中的“自然”说和“真情”说,与他的这种诗歌发展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由于王夫之历史观中的内在矛盾,导致了他在文学上陷入“不可知论”,在诗论中出现了某些偏颇和自相矛盾之处。这也从反面证明了王氏历史观对他的文学观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三国史记》史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史记》共有31篇史论,是《三国史记》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国史记》史论不仅效仿了春秋笔法,而且还学习《左传》、《史记》等史书中史论的写法。《三国史记》史论中所体现的历史观和史学思想是对中国古代史学成就的折射和补充,尤为重要的是,《三国史记》是站在中原王朝附属政权的角度去记载新罗、高句丽和百济历史的,因此,认真研究《三国史记》中的史论,对于厘清新罗、高句丽、百济的历史角色,估价《三国史记》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中的地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船山与司马光是我国古代主张“鉴史以资治”的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通鉴》),“网罗宏富,体大思精”,是我国古代极负盛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王船山深怀亡国之痛,穷经究史,晚年撰写了《读通鉴论》、《宋论》两部史论和一部当代史《永历实录》。他的史论著作,堪称我国古代历史理论的珍品。王船山与司马光都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历史学家,深受《春秋》“大义”的熏陶。《春秋》笔法给中国古代史学留下了许多弊端,流毒深远,效尤者历代不绝,王船山与司马光也深受其  相似文献   

16.
王夫之(1619——1662)字而农,号姜斋,衡阳(今属湖南)人。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同时代的黄宗羲、顾炎武齐名,并称为“三大学者”。明朝灭亡,他举义军抗击清兵南下。兵败后,因不满于南明政权的腐败,遂隐居湘西山区衡阳石船山。在他大半生的隐居生活中,刻苦研读,辛勤笔耕,直至最后“完发以终”,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内容广泛、思想深刻、文笔流畅的著述。其有关经济思想方面的论述,也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论对外通商》,见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七《昭宗》第五。是专门论述“对外开放”的一段文字。这在我国经贸史籍中还不多见;况且这是一篇针对明清闭关自守、  相似文献   

17.
刘子犟的史论《汉书杂论》在肯定和继承班固“良史”精神的基础上,对《汉书》所记一系列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表现了其高屋建瓴、独具慧眼的史识。其发微揭隐的精神,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历史人物、事件进行的评断,使他的史论更具合理性。但其“天命论”无疑是他历史观上的一个重大缺陷。  相似文献   

18.
翦伯赞(1898—1968),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湖南省桃源县人。维吾尔族。早在1926年,他就参加革命活动,投身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他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研究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九·一八事变后,特别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写了大量著作,宣传党的坚持抗战、团结和进步的方针,揭露和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投降阴谋和分裂倒退活动。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起,即长期在周恩来同志的直接领导下,从事统一战线和理论宣传工作,并以极大的努力对中国历史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先后完成了《中国史纲》第一、二卷和《中国史论集》等上百万字的著作。建国以后,担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后任北大副校长,并主编《光明日报》《史学》专刊。他还协同郭沫若、范文澜等同志筹建了中国史学会,是我国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研究中国历史的老一辈史学家之  相似文献   

19.
王夫之的辩证法思想是我国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最高成就。他的辩证法思想内容丰富,论述精湛,不但同他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交织在一起,而且还运用于历史哲学之中。关于他自然观中的辩证法思想,学者们已多有研究,本文仅对他历史观中的若干辩证法思想谈点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20.
陈亮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也是坚定的抗战派。他抱着酌古理今的目的,研究历史的沿革变化,认为历史是不断变通发展和进化的;对于当时盛行的道学历史观,陈亮进行了极为严厉的批判,从而形成了他进步的历史观,对当时及后世的历史观念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