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山水画的写生既是山水画技能训练的研习方式,同时又是山水画创作的基础.研究山水画写生的特殊性及其规律,从写生中探求表现形式、笔墨语言、个人风格和培养艺术情感,是山水画艺术教学改革与造就山水画创造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泼墨山水画有其独特的艺术个性语言和表现技法。特别是在现代山水画创作中,表现尤为突出。泼墨山水,顾名思义,是水墨淋漓、泼洒自如、浓淡渗变、酣畅痛快的一种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泼墨山水画创作,可以充  相似文献   

3.
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画种之一.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绘对象.《溪山行旅图》带我走进了中国山水画。美术史学者一致认为是“始于唐、成于宋、变于元”。中国山水画在形象描绘上.对于物象的组织构造上、在空间的处理方法上、在构图上、笔墨技法、用色特点、“皴”,都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庐山成为中国山水画的发祥地,中国山水画第一个被描绘的对象,历代《庐山图》在历史的时空中,作为表达文人画的审美趣味取向.庐山造就了中国山水画的诞生。展示出中国山水画的不同特点。中国山水画的特殊传统是创造形神一致、情景交融的意境。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变革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20世纪的中国山水画打破了"四王"保守思想在山水画坛的统治地位,山水画重新焕发出生机。各地的山水画派层出不穷,山水画家们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复兴运动,在某些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涌现出了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陆俨少等山水画大师。但是,20世纪以来的中国山水画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由于对山水画传统的蔑视,中国山水画的笔墨美、写意性等美学思想被西化的写实所取代,中国文人山水画的传承脉络已经断代。20世纪发展到当代,已经跌入山水画发展的最低谷。  相似文献   

5.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之一,高校山水画课程是美术学科的必修课程,山水画教学中,临摹与写生是山水画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山水画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好山水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修养和责任.通过对传统艺术的深入研究和教学方法上的正确实施,教育学生审视传统、继承精髓,把握山水画创作技法,研究山水画理论,培育学生独立创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山水画的历史发展为脉络,阐述传统山水画题材的衍变、审美心理、人文思想的形成,以及形成山水画题材的思想动机与方法,探讨现代山水画题材的传统延续性、拓展性和多样性。随着时代的变化,对于现代山水画的审美将呈多元开放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孕育出了山水画这一辉煌绚烂的画科形式,纵观中国美术史,中国山水画的地位要远远领先于人物、花鸟两科。通过对中国山水画写生的发展和演变以及中西传统绘画对待写生的不同观念和方法进行分析,从中找出中国山水画写生的原理和山水画写生的意义,并进一步针对当代山水画发展的现状,探寻山水画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山水画作为最能代表中国绘画艺术特色,最能够反映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涵审美观点,人生哲学的一种绘画形式.学习欣赏山水画其意义与收获不仅仅限于山水画的本身,它实际已经超越了山水画本身.因此,要想对山水画有一个全面、深刻、广泛地理解与把握,应先学会从中国山水画的气韵、意境两方面来欣赏.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元代山水画成就最高,尤其是水墨山水画有着开创性的发展。元代山水画注重皴、擦、点、染等技法,在讲求法度、  相似文献   

10.
元代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重大变革,尤其是元四家山水画代表了元代最高水平,其抒情写意的风格影响了以后的中国画坛,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明代中后期发端的吴门画派山水画是明代最重要的画派,其代表人物沈周和文征明代表了整个明代的最高水平。吴门画派山水画继承和发展了元代山水画,集元代及以前山水画的众家之长,形成自身风格特点。两代山水画风格既有承继又有变革。  相似文献   

11.
山水画意境美在山水画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灵魂作用。从它入手,有利于我们深入了解山水画的精神实质。从创作角度立论,试图使山水画意境美的创构过程明晰化、条理化。提出山水画意境美的创构,首先要明确创构因素;其次,调整创构心态,领悟创构内涵;再次,运用创构手段,实现创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自唐高祖受隋禅统一天下至哀帝退位,其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建设对中华民族本体及周边国家形成了重要影响。国画是中华文明的独特产物,山水画尤其是水墨山水画,作为承载中国文人精神、表现文人气象的主体,是国画重要的分支。唐朝是水墨山水画发展的关键时期,其破墨山水画的初创,为后世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所以唐朝水墨山水画的发展问题,一直是唐文化及艺术学界研究的重点。对唐水墨山水画重要组成部分-破墨山水画发展问题的探讨,成为唐朝水墨山水画研究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山水画是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传统画科。隋唐时代,中国山水画已经成熟,展子虔《游春图》,反映了隋代或初唐青绿山水画的面目,盛唐的吴道子进而发展了简练而又写实的山水画法。五代北宋的山水画在真实描写大自然并表达一定的审美认识上达到高峰。继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分别开创并继承南北山水画派之后,北宋关仝、李成、范宽三家鼎立,各擅胜场。北宋郭熙父子的《林泉高致》则围绕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核心意境问题,系统地总结了经验,使中国山水画理论更加体系化。经过南宋画家对寄幽情美趣于精粹景色中的探索,至元代尤其是元四家,山水画又出现了重视主观抒发与风格创造的新高峰,也完成了山水画中诗书画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八大山人山水画的成就,与其花鸟画及书法的修养分不开。与二者相比,山水画是八大山人最晚涉足的。因此,其山水画的章法、笔法和墨法都明显地受到花鸟画和书法的影响。研究八大山人的山水画,必然涉及与其花鸟画、书法之关系。在书法创作中,八大山  相似文献   

15.
山水画的意境是中国绘画美学上的一个概念,它抓住了山水画艺术美的本质特征,深入研究它,对山水画艺术创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为例,着力分析意境美在该幅山水画中所体现的形式要素,逐层展示意境元素在其中的行踪轨迹,从不同角度对意境美进行观照,抓住山水画艺术创作之魂,直达山水画创作美的至境——意境美。  相似文献   

16.
传统山水画的理论对现代中小学美术的山水画教学有着直接的影响。本文结合我国传统山水画理论,探讨中学山水画创作的教学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山水画画家运笔作画往往离不开水,而传统的中国山水画技巧中历来被名家器重的只有笔法、墨法等,对于“水法”往往是一带而过.山水画中传神、虚实层次的展现,画法空灵飘渺的衬托往往都离不开水法的运用.文章通过归纳水法在山水画中的作用,探讨中国山水画中“水法”的运用技巧.  相似文献   

18.
范宽山水画符号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范宽传统山水画符号,实际上是在和这位山水画大师对话,假想这位古代绘画大师为什么那样处理它的山水画符号,多了解他的艺术思想和符号领域,找出范宽的山水画符号能在历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的原因。通过研究临摹,体味其符号学的妙处。最后做到闭上眼睛,范宽的山水画符号的风范和这些符号的背后所表现出来的人格个性、音容笑貌都出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9.
李可染是20世纪中国山水画艺术革新的成功典范。本文旨在对其山水画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从审美立场、表现方法、逆光运用三个方面比较它与传统山水画空间表现的异同,剖析其空间表现的特征,阐释其对深化意境的重要作用,以有益于今天的山水画创作。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山水画的阳刚之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古典山水画中所体现的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贯穿着整个中国山水画史。阳刚之美在中国文化与自然山水中都有非常明显的体现,这对中国山水画有着深刻的影响。中国山水画的阳刚之美给人以雄强奋进、积极向上的艺术享受,是我们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