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农民工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与农村人口非农化没有同步发展而产生的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是由我国城镇化进程落后于工业化进程而造成的。目前我国农民工人数日渐庞大,已成为仅次于农民的第二大劳动力群体。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快城镇化建设,推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对于促进发展我国经济意义重大。但是,很多农村的劳动力外出到城市里打工,仅仅是工作的变换或工作场所的转移,却并不能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因此,研究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结构,可以为农民工提升自身人力资本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与工业化、现代化相伴相生,亦与城乡一体化紧密相连。鼓励城乡协同、注重素质和精神文化教育,以助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从业和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发达国家城镇化过程中实施农民工职业教育可资借鉴的经验。我国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工教育,应努力构建多元化的城乡农民工教育培训主体、提升农民工职业教育的文化内涵、改变农民工职业教育中的"空泛化"现象,以推进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由于我国经济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农村富余劳动力会越来越多地逐渐转移到非农产业和城镇中来,农民工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中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进一步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为进城农民工创造公平的、宽松的就业环境,提高城镇就业农民工的政治待遇,彻底改变农民工性质,对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城市的工业化、现代化发展也需要大量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从农业生产转向非农业生产,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并成为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不仅农民工的数量规模巨大,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与文化素质也普遍偏低,使得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成为该省的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根据河南省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应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强化政府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中的投入与服务,整合优化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教育资源,建立政府、企业与学校合作下的高效培训机制,构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质量保障体系,才能将这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思路。要立足于城乡要素合理流动, 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综合发展,促进农村工业化;逐步改善城乡二元结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探索农民工“双向流动”的就业机制;坚持沿海发展战略,积极促进农民工跨地区流动。  相似文献   

6.
分析和探究“90后”农民工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时代价值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通过推进和完善“90后”农民工职业能力培养,有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有助于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助于促进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有助于提升我国社会管理的实际效果和我国社会结构优化,也有助于促进农民工实现现代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重视研究“90后”农民工的职业能力培养和提升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河南农民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伴随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而产生和不断发展的,农民工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笔者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河南农民工的社会经济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南海 《职教论坛》2007,(15):12-14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有着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明显的特殊性。二元经济的存在严重地影响着中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阻碍着城市与农村经济的普遍繁荣,延缓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农村大量的富余劳动力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在以多种方式向城市或非农产业转移,同时,中国城市在经济的转轨和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也导致了绝对数额不可小觑的大量的失业、待业、下岗、转岗的城市劳动力。鉴于上述问题,正确引导该类人员中的一部分人到农村去主要从事非农产业,这对于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将是大有裨益的。为此,国家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正确地引导和鼓励这一部分人到农村去就业、创业,充分发挥他们的知识、技术或管理专长。在农村劳动力与城市劳动力的"双向流动"过程中,"农民工"是主流,占有绝对的优势,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的一类新的生产力。因而,伴随着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农民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9.
南海 《职教论坛》2007,(8S):12-14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有着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明显的特殊性。二元经济的存在严重地影响着中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阻碍着城市与农村经济的普遍繁荣,延缓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农村大量的富余劳动力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在以多种方式向城市或非农产业转移,同时,中国城市在经济的转轨和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也导致了绝对数额不可小觑的大量的失业、待业、下岗、转岗的城市劳动力。鉴于上述问题,正确引导该类人员中的一部分人到农村去主要从事非农产业,这对于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将是大有裨益的。为此,国家必须制定相应的政策,正确地引导和鼓励这一部分人到农村去就业、创业,充分发挥他们的知识、技术或管理专长。在农村劳动力与城市劳动力的“双向流动”过程中,“农民工”是主流,占有绝对的优势,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的一类新的生产力。因而,伴随着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农民工”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民工问题在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凸显出来,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成为我国政府在新时期面临的迫切任务.各地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实践中获得了许多成功经验,同时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城市化理论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对于我国城镇化有重要的分析与指导作用。自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城镇化已经历了四个阶段,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第五个阶段。回顾城镇化发展历程,发现我国城镇化的实现路径主要有政策导向与市场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主要人口来源、人口的增加与土地利用的扩大、城乡差距扩大以及城市与城市差距扩大等方面。为了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必须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即以人的城镇化为根本、以良好的生态为基础、以提高城镇承载量为手段,以及以城乡融合为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的出现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追求工业化和实现城市化过程中所必有的一个暂时过渡性的现象。能否将农业剩余劳动力及时且有效地转出,提高城市化率,这不仅关系一个国家能否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而且还决定一个国家或民族未来的富强与贫弱。为此,就目前我国"三农"问题的演变、成因进行陈述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静 《凯里学院学报》2012,30(4):119-121
贵州仡佬族女作家王华擅长用自己独特的眼光,打量并审视着当今工业化车轮碾向乡野的情景,以及由此给人们心灵带来的不安与躁动。长篇小说《桥溪庄》描绘了一幅生态环境遭到无情破坏后焦虑和忧郁的众生相。对人类生态环境的关怀意识,深深扎根在王华的心里。《桥溪庄》乍看之下是反映关于城镇化进程中生殖危机的故事,然而,它的现实意义却远不止于此,更唤起了我们对生存环境进行保护的意识,并体现出作者对当代受到生态环境侵袭的农村底层民众的悲悯与关怀。  相似文献   

14.
论城镇经营主体及其职责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在经营好大中城市的同时,我们也应经营好中小城镇。中小城镇联系农村紧密、涉及面大。加快广大农村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两个关键。文章对各类城镇经营主体及其职责分工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使各主体能更好地分工合作,共同促进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胡昌富 《丽水学院学报》2007,29(3):10-12,23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关系到整个农村稳定、农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否实现的关键性问题.人力资本障碍和体制障碍是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障碍.改革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发挥社会民间组织的作用,实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稳步转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战略,流动的农民工是未来城镇化的主体人群。但农民工自身所具有的劳动技能与就业素养又是先天不足的,故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迫切需要统筹解决流动人口和城市农民工问题,以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目前,农民工的再发展问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农民工对接受教育培训也具有强烈的需求,但目前的农民工培训存在着管理不到位、资金不足、培训内容与需求脱节等问题。文章在具体分析当前农民工培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并完善农民工教育培训长效机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基于产业结构的劳动力模型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首先分析了我国三大产业间的劳动力需求与供给现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的统计数据建立劳动力模型,然后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对未来我国劳动力的流动趋势进行预测,进而得出了在今后几年内我国仍将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中流出,并针对这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农村的产业化,现代化、城镇化建设,使本来劳动力就富余的农村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合理、有序地转移富余劳动力,克服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的本质及教育培训的缺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本质的正确认识是对该群体实施有效教育培训的前提.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其群体实现现代化、价值实现途径多元化、主动适应社会文化"变迁"、教育需求与"唯上发展"得到满足的过程.基于此,其教育培训实施的应然功能是促进该群体的和谐、自由发展.比较而言,当前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教育培训存在目标异化、内容选择狭隘及供需错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农村教育城镇化:动因、目标及策略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城市化大致要经历土地城镇化、劳动力城市化和家庭城市化几个阶段。受城市拉力和乡村推力的双重作用影响,农村教育城镇化已成大势所趋。农村教育的希望不在乡下在城镇,其当下的目标是率先推进农村初中县城化;而当下的任务是要调整新农村建设政策思路,使其建设目标与城市化发展战略相吻合。平原模式对此具有示范性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