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腐败预防机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腐败给大学形象、教育公平、社会风气等方面带来诸多危害,而现有的高校腐败预防模式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预防主体单一、预防措施作用不够等弊端,因而难以有效预防高校腐败问题的发生。因此,需要从客观上建立新的、科学的预防机制。而当前,在大力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背景下,应充分发挥现代大学制度的导向作用,以法治化的手段推进高校腐败预防机制建设,从根源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近年来高校腐败案例为依据,分析了高校产生腐败的主要原因和特点,并联系我国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工作实际,提出了推进制度创新、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提出了逐渐去行政化,推进"阳光政务",完善权力运行监控和制约机制,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教育引导机制,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标本兼治、惩防并举,从源头预防腐败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高校基建内部控制既是基建投资效益的制度保障,也是基建领域风险控制和腐败预防的重要手段。由于高校管理层风险意识薄弱、招投标管理控制不严格、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因素广泛存在,高校基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急需加强。对高校基建内部控制现状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4.
利益冲突是公共权力的代理人所代表的公共利益与公职人员作为社会人所代表的私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是众多因素共同导致腐败产生的触发器。防止利益冲突的过程是预防腐败,从源头治理腐败的重要切入点。新时期构建防止利益冲突制度,是我党创新预防和惩治腐败制度的重要举措。面对日益严峻的腐败形势,高校应着重从构建思想道德防线、制度防线和社会监督防线等方面构建腐败防止体系。  相似文献   

5.
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本文认为,腐败的人性基础是性恶论,但在腐败的预防上又要借鉴性善论,既要从制度体制上预防腐败,又要运用教育感化的手段预防腐败.腐败产生的社会原因主要有权力寻租、价值冲突、权威失落和角色失调.  相似文献   

6.
网络反腐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一种有效的新型反腐模式,也是提高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结合高校腐败诸现象的产生及其发生根源,需要高校网络反腐在制度的设计理念、方法手段上充分实现科学化,构建法制体系、技术体系、教育体系、制度体系和监督体系等支撑体系,从而在高校的网络反腐中让制度更好地发生作用,建立标本兼治、惩防并举的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促进高校反腐倡廉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7.
反腐倡廉建设作为中国共产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根本要求。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有利于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有利于贯彻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破解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实际难题。针对当前腐败群体集团化、腐败方式变异化、腐败手段智能化、腐败行为期权化等新趋势,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导,尊重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规律;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为切入点,完善惩治与预防腐败的科学体系;以现代科学技术作为有效手段,提升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程度;以创新廉政制度建设为重要基石,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保障,切实提高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考评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这两门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采用"平时成绩+社会实践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总成绩"的考核评价模式,可以兼顾教学的全过程,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提高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遏制高校腐败案件频发的现象,构建符合我国高校特点的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大背景之下,是高校实现良性发展的紧迫任务。当前高校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仍然存在教育效果不佳、制度执行不力、监督机制失衡等问题,必须从政府、社会、高校三个层面,以权力运行监控为主线,以反腐倡廉教育为基础,以法治反腐和制度反腐为支撑,以信息公开为突破口,构建科学有效的高校惩防体系,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在高校廉政建设中,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利于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有利于从源头预防和治理高校腐败.但是由于对审计结果的运用重视不够、体现形式比较单一、利用范围有限、审计结果质量不高且缺乏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造成了目前我国高校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往往流于形式.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措施包括:发挥审计服务作用,从监督入手找到干部腐败行为之所在;建立相关工作制度,从源头预防干部腐败行为发生;组织相关力量,以合力控制干部腐败行为.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高校腐败案件呈多发态势,成为腐败蔓延的新领域。遏制高校腐败,首先需筑牢精神防线,努力学习和践行西柏坡精神,让"两个务必"成为遏制高校腐败的思想屏障;同时,要加强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相似文献   

12.
高校构建预防腐败制度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是有效预防腐败的根本保证,努力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制度体系是遏制高校腐败的关键。当前高校应从坚持规范性、系统性、有效性、严肃性等基本原则出发,构建包含民主决策、规范管理、有效监督等基本框架的预防腐败制度体系,并建立健全保证制度到位、管用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为了避免区域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和实验室等科技物理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率,推动区域高校科技的协同发展,探索区域内各高校主体之间科技物理资源共享的协同创新路径和创新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湖北省为例,分析了目前湖北省高校科技物理资源共享的现状和障碍因素,从共享文化、制度环境、共享服务系统和共享平台管理等方面论述了如何构建湖北省高校科技物理资源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强调,要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从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入手,排查廉政风险,健全内控机制,构筑制度防线,形成以积极防范为中心、以强化管理为手段的科学防控机制。在"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指导下,部分高校开展了以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为核心、以廉政风险排查为手段、以加强制度建设为重点、以预防腐败为目的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对如何更有效做好此项工作进行了研究和思考。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有利于把党风廉政建设置于制度规范的轨道之内,最大限度地减少廉政风险对党员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影响,有效提升了预防腐败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开展军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是新一轮军事科技变革对高校提出的新课题,也是地方高校学习践行军工精神,充分发挥人才和学科优势,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提升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举措.然而地方高校开展军工科技人才培养面临科研管理与保密制度体系不健全、军民交叉的复合型师资力量薄弱、现行评价体系与军工科教不适配的问题.以信息学科为例,探讨了地方高校培养军工科技创新人才的意义与机遇,分析了地方高校培养军工科技创新人才面临的制度体系、师资力量、评价标准方面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犯罪控制模式由"国家本位"向"国家·社会"双本位模式的演变,是现代国家犯罪控制机制的必然选择.社会参与原则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倡导的预防性反腐败政策五项原则之一,对腐败犯罪的预防与惩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基于审计的腐败发现、防御与治理功能,审计被多项区域性、国际性反腐败公约列为腐败治理的积极性预防措施.社会审计法律制度是中国审计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腐败的预防与控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以社会审计权理论为指导完善社会审计法律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校科技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但在整个科技创新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包括原始性创新能力薄弱,科技资源共享不够,科技创新合作欠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低,科技创新中功利目的过强,等等.文章围绕高校科技创新中存在的这些若干问题,从制度层面进行分析,指出科技创新问题的根源在于制度创新的不及时化,并针对此提出了制度建设层面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教领域和高校的腐败危害极大.内在修养不够和体制环境不优,造成对高校康政建设工作的重视不够、教育存在盲点、审计监管机制不健全、惩治措施不到住,这些成为高校腐败多发的诱因.只有加强教育引导、制度法治建设和廉洁文化建设,建立健全符合高校特点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才能让高校公权主体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十八大以来中央针对党风康政建设出台的一系列举措对新时期高校反腐提出了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高校科技创新体系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构成,以整合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为科技创新的核心特征.文章应用制度研究和结构分析的研究方法,以其管理制度的组织结构分析为起点,构思出一个“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管理组织结构图示”,侧重探讨该结构的机构组成的职能,以及对于以“科技创新管理中心”为代表的一类科技管理领导机构所呈现的兼具行政和服务的属性进行分析,以其多元管理与专家管理相结合的制度特征为探讨现阶段科技管理变革的重点.继而,以纳入成本—收益管理、服务外包、风险投资、多元资金管理为主要线索,从高校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产学研合作制度建设及构建基金会机制两个方面,进行以整合企业战略管理、资本机制和建构多元财政基础为重点的变革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地方院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现状及发展趋势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生培养基地作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起到提升地方院校研究生培养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作用。在研究总结现有培养基地建设理论以及特色模式的基础上,对现阶段地方院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进行理论探索,并以此为指导,提出几种新的构建模式,如"高校+企业+项目(新产品或新技术研发)"模式;"高校+科研院所+课题"模式;"高校+政府或行政事业单位+咨询决策项目"模式;"高校+高校+课题联合研究"模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