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不断推进和扩展,给中国经济和产业结构等带来了许多影响。基于中国东部十省市2004—2011年的面板数据,详细研究中国东部十省市经济增长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研究表明,经济全球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经济全球化指数对经济增长影响最大的三个省市是上海、江苏和山东,经济全球化指数每增加1个百分点,人均GDP分别增加0.69、0。63、0.60个百分点;经济全球化指数对经济增长影响最小的三个省市是浙江、广东、河北,经济全球化指数每增加1个百分点,人均GDP分别增加0.03、0.06、0.08个百分点。此外,经济全球化与各省市经济增长之间的联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具有时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西部大开发的十二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结果显示,西部十二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不同省份的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有差异。从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除了重庆和西藏的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3.
信用活动对经济增长的长期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美国的数据为样本,对信用活动与经济增长这两个经济变量作相关分析、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弹性分析,考察这两个经济变量相互关联的密切程度,以及信用活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信用活动将从信用总规模和各部门的信用规模两个层次刻画。经济增长以GDP水平为代表。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8-2017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研究聚集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力资本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考虑到聚集经济的内生性问题,用滞后期的城市人口密度作为聚集经济的工具变量,运用面板数据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估计方法分析各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变量都促进经济增长,在不同分位点上,聚集经济和人力资本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随分位点的增加而减小,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随分位点的增加缓慢增加。  相似文献   

5.
运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对资本积累在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实证检验,将31个省、直辖市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地区,引入了地区生产总值、就业人数、资本形成总额三项指标,构建经济计量模型对截取的各省际1978-2010年面板数据进行测算.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和资本积累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东、中、西部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对国内外服务外包经济效应的研究理论进行梳理,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探讨,侧重于考察服务外包对承接国的企业成本、经济增长、工资、劳动力成本和就业等几个方面的经济影响。通过全面分析服务外包经济效应,我国或者我国的某个地区可以找出现实存在的承接服务外包的效应和结果。  相似文献   

7.
论述隐性经济的定义及其现状,辨证分析隐性经济的社会效应,认为隐性经济具有干扰资源配置机制、扭曲经济参数、破坏正常市场经济秩序、危害国家利益、侵蚀人们思想认识、导致偷逃税严重等六个方面的负面效应;同时指出应客观认识隐性经济所具有的积极效应,某些隐性经济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是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萌芽;探讨对隐性经济综合治理的四个方面措施.  相似文献   

8.
论述隐性经济的定义及其现状,辨证分析隐性经济的社会效应,认为隐性经济具有干扰资源配置机制、扭曲经济参数、破坏正常市场经济秩序、危害国家利益、侵蚀人们思想认识、导致偷逃税严重等六个方面的负面效应;同时指出应客观认识隐性经济所具有的积极效应,某些隐性经济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是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萌芽;探讨对隐性经济综合治理的四个方面措施。  相似文献   

9.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从绿色发展、创新发展、人民生活、基础建设和经济活力五个维度为发展指标,以296个地级市数据为依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指标筛选、模型修正和模型检验,利用因素载荷量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进行客观赋权并计算综合评价系数,对31个省会样本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验证,地区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平衡性与不充分性也得以确认。研究表明,只有当各地区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各个维度都均衡发展时,才能真正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云强调社会主义经济要“有利于人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指出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制定经济计划必须做好综合平衡、国民经济要按比例发展、要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社会经济、经济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为我党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基础,对正在进行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黄淮四市是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但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立足农业产业,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黄淮四市赶上全省发展步伐的方法之一。文章从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概念和主要模式分析入手,结合黄淮四市的现状提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遇到的问题,在借鉴农业出口大国荷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黄淮四市进一步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清代中原地区水陆交通发达,当时形成了以开封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可以通往全省各地和周边重要都市。由于南北、东西交通的要道、商路也多经过河南,因此中原地区客商云集,不仅使开封、洛阳等大城市以及交通沿线的中小城镇迅速发展起来,而且为中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13.
小城镇发展在中国城市化道路中的作用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城市的成功就是国家的成功.文章分析了国内外城市化发展道路的理论,提出我国的城市化道路应有中国特色,其关键是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 最后文章分析了河南省中原城市群中,小城镇发展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政府及各级有关部门积极制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使河南省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拉动河南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经济支柱。但是,从整体来看,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还比较滞后,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深入研究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对进一步完善河南省市场经济体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河南省经济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小城镇建设已有长足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同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不小差距。因此,必须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发展步伐,尽快实现河南农村城镇化。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历史悠久。地处中原,保留着丰富的有着重要历史、经济、审美等价值的工业旧厂区。在城市化的浪潮中,应该遵循尊重、匹配、共生的设计原则,探索工业旧厂区景观化改造和再利用的模式:文化博览中心模式、居住建筑模式、创意园区模式、城市开放空间模式等,从而实现工业旧厂区的有效保护与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流通效率测度指标体系对河南省18个地级市2006—2015年内贸流通效率展开实证分析,并运用多种区域经济差异评价方法及核密度非参数估计方法对流通效率的地区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进行全面考察。研究发现:2006—2015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内贸流通效率均呈现逐年提升态势,但效率水平各异,分布极不均衡。流通效率的地区绝对差异总体不断攀升,相对差异则保持轻微波动,存在一定程度的两极分化现象。为促进河南省内贸流通效率协调稳步提升,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商品流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大对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整合并优化商品流通信息资源,安排专项财政资金支持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8.
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河南省8地、市产业发展环境条件进行定量评价,发现豫西南地区产业发展环境存在着明显优势,从而提出河南省经济发展战略重心应适度南移,以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水运是重要的运输方式,对于山区的商品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由明及清,丹江通道成为联接东南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通捷径。以丹江水路为主体的丹江通道促进了过境贸易的兴盛.成为区域间经济交流的重要商路。丹江水运的发展为鄂、豫、陕山区市镇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丹江两岸市镇成为当地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市场,推动了当地市场化进程.为山区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地方政府的战略选择不可能如企业家的战略选择一样,旨在获得竞争优势,仅就经济发展而论,其战略目标也是多重的,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框架不能直接移用于小城市发展战略选择。研究小城市发展战略应采用逐级降阶的战略分析框架。章在分析了河南省和平顶山市的发展战略之后,根据汝州市的发展目标和优势与机遇,确定了汝州市的发展战略,为研究中国小城市发展战略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建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