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卫辉方言词语中,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汉语词语,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就卫辉一些方言词语、参照文献,略作考物。  相似文献   

2.
卫辉方言与普通话相比,在连接中心语与补语的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相比较而言,其表现格式更丰富。本文从四个方面来描写卫辉方言中中心语与补语的表示格式,并和普通话相比较以突显卫辉方言补语表达格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电脑录音并使用先进软件分析声谱的实验的方法,对河南方言之下的方言小片——卫辉方言的声调情况做了一下浅薄的实验研究,以考察一下卫辉方言声调曲线和实际调值。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卫辉方言中人称代词的形式和语法功能做了具体说明,并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解释。同时把卫辉方言中人称代词的用法和普通话中人称代词的用法做了比较,显示了卫辉方言中人称代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方言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反映着民族文化的基础和精华。从方言所体现的民俗现象、语言的分区流变及传承、海外词的吸收和转用等方面可透视方言与丈化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豫北方言的声调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说:声调是普通话的眼睛,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声调在普通话中的重要地位。声调是学习普通话的重点,不同方言区的声调各有特色。豫北方言区,指河南黄河以北的地区,它地处中原,西邻晋东南,南接郑、汀、洛,东连鲁西南,方言一方面受晋语、鲁语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具中原官话的特点,在声、韵、调上都独具独色,本文重点讨论豫北方言的声调及声调群正。一、豫北方言的调类及入声字豫北方言届北方方言的华北次方言中的一支,从方言的特点来看,豫北方言区大致可划分为两区:以京广线以西(包括京广铁路沿线地区,盂县除外)的地区,方…  相似文献   

7.
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在文学创作中方言词汇十分常见,本文试从方言与文化、方言与文学、方言与读者的关系去分析考察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8.
语言与文化是密切相关的,人类的语言则是社会文化的载体。方言,作为某一地区的民族共同语,是该地区地域文化的载体。呼伦贝尔方言不仅体现了呼伦贝尔独特的地理位置,同时也反映了呼伦贝尔的民族习俗与文化和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9.
方言词汇是各方言词汇系统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方言调查的首要目的是为推广普通话、民族语言的规范化服务,重视研究这些方言词汇,对于研究方言和社会历史的关系,有重要的价值,对于指导我们推广普通话、加速民族语言的规范化也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凌源市位于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省的交界地带,地理位置特殊,少数民族众多,语言现象多样.从凌源的方言词汇看地方文化,不仅能深入了解凌源方言,揭示凌源方言词汇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还有利于了解凌源的人文环境,了解凌源地区的语言、历史、文化等信息.  相似文献   

11.
以张掖方言词汇为研究对象,选取张掖各市志方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方言词汇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添加、补充方言词,分析张掖方言词汇的构词理据,探讨构词理据中所反映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陕北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都处于封闭状态,与外界交流很少,所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陕北方言.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方言蕴含了特殊的地域文化.在陕北方言中,有许多词语都与丧葬有关,这些词语反映出了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陕北丧葬文化.庄严的丧葬礼仪程序表现出了陕北人浓厚的孝亲思想,也体现了陕北人死者永生与灵魂不灭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3.
在对陕西省白水县婚俗文化进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从当地的婚俗方言词汇中来看当地的婚俗文化,并探究其与中国古代婚俗的继承和发展关系,从而对中国古代婚俗文化的当代形式作以点式的梳理和概括。  相似文献   

14.
长兴县地处浙北吴语区,境内方言状况呈错综复杂局面,除长兴土著方言外,还有源自安徽、河南、湖北、福建等地的方言。长兴境内河南话的语音系统源自河南信阳话,但由于长期受长兴土著方言及其他移民方言的影响,显现了比较明显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5.
论苏青作品的地域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青是40年代上海沦陷区红极一时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以独特的取材角度,显示了浓厚的地域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苏青作品的内容,既涉及上海市民文化,也涉及宁波民俗礼仪,体现在文本内容、风俗礼仪、方言运用三方面。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反映与积淀,是地域或群体的标志性符号。文章以荆楚方言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语料描述法,观察荆楚方言与楚文化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荆楚方言的词汇系统、语调特征、造词方式、语用现象几个方面分析荆楚文化的特质,从语言的视角对楚文化进行解读,进一步丰富了荆楚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龙形土话与重庆话差异明显。当地的亲属称谓也独具特色——以向心、离心两大结构方式构词而惯用借指进行指称。从称谓特征所反映的婚姻制度可看出当地残留的初民意识。本土婚俗则进一步彰显了其婚姻文化的独特。当地经济的发展使本土亲属称谓遭到摒弃,其中关涉的非物质文化保护问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8.
“本字”是指与口语中的“字”音义相合的“本来的字”,考本字一般是考求某个方言词在宋代以前的文献中的字形、字义、字音。在遵循音、义双合的原则下,通过历时溯源和共时比较、印证,对濉溪方言本字进行考证,从而弄清其中一些词汇的写法和特点,这对于濉溪方言的整体研究将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徽州民俗现象是徽州社会的原生文化形态,徽州方言在民俗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不可替代。然而徽州方言词语与民俗并不同步,它并不伴随着民俗的消失而消失,这些遗留的方言词语是研究徽州民俗新的突破口。而徽州方言的形成深受特定地区民俗文化影响,二者的关系凸显了徽州民俗文化的地域性特征。立足民俗文化与徽州方言语汇,在具体的徽州民俗现象中探究徽州方言词汇与徽州民俗内部关系,寻找形成徽州方言语汇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继承徽州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