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摘要】本研究采用事件取样观察法对2所幼儿园6个班级幼儿教师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提出的412条规则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规则内容分布不合理,过于关注生活规则、公共规则教育,忽略了幼儿的交往、道德规则教育;规则分布环节不合理,对幼儿的进餐、活动转换约束性要求过多,忽视了幼儿的自主发展;规则生成方法不科学,命令性规则多于提倡性规则,不利于幼儿自主意识的发展;专制性规则多于授权性规则,重在教师话语霸权,忽视了幼儿的话语权与参与权等。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中的规则重管理轻发展、重约束轻自由、重灌输轻效率。幼儿教师制定与提出规则应增强有效性、科学合理,要求幼儿执行规则的力度应合规适宜。  相似文献   

2.
集体教学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实施途径,幼儿园教师应当具备设计与实施、观察与评价集体教学活动的能力。本研究基于关键事件技术,采用德尔菲法和观察评定法,建构了幼儿园教师教学行为观察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即预设性事件、生成性事件、管理事件;10个二级指标,即材料投放、环节组织、提问、总结、个别指导、理答、评价、应变、规则与期望、纠正不当行为;20个三级指标,即材料充足、材料种类多样、材料适宜、环节形式、环节次序、开放性问题、提问对象、发展概念、迁移经验、个别指导、回应幼儿需求、候答、纠正补充、追问、高级语言、有意义的评价、意料外的回答、与预设不同的做法、规则与期望、纠正不当行为,并对不同专业水平的教师在各指标上的教学行为表现进行了描述。该指标体系可用于评价和改进幼儿园教师的集体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3.
对幼儿违规内容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提高幼儿主体性,而且也有助于教师有效地制订幼儿园常规,实施班级有效管理。通过对两所幼儿园三个年龄组幼儿违规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总结了幼儿违规内容在不同类型活动、不同范围领域以及不同规则来源和表现方式这四个框架中的具体情况,并提炼出3岁-6岁幼儿违规内容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在音乐活动中运用小组操作型壁报,就是教师或幼儿将一些与音乐活动有关的材料,比如:挂图、实物等材料布置在幼儿活动室的小组壁报上.其特点是:这些材料是随主题的变化而变化.材料的取放是幼儿自由的行为,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这些材料来学习和复习与音乐活动相关的知识内容。  相似文献   

5.
依据《教师对幼儿半日活动安排观察记录表》,采用时间取样法对广州市41所幼儿园活动班级进行半日活动观察,结果显示:幼儿园半日活动安排的结构不合理,自由活动安排极少,活动内容安排的均衡性不足;半日活动中以集体形式的活动安排较多,小组与个别形式的活动安排少;半日活动安排中幼儿的一般性操作实践占比高,但探索性实践不足;幼儿的语言自由表达程度较高,但主动提问或主动提出要求的情况极少;幼儿对活动内容的可选程度极低,对活动材料与活动伙伴的可选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6.
乡土材料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比较贴近幼儿生活。教师可根据主题选择一些乡土材料,让幼儿和材料直接接触。在幼儿和材料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容易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兴趣,并能通过自己的观察、询问等形式得到正确的答案,使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7.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注重幼儿实践活动,组织教育活动应根据不同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周围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区域活动是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重要形式,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主要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知识,而是通过自己的积极探索,获得认知经验。教师通过对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来支持幼儿的游戏活动,教师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分析和指导能助推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区域活动材料就成了  相似文献   

8.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方式对幼儿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直接的影响.本研究在对11次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行为进行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教师的开放式提问和封闭式提问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教师更倾向于采用封闭式的提问方式,且与教师所教年龄班无关;在开放式提问中,教师更倾向于采用探讨式提问;在封闭式提问中,针对具体教学内容或具体事实进行的提问所占比例最高,是非式提问次之,这些均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有关.为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应善于运用提问的策略,能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尽量减少"是非式提问"等无效提问的次数,同时应提高对开放式提问教育价值的认识,提升自身随机教学的智慧与能力,为恰当地运用开放式提问打好基础,使提问真正为幼儿的整体与长远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探索区域是孩子通过操作材料、认识事物、发现事物的特征。目前在幼儿园的探索区域活动中,教师所投放的材料是否能有效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幼儿的探索性行为与活动内容、活动材料、教师引导有怎样的关系;幼儿的探索性行为发展水平如何等问题,值得教师关注与研究。据观察发现,目前探索区域中,教师投放的材料留给儿童自主探索的机会并不多;幼儿的探索行为还停留在较低水平;同一活动内容,不同的探索结果,易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探索的结果与预期结果不同,易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将问题隐含于材料中,多提供低结构活动材料以及教师适时引导等策略,有助于提高幼儿探索性行为的发生,提高幼儿的探索水平。  相似文献   

10.
研究者对N市两所幼儿园中26名教师撰写的343篇“幼儿个案分析”文本进行内容分析后发现,可将它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幼儿行为事件+幼儿发展状况评价(+教育措施).(2)幼儿行为事件+幼儿行为表现分析(+教育措施).(3)幼儿行为事件+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教育措施).(4)教师教育事件+教师的教育观(+教育措施).(5)对幼儿行为进行泛泛的描述+教育措施+教师的教育观.(6)幼儿行为事件(+教育措施).(7)对幼儿行为进行泛泛的描述(+幼儿发展状况评价/幼儿行为表现分析+教育措施).研究者认为,当前幼儿园教师对于“幼儿个案分析”的认识尚不够全面,需要进一步了解“幼儿个案分析”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1.
田莉 《考试周刊》2014,(24):186-187
<正>《纲要》指出:执行教育计划的过程是教师的再创造过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关注并敏感地察觉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当按计划进行的活动或提供的材料不能引起所期望的反应时,教师应主动反思,寻找原因,及时调整活动计划或教育行为,使之适合幼儿的学习。角色游戏是3~6岁幼儿最典型、最重要的游戏,对于这一时期孩子的生活、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角色游戏具有强烈的模仿性,在角色游戏过程中,他们不  相似文献   

12.
数学活动游戏化,就是将数学活动的目标、内容与游戏结合起来,让孩子在游戏中逐渐感知和体验与数学有关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在数学活动中,教师选择的学习内容应适合幼儿,为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要求丰富多样、操作性强,在活动中要多引导幼儿主动探索,通过动手、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进餐活动的"规则"具有普遍性,其对座位、入座、坐姿、声音、干净和速度的要求详尽。教师采用公开批评和隐蔽规训的技术,通过个别处理和集体教育的方式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维护班级的活动秩序。但这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使幼儿处于高控状态和陷入等级化危机,单一的模糊性评价也影响了幼儿的发展。教师需以幼儿为本,生成幼儿自主的"真"规则,还可针对幼儿的进餐行为形成具体的"个案",促成幼儿的具体性、发展性评价。  相似文献   

14.
提问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活动之一,通过对四节初中代数课的课堂录像进行量化分析,归纳了教师课堂提问的类型及其与学生回答之间的联系,得出以下结论: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提问数量较多,但各类提问运用的比例不同;学生回答问题所占时间较短,且学生机械性回答占了较大的比例;教师提问难度与学生回答水平没有直接的关系;教师合理使用追问的频度和密度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科学活动是培养幼儿创新精神的沃土。帮助幼儿尽可能多地获取有关环境的充分的科学经验,并适当地将部分科学经验上升为初级科学概念;设计指导幼儿操作活动的问题要讲求开放性与可控性相结合;让幼儿动手操作在先,教师操作验证在后;让幼儿观察表达在先,教师归纳小结在后;耐心对待幼儿提问;既要做好确定课题、准备材料、设计问题、组织交流等宏观调控.更要做好微观指导;正确评价幼儿、正确评价活动效果;重视自然角、科学桌、科学宫、饲养角、植物园地等非正规科学活动的作用等……是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思想,为幼儿园开展区域游戏提供了新思路。由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不高,游戏和学习的内容大多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实践。而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是教师按照既定教学目标和计划投放材料、设置活动内容、创设环境等,以便为幼儿提供适当的指导,增强其参与活动的意愿,进而在认知、情感、身体等多个层面获得良好的发展。并且《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要求幼儿教育活动应结合生活,这刚好与生活教育思想相匹配。那么,如何将区域游戏与幼儿生活经验相结合?如何让幼儿在区域游戏中提升各方面的能力?本文对此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7.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4~5岁幼儿能感受规则的意义,并能基本遵守规则,具备了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规则的建立不仅是为了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规范与约束,以帮助幼儿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更是为幼儿进入社会、遵守社会规则奠定基础。然而,我们发现在一日生活中,中班幼儿的规则意识仍然比较淡薄,常常表现出很多不遵守规则的行为。尤其是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成为规则的维护者和补救者。  相似文献   

18.
殷月玲 《天津教育》2020,(29):182-183
幼儿的发育还不完善,他们的规则意识还不是很明确,因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幼儿理解规则内容,让他们知道遵守规则。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规则,教师可以设计一项规则标识,让幼儿在活动中认识规则标识的作用,理解规则的基本含义。规则标识的学习能够让幼儿明白生活中的许多活动需要一定的规则才能够有序开展,没有良好的规则秩序就没有很好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9.
李紫阳 《文教资料》2011,(35):152-155
作者主要采用自然观察法,着重观察和分析了幼儿集体手工活动中教师的提问行为,并从提问对象、提问形式、提问类型及教师理答行为四个方面考查教师提问的特点;通过对教师提问行为的特点及其原因的梳理,提出了给予幼儿多一些表达自我的机会;丰富提问形式;适当提高高水平和非认知水平问题的提问频率;面对幼儿回答,教师应该有更多适宜的理答方式的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们对教师游戏前指导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编码,发现游戏前教师指导幼儿的时间较短,指导大多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主要通过简单询问幼儿做什么,询问与主题内容和作品材料相关的知识经验来指导幼儿,但由于询问过于盲目,缺乏内在的结构。教师还主要通过"追问""重述"来回应幼儿。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在游戏前指导幼儿的意识,增加游戏前指导幼儿的时间,充分了解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丰富幼儿与游戏相关的新的知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