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民国时期,我国大学研究院所的研究生教育特征主要表现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模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私立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并不逊于公立大学;不同学科的研究生教育水平发展不均衡。其时的研究生教育之所以呈现如是特征,除受当时的教育政策影响之外,更与我国当时大学研究院所的发展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我国许多高校都创作了校歌。创作校歌是实施美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其歌词涵盖特定的主题,具有相对持久性、较强艺术感染力、教育性和严肃性的特点。这些特点正是我们今天创作校歌应该汲取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3.
民国时期的高校招生方式可分为单独招生、统一招生和混合招生3种。单独招生具有灵活性特征;统一招生具有一致性特征;而混合招生则具有均衡性特征。但各种招生方式均存有各自弊端。充分认识民国时期的高校招生形态,有利于现行高校招生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4.
陈元 《教育评论》2015,(2):161-164
1929年中山大学首创农科研究所后,其数量不断增加,民国时期先后有8所大学设立了18个农科研究所。民国大学农科研究所的发展促成了农科研究生教育。当时的农科研究生教育规模较小,私立大学的农科研究生教育优于公立大学,在理、工、农、医学科中农科研究生教育水平与其他实科类学科相比并不逊色,农科研究生教育的专业发展不均衡。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民政府教育部为加强对全国高等学校的全面控制和培养抗战所需的大批实用科学人才,决定推行高校统一招生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这一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遇到了诸多障碍,具有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在当今的高考改革中其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教育经费是关系到学校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在国民经济入不敷出的民国时期,学校经常发生经费紧张的状况.私立高校主要通过争取国内外捐款、政府捐助、收取学费等措施筹措办学经费,以维持学校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高校考试制度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高等学校考试制度获得了较大发展:完善入学考试,加强平时考试,重视考察能力,充分发挥教授的作用.其经验,对于完善今天学校考试制度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农村基础教育政策变迁研究是上承清朝末期农村基础教育政策研究和下启新中国时期农村基础教育政策研究的关键性、重要性研究内容。民国时期农村基础教育政策变迁大致经历了民国前期发轫与渐进、民国中期发展与改革与民国后期调整与拓展三个阶段,并在政策制定、实施与变迁中体现和遵循着其特有的历史规律,回眸民国,以期总结得出符合当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变迁特征。  相似文献   

9.
文章简要地分析了民国时期高校管理的思想、法规及规律,并从沟通、管理理念、内部权力结构以及校园文化几个方面,归纳了其对当今高校管理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朱敏 《华章》2011,(19)
本文基于对民国教育的认识,分析了民国时期女子高校人才培养的形式.文中重点谈到了初期以教会女子大学为主,女性教学特色突出,因材施教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希望通过对民国教育的思考给相关人员一些启示,在这方面深入探索和研究,为我国当今教育体制改革提供新思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用崭新的观念看待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趋向.回顾民国时期女子高校人才培养的情况,我们应该了解到女性实现高等教育是何等的不易,这也激励着新时代的女性更加发奋图强.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贵阳教育在曲折中发展。在民国的最初十四年(1911——1934),由于军阀连年混战,贵州教育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1935年,国民党开始控制贵州,贵州政局趋于平稳,贵阳教育开始恢复发展;特别是抗战时期,贵阳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和西南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更为突显,加之内迁大学的示范作用,贵阳教育进入较快发展时期,促成了现代教育体制的形成,引领贵州现代化教育潮流,对促进贵州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教育系科的地域分布表现出省份分布较全面但分布不均衡的特征;院校分布表现出教育系科主要分布在综合性大学、独立学院①教育系科迅速增加、师范大学教育系科分布却较少的特征,时间分布呈现出抗战前后分布差异较大的特征。这些特征的形成主要缘于政府政策、大学分布以及社会需求等因素。当今中国教育系科的分布要合理继承和创新,重视政府的调控作用;教育系科的分布要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制订好设置标准并做好合理评估。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是中国大学发展相对稳定的一个时期,这为中国大学的迅速崛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民国大学的发展,并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诸多因素发生化学效应所促成。在学习大学模式这一方面,曾有过学德与学美之争,最后中国大学舍德国模式而取美国模式。在当今我们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学习民国大学的成功经验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4.
1911年阴历九月初六张文光在腾冲举行起义,打响了云南辛亥起义第一枪,三天后,李根源参与领导的昆明重九起义成功,随后云南建立起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地方政权。激烈的社会变革对腾冲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主要论述了这一时期有共同教育理想的腾冲中学校长的个体身份及群体特征。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在全国性的教育改革及相关师资建设政策实施的影响下,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状况得到了推进和改善,该地区师资培养的发展具有国家政策直接影响及民族性和地域性特有的表现,对该地区的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深入这段历史对该地区师资培养状况进行分析,可为以后发展民族地区的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民国时期上海回族新兴商业发展的状况:民国时期上海回族商人逐步转变经营理念,扩大经营范围,不断冲破传统行业模式的束缚,改变了以往局限于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产业为主要经营的旧有模式;回族商人联合经营的力度也不断加强,在商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7.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1912年,随着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我国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制度终于经过清末的萌芽发展而逐步确立。民国时期的大学精神主要包含自由、独立、民主及社会关怀四个方面。考察民国时期的大学精神对当前大学精神的培育和发扬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武汉饮食文化与餐饮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对这一时期武汉饮食发展历史的梳理,分析其民国时期武汉饮食市场与饮食特色,进而探讨民国时期,西式饮食开始流行并发展迅速,对武汉饮食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使得此时期逐渐作别传统生活样式,接受新的生活方式,这些变化的原因就在于民国时期武汉的开放。  相似文献   

19.
民国知名大学为了人才培养的顺利进行而在自主招生考试上进行了可贵的实践探索。其招生考试实践在总体上具有下列特点:自主招考和外部监管的有机结合以促进大学招考制度的不断创新;"承认中学"的择优推荐和夏令馆活动的举办使得优质生源不断拓展;春秋两季招生和多处设点招考便于招生与人才培养预案的及时调节;质量底线的坚守和招生类型多样的统一为实现精英教育和尊重学生学习权力并重的办学理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考试科目设置的不同体现了多样化的大学招考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