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方式对四川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影响程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体育教师整体上已经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其中情绪衰竭和低成就感两个维度处在比较严重的水平;6-10年和16-20年两个教龄段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高峰期;1/3的教师对现有薪酬不满意,并在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影响;学历不同在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和去人性化维度上有显著的主效应,职称不同在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维度上有主效应。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的深入调查研究,本文认为高校公体教师职业倦怠的致因主要是缺乏职业地位认同感、有一定的专业危机,认为改依附为独立,主动适应社会意识,是缓解职业倦怠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玛勒诗的教师测量量表修订本为研究工具,对安徽省12所高校的167名体育教师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安徽省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属于中等强度;女性教师群体的情绪衰竭水平和去人性化两个维度上显著高于男性教师;就教龄而言,5~10年教龄的教师个人成就感最强;职称高低在职业倦怠的去人性化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情感衰竭和成就感维度上,各职称之间有显著差异;职业压力源的各个层面(学生因素、工作因素、职业期望、组织气氛、自我发展、科研)及总职业压力同总倦怠及情绪耗竭、去个性化两个因子均呈显著相关。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缓解安徽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进行分析,认为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整体上并不严重,高校体育教师专业效能感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较大;其次是情绪衰竭方面,工作怠慢方面较小。影响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社会因素主要有发展机会缺乏、工作量大等,个人因素主要有不能客观地认识自我、对自身角色认识不清等。  相似文献   

5.
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整体上并不严重,情绪衰竭相对突出;职称、学校类型和受教育程度在职业倦怠一个或多个维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性别在职业倦怠及其各个维度上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6.
农村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现象。在查阅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体育老师职业倦怠的特点、原因、以及应对策略的探讨,来解析这一现象,以达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耿海燕 《教育与职业》2008,(12):142-14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体育教师职业倦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教师倦怠源于社会、学校,源于体育教师的职业适应、职业人际关系及个体因素等,并提出了缓解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以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从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特征、社会环境、学校情境和个人因素等方面阐述了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并从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角度提出预防和缓解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马洪全 《考试周刊》2011,(70):28-29
体育教师由于社会地位和声望偏低、体育教学训练辛苦与专业提高不易、独生子女大学生难以管理和体育教学高风险、自身伤病困扰等因素会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的危害极大,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分析,并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是教师长期处于工作压力下的一种极端反应,表现为情感衰竭、去人性化和低成就感等.文章对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如何预防和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黄英 《考试周刊》2011,(92):137-138
职业倦怠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存在于社会各个阶层,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体育教师是产生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在体育教学工作中采用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解压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以豁达的态度对待工作、生活,可以有效防止职业倦怠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尤为重要,而职业倦怠是影响高等院校体育教师职业素质,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影响着体育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其成因来自于社会因素、职业因素和个人因素.在新时期如何运用激励机制,寻找健全高等院校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消除职业倦怠,以全面提高高等院校体育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13.
王猛 《华章》2012,(31)
“职业倦怠”是个体在工作压力下产生身心疲惫的状态或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研究表明,教师体验到职业倦怠后,容易对学生失去爱心和耐心,对课程准备不足,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就会降低.这不仅对教师的职业发展和身心健康有着负面的影响,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发展也有显著的消极影响.由于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和职业倦怠的危害性,加强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因素、职业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体因素四个影响层面分析了体育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提出了缓解和消除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社会干预、职业干预和个人干预三种对策.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降低.引发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压力源包括社会压力、学校压力和自身压力.建议教会体育教师积极认知、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和鼓励体育教师勇于改变自我.  相似文献   

16.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并不严重,但有些体育教师已表现出职业倦怠倾向,如不加以有效的控制与缓解,很可能就会导致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进一步恶化。本文从学校、社会以及体育教师自身,角度出发,提出缓解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陆斌 《考试周刊》2014,(82):12-12
在充满竞争的现代经济社会中,体育教师的职业缺乏社会认同感,工作得不到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地位相对较低,工作环境和条件相对较差,待遇相对较低等因素的客观存在,使得体育教师承受很大压力,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本文从职业倦怠的原因入手,展开分析,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18.
由于工作超负荷、角色冲突、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等原因,高校辅导员存在职业倦怠问题。通过加强辅导员自我调节能力,重视其自我发展及心理健康,明确职责、引入竞争机制等方法,能够较好的解决辅导员职业倦怠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职业倦怠现象在高校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中广泛存在,教务员作为教务管理队伍中最基层、最核心的组成人员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职业倦怠现象的出现与教务工作事务琐碎、职业声望低、职称评聘难、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激励机制等因素直接相关,应通过加强心理调节、重视教务队伍建设、增强职业认同感、提升个人素质、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和奖惩激励机制等措施加以缓解和预防。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