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 近 傍 晚 , 他 才 踏 上 归程。疲惫的双腿如灌了铅般沉重。但更沉重的似乎不是腿而是心。又一家应聘单位拒绝了他。在求职的旅途上他已奔波一年多了。路过一爿(pán)花店,他忽然被一缕轻柔的声音拦住。 “先生,买一枝吧,买一枝吧。今天是母亲节。” 他怔住了,不知今天是母亲节。望着少女手中美丽的康乃馨,手伸向了口袋。他很想给多病的母亲买上一枝,甚至一束。但囊中羞涩,摸索半天,还是将手缩回。他想对少女说,我和妻子都下岗了……但他什么也不愿说,拔腿欲走。不料少女再次拦住了他。 “先生,一看你就是有品位的人,决不会在母亲节吝啬…  相似文献   

2.
我的父亲丰子恺,平日作画,喜欢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取材。记得抗战前在故乡时,他曾画过一幅《牧羊图》,画中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帮我家挑水的青年农民看到了。他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子系住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都会跟上来的。”  相似文献   

3.
焦军 《现代语文》2004,(12):19-19,18
今年第一期的《新华文摘》上转载了汤一介先生的一篇谈文化问题的文章,说到某些种类的文化的消亡在人类历史上不是少见的事,不过,有四种文化:欧美文化、东亚文化、南亚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在很长时间内不会消亡。汤先生的根据一是这些文化的历史之悠久,二是这些文化所影响的人的数量之众多。  相似文献   

4.
5.
在土耳其旅游途中,巴士行经1999年大地震的地方,导游讲了一个感人而且令人悲伤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地震后的第二天……  相似文献   

6.
孟祥森 《现代语文》2004,(11):26-26
(1)一场风雨后,街旁的树下就落了一层叶子。  相似文献   

7.
8.
张东河 《现代语文》2005,(4):22-22,24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迁大理正,有盗官练置都厕上者,吏疑女工,收以付狱。芝日:“夫刑罪之失,失在苛暴,  相似文献   

9.
10.
11.
张炜  曹耀华 《现代语文》2004,(11):22-22
我们的记忆中,对老一代的见解很多地方是排斥的。这种排斥不仅是源于情绪,而且还来自理性。他们出生在一个特殊的时代,他们的见解总是那么褊狭保守,那么荒谬。可当人生过半,再回忆从老一代听到的很多东西,竟然十分惊讶地发现:老一代对于事物的判断,今天看来很多都是对的。  相似文献   

12.
13.
14.
周春林 《初中生》2006,(3):34-37
84岁的日本老人村山一郎在北京一下飞机,直接打的去了卢沟桥,他在卢沟桥参观完抗日战争陈列馆,又乘飞机到南京,参观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看完这两个60年前由日本人导演的“特写镜头”,可以说村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他到中国的最后一站,也就是终点站,是某省某县城东边的陈家集。  相似文献   

15.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那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相似文献   

16.
17.
邓康延 《现代语文》2004,(10):22-22
①云在高处与我们的目光相逢。②在百事不晓的童年,云是我小小心灵里的奇妙。我躺在草地上,和大地天空平行了,善感的心就觉得天开始和我说话,白色的语言,一片一片地漾来。人世的感动悄然而至。③上学了,知道那千古云儿飘过历代人的眼,幻化作不同的情怀,“青海长云暗雪山”的壮美,“云深不知处”的悠然,“作别西天云彩”的惆怅,“白云无尽时”的旷达。人也如云呢,而印象最深的还是身边人事的飘动。我的一位启蒙老师,才华横溢,却在那个狂风撕扯人性个性的年代无奈零落。但他生性开朗,极富穿透力的笑声荡漾着身边的每个人。只是在那么一天黄昏,…  相似文献   

18.
山林里,一个猎人的母亲突然得了一种怪病,整天疯疯傻傻地说胡话,各种药物都无济于事。他去请教一位长者,长者告诉他说,怕是中了邪了,只能用猩猩的血镇一镇。  相似文献   

19.
孟业孟业,字敬业,巨鹿安国人。家本寒微,少为州吏。性廉谨,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之,拒而不受。魏彭城王元韶拜定州,除典签。长史刘仁之谓业曰:“我处其外,君居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未几仁之征入为中书令,临路启韶云:“殿下左右可信任者唯有孟业,愿专任之。余人不可  相似文献   

20.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几年前曾有报道称,在太空运行的“和平号”空间站上,变种细菌以惊人的数量繁殖,吞噬着空间站的仪器设备。最后,“和平”号和害虫一起沉入太平洋。但是,问题并没有结束,在空间站上“定居”的细菌种群继续着自己的破坏活动。自然,谁也不愿看到细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