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季咸同年间,在剿抚捻军问题上,朝廷内部意见不一,遂发生纷争。兵部侍郎胜保、安徽巡抚翁同书、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等人认为捻军势力甚大,应派人前去安抚,使其为朝廷所用。而曾国藩、李续宜、严树森等人皆认为捻军势力猖狂,多次与湘军发生冲突。实匪祸之心永驻,不能安抚,只有用兵剿灭,方能解除后患。胜保等人与湘淮集团发生分歧,争执甚是激烈。而此时湘淮集团实力如日方中,终使胜保于同治元年冬被革职逮问,次年秋赐令自尽。  相似文献   

2.
捻军是太平天国时期北方最强大的农民起义军。太平天国失败后,更成为全国反清的主力。捻军驰骋征战,先斩僧格林沁于高楼寨,粉碎了清军“穷追猛赶”的战略;后败曾国藩于苏豫皖之间,突破清军“画河为牢”的计划。然而,捻军终于在李鸿章指挥的围剿中失败,未能冲破“扼地兜剿,蹙之海隅”的布置。1867年东捻困灭于黄海之滨。1868年西捻重蹈西辙。败亡于渤海之畔。李鸿章也由此声威大振,奠定了封爵拜相的又一阶梯。为此人们对“扼地兜剿,蹙之海隅”战略颇为重视,但是至今对谁是这一战略的最早提出者,尚无定论,本文试图利用新材料,发表管见,求正于史界同仁。  相似文献   

3.
1853年至1868年,清朝统治者为镇压捻军起义,频频更换剿捻统帅。这种现象实际上反映了清政府攻捻政策的变化、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及其与捻军兴亡的关系等。这15年中,清政府共遣派33员大吏出任剿捻统帅,其中汉员17人。他们更迭的情况大致可分为6种类型:(1)死于攻捻前线的,有周天爵、伊兴额、滕家胜、僧格林沁等。(2)剿捻无功而被参革的,有西凌阿、毛昶熙、曾国荃、翁同书、李世忠、刘长佑等。(3)调度无  相似文献   

4.
僧格林沁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显赫一时”的人物,也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他因指挥著名的大沽口保卫战和残酷镇压太平天国北伐军与捻军起义,被“朝廷倚为长城”,在1861年“辛酉政变”中,他坚定地站在慈禧集团一方,是促成“垂帘听政”的重要力量之一.他历经道光、咸丰、同治三朝而恩宠不衰,由此看来,僧格林沁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可不论及的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爱国的要求和内容主要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而曾国藩却直接参与镇压了反帝反封建的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曾国藩倡办洋务运动和处理天津教案,不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而是要自始至终维护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曾国藩口口声声所说的“爱民”,其中的“民”并不是指广大劳动人民,而是指他所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  相似文献   

6.
尹隆河之役是清军与捻军的重要一战,它对战局以及清军内部湘、淮系力量的相对消长变化都颇有影响,本文拟作简略考察。捻军分为东、西捻两支后不久,由赖文光、任化邦率领的东捻军由河南进入湖北,1867年初抵汉水东岸的钟祥臼口一带。时李鸿章已取代曾国藩为镇压捻军的主帅,节制前敌淮湘各军。曾国藩之弟曾国荃为湖北巡抚,自然负有保境之责。湘系另一要员左宗棠受命赴陕镇压西捻军,途经湖北暂时逗留。他们基于“扼地兜剿”的对捻作战方略,共同部署实施了所谓“臼口之围”,利用西、南两面有汉水阻隔,北面有大洪山堵拦,东面虽较为开阔,但亦“河湖交汊”有险可守的地理条件,集中7万余人的兵力于鄂境,对东捻军进行“围剿”。时东捻军“众逾十万’,骑兵居半,被蹙于这样的地带,显然是不利于发挥其“以走致敌”特长的。本来,东捻军入鄂并非打算长久滞留,而是要由此“长驱西上,一入四川,据巴蜀之利,一上紫荆关,合张总愚(宗禹,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如火如荼。以太平天国为首的农民革命运动,席卷了整个中国,猛烈地冲击着腐朽的封建统治。清政府依靠汉族地主阶级和外国侵略者的力量,才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但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大旗,却由捻军高高举起了。捻军是北方农民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它勇敢、顽强地坚持斗争了十六年,势力横扫鲁、豫、皖、陕、甘、鄂、晋及直隶等八省。它使清政府四易统帅,又击毙了凶悍的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震撼中外,从而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再度起用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代史上,左宗棠的一生,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他先后镇压过太平天国、捻军农民起义和西北回民起义。其立场之反动、手段之残酷、罪恶之严重,与曾国藩、李鸿章不相上下。但另一方面,也是左宗棠与曾国藩、李鸿章等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他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采取了坚决抵抗的态度。特别在  相似文献   

9.
陈程 《滨州学院学报》2014,30(4):121-124
在晚清政府对内平息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的军事活动中,王柏心为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军事将领出谋划策,其军事策略多得到了赞赏和采纳。考察已有文献,从军政建设、战争策略及思想特征上对王柏心的军事理论做了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10.
在晚清政府对内平息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的军事活动中,王柏心为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军事将领出谋划策,其军事策略多得到了赞赏和采纳。考察已有文献,从军政建设、战争策略及思想特征上对王柏心的军事理论做了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11.
刘铭传是清朝晚期的一个将领,他家世代业农,他是行伍起家,由于得到曾国藩的识拔,由千总而总兵,一直升到直隶提督。他曾积极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农民起义,是用义军鲜血染红顶戴的清末宿将。但他在抗击帝国主义武装侵略和建设台湾方面,却又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对他这样的历史人物,我们应该历史地、实事求是地加以具体分析,不因其过而尽讳其功。中法战争爆发,台湾危急,刘铭传奉旨  相似文献   

12.
《曾国藩家书》曾对中国近代学人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从1879年至1949年的七十年间,《曾国藩家书》(原名《曾文正公家书》)一直是读书人必读的书。毛泽东1917年说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家书》包含了仰事父母、下教子弟、治军为政之道等方面的真实思想.而其训导子弟之法尤为学人所仰慕和效法。在《曾国藩家书》中,无论是与祖父、父、叔父书,与弟书,还是与妻、  相似文献   

13.
任化邦传     
任化邦(1834—1867年),乳名任柱,安徽蒙城坛城集西南小任庄人,是初期捻军领袖任乾的侄子,蓝旗捻军将领、东捻军领袖,曾封为太平天国鲁王。任化邦出身贫苦,幼年父母双亡,孤苦伶仃,曾给地主家放猪。1852年(咸丰二年),蒙城地方旱灾严重,贫苦农民以草根树皮为食,饿殍载道。任柱便  相似文献   

14.
定远县,清朝时隶属于安徽省凤阳府。凤阳府地处淮北,定远县在凤阳府东南部。1853年三月,定远县捻党首领陆适龄在他的家乡,定远县城西南七十里处的荒陂(沛)桥旗杆村(现属长丰县沛河乡)举起反清大旗,率领捻众发动武装起义。起义军曾发展到二万人,势力影响到凤阳、颍州二府,给清朝统治阶级以沉重的打击。1853年,由于中外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捻党开始脱离地下状态,而采取以武装起义为抗清斗争的主要形式,捻党向捻军转化。陆遐龄起义正处于这一转化时期,是这一时期第一次较大规模的捻军起义。这次起义无疑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大规模捻军起义时代的到来。这次起义刚刚失败,著名捻军领袖张乐行等就很快摆脱清政府的节制,走上了坚定的反清道路,无疑也受到这次起义的  相似文献   

15.
1857年张乐行率主力捻军南下淮南,与太平军联合作战,留守淮北的捻军则以"圩寨"为依托,坚持抗清,逐渐发展壮大,并开辟山东、河南、苏北战场,不仅牵制、消灭大量清军有生力量,而且直接促成了北方民众运动的高涨,对张乐行淮南捻军与太平军的联合作战,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配合作用,张乐行所以能在淮南坚持5年之久,与淮北捻军的屏障之功是分不开的。1861年底,张乐行率部回归皖北后,淮北捻军重新聚集在他的周围,开始了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16.
刘铭传(1836—1896),字省三,安徽合肥人。早年居乡办团练,后率部参加淮军,积极追随曾国藩、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原是清朝的反动军官。但在国家民族危亡时刻,他主张抵抗外国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特别在捍卫和建设台湾的斗争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而正确评价他的历史功绩,对于我们发扬近代史上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早在太平天国定都南京遣军北伐的时候,安徽省北部颖亳一带的捻军,就群起响应,呼应作战。北伐军失败後,散兵有的加入捻军,因之势力更加强大,杨韦事变後,李秀成和陈玉成对捻军的联系比前较强,李秀成曾招捻军助战,捻军因而接受太平天国的纪律,大受群众欢迎,陈玉成在安徽与清军作战时,又曾得捻军的帮助。因此捻军的首领张洛行於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曾受天王的“殿前北方统率天军顶天扶朝纲天王”的爵号。同年冬,陈玉成部下的遵王赖文光扶王陈德才等奉命远征西北,明年夏,回师援玉成,又联合捻军,转战陕豫一带,关系更为密切。到了一八六四年春天京危急,陈玉成英勇牺牲後,远征西北的大军,归秀成节制,再度西北征,广招兵马,文光、德才等由陕西回军救援,师未至而天京陷落,此後赖文光部和自江南北上的太平军馀部,由於大局的转变,遂完全与捻军合流,继续了坚强的抗清斗争,使太平天国的正朔,又延续四年之久。  相似文献   

18.
李志娟 《考试周刊》2011,(19):43-43
僧格林沁既曾抗击过外国侵略的入侵,又镇压过农民起义,更血洗过起义军,最后死于农民起义军的刀下。本文对其历史功绩和罪行进行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一) 江地新著《捻军史研究与调查》即将出版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江地同志新著《捻军史研究与调查》一书,即将由山东齐鲁书社出版。该书是作者关于捻军史研究的第四部专著。本书从横的方面对捻军史有关重大问题,如起义始末、作战方法、人物评价、性质剖析、起义分期、史迹调查等等进行了研究和阐述。书中并附有《涡河北岸初期捻军活动图》和《淮北捻军圩寨战图记》,以及两篇调查记。全书约二十余万字,是关于捻军史研究的一部有价值的学术读物。各地新华书店正在征订中。  相似文献   

20.
曾国藩是晚清统治阶级中的重要代表人物。本文拟对他在直隶总督任上的活动略加叙述,以求对这个历史人物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一同治七年七月二十日(1868年9月6日),清政府任命两江总督曾国藩为直隶总督。曾在办理交卸后入京请训,慈禧太后等曾四次召见并面授机宜。同治八年正月十七日(1869年2月27日),曾国藩向清廷上《略陈直隶应办事宜折》,指陈了直隶社会存在的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