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古代想要保存遭禁毁的书是十分危险的,一旦被当局发现,必遭大祸,因而禁毁书籍的流传极其艰难,传世量也十分稀少,弥足珍贵。通过查检《四库禁毁书丛刊》、《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等,我馆线装古籍中有清代禁毁书六种,其中一种已被收入第二批《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下面笔者就这六种禁毁书的版式、版本、作者、内容等情况做个简要的介绍,以备有兴趣的读者查阅。  相似文献   

2.
预习的内容包括:作家作品、元杂剧及相关的戏曲知识,《西厢记》故事的发展流变及其流传影响,《西厢记》化用的诗词和典故,邮票与绘画等艺术形式的《西厢记》,应掌握的字词知识等。这些知识由教师用课件或网页的形式传到校园网上,事先提供给学生。另外,让学生课前自读单元知识短文《古代戏剧欣  相似文献   

3.
黄菲 《现代语文》2006,(11):34-35
书籍禁毁,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政治化现象。它是统治阶级政治化管理政策的表现方式之一,是国家使用暴力或强制性的行政手段禁止某一书籍的刊印、流传、阅读,并销毁或抽毁已经刊印的违禁书籍,从而取缔危害政权稳定和统治秩序的思想化,以确保封建统治思想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4.
《西厢记》故事在流传过程中,都烙上了不同时代的印痕。从元稹的始乱终弃到宋代文人对爱情的歌颂,都体现了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到《董西厢》的时候,两代人的矛盾反映了金元时代社会的动荡,同时也反映了金元时代的礼教的弱化和文人的心态。  相似文献   

5.
近百年李贽研究综述白秀芳李贽(公元1527—1602)号卓吾,福建泉州人,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他在哲学、史学、文学诸多方面都卓有建树,著作很多,明、清两代屡经禁毁,但流传下来的仍近几百种。在他的《藏书》、《续藏书》、《焚书》、《史...  相似文献   

6.
《西厢记》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王实甫的代表作,其中《长亭送别》一折已选入高中教材。《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它是以爱情为题材的杂剧高峰之作,是我国古典戏曲中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明代贾仲明为王实甫写的吊词《凌波仙》中高度评价《西厢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相似文献   

7.
蒋星煜先生是目前我国《西厢记》版本考证、研究以及鉴赏的著名权威专家,享誉海内外.他研究《西厢记》的价值与贡献,主要在于自元杂剧《西厢记》问世以来,对其纷繁复杂的版本流传状况、前后承继关系进行了全方位缜密的逻辑梳理.他善于独辟蹊径,发现前人所未发现的问题,澄清前人的习见和谬讹,有所创见,在深度和广度上具有开拓、突破和填补空白的意义;他对《西厢记》的艺术鉴赏研究,别开生面,鞭辟入里,自成一格.他的研究思路清晰敏锐,境界高妙深远,逻辑严密,文词犀利,一语中的.他耗费近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遨游于《西厢记》的版本与鉴赏的研究以及延伸领域研究,所结成的丰硕成果,为后人广为借鉴而难于逾越仅能望其项背矣.  相似文献   

8.
《西厢记》是一部千古名剧。在古代媒介不发达的情况下,对它的古代传播进行研究,能让我们重新发掘这一剧作的巨大魅力。《西厢记》在元明清三代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文本传播、舞台传播、评点传播等方式来进行的。对这些传播方式的研究,极大地推动了《西厢记》的研究往纵深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批评发展过程中,金圣叹毫无疑问是贡献最大的一位杰出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对于戏剧《西厢记》,金圣叹也是作为小说、“案头书”来批评的,而不去涉及它的剧本、演出方面。对《西厢记》精到的批评,成为彰显和研究金圣叹思想、批评理论的典型。  相似文献   

10.
《西厢记》在体例上和其他元入杂剧作品不尽相同,一般认为是受了南戏的影响的缘故。究竟是否受过南戏的影响呢?这种影响表现在那几方面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初步的考察: 一、剧名及其全称《西厢记》的全称有多种。《录鬼薄》和《太和正音谱》都作《崔莺莺待月西厢记》。马廉校注抄本《录鬼薄》作《张君瑞待月西厢记》。徐士范刊本其卷端为《重刻元本音释题评西厢记》,而在第一出《家门大意》中则称为《崔张旅寓西厢风月姻缘记》。这三种不同的全  相似文献   

11.
古今多数史家都认为《国语》是我国古代记言体史书的代表。但这种判断一方面是源于对书名和内容的表面认识,另外也没有关注到《国语》编者对《国语》体例的精心安排和对前代史书的继承和发展。《国语》并不是先秦所谓的语体书,也与实质上的记言史书有较大的区别,其重心应在叙事而非记言。《国语》与《左传》一样,应该是先秦记事史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前图书馆学”经历了从“图书整理理论”到“藏书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我国历代王朝都有聚书、整书的措施。历次大规模地整理图书,使“图书整理理论”不断充实完善。汉刘向班固、唐朝魏征、宋代郑樵、清代章学诚都对“图书整理理论”作出了贡献。私人藏书和官府藏书的管理、藏书的公开与公共使用理论繁荣了“藏书管理理论”。古代藏书与前图书馆学斑展联系紧密,相依相存。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古籍线装书联合目录》是一部大型古籍联合目录,囊括了东北地区各图书馆的现存古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然因各种原因偶有著录失当之处,如作者姓名错讹、版本信息错误、同一部书重复著录等。  相似文献   

14.
福建建阳古代被誉为“图书之府”,刻书印业宋至明清兴盛之风延续六百多年,是中国古代刻书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雕版印刷中心,刊印通俗书籍的数量与品种名列前茅。由于闽北古代建置沿革复杂多变,在建本与建安版画的研究中为名所困,经常出现了很多错误的表述。  相似文献   

15.
《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农业科学技术的专著。笔者从作品中的谚语这一独特视角出发,对其从分类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做出了自己的理解和系统的阐释,由此揭示出中国农民以农为本、勤俭独立和重视、顺应自然规律的农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古以来重视伦理道德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科学理念,大力开展传统美德教育。邓剑华同志撰写《论语修身论》,对大学生德育工作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7.
《善卷、蚩尤与武陵--上古时期一段佚史的破解》,是近来湖南历史和湖湘文化研究方面一个值得注意的收获.该书将蚩尤与善卷两位传说人物作了极为详尽的个案考索研究,在远古时期中华民族各个部族集团纷争融合的社会文化大背景下,描绘出一幅当时活动在中华大地上的各部族集团先民们的生存史与斗争史的宏伟画卷,建构起一幅极为清晰的从远古直至近古之九黎--三苗--苗蛮--苗族的发生、形成、发展和迁徙的历史图卷,从而为中国上古民族史、苗族史、湖南史和湖湘文化的研究增添了崭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商君书》是先秦诸子的重要典籍,是我国古代灿烂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它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商鞅变法是《商君书》的核心,商鞅变法的理论依据和政治主张是本文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尚书·尧典》记载了传说时代古人利用正南方天空出现的星辰确定四季,战国楚帛书描绘了十二位上古时代传说人物的创世历史。《夏小正》是中国最早的天文历法,出现了节气以及四季的天象物候记录;商代的甲骨文中出现了六十干支纪日法和阴阳合历,并有君王与巫祝通过天象观测传达天意,预卜吉凶,颁布天象与历法的远古占星术记录。  相似文献   

20.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8月版《三目类序释评》一书,是李致忠先生关于古籍目录学的一部著作。是书将《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的总序、部序、类序对应排列,为之标点、注释、述评,是中国古籍目录学史上应大书特书的事情。然《三目类序释评》近五十万言,难免偶有疏漏,今试为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