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自由落体运动应该是简单的"认识基础上,伽俐略猜想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速度v有v∝x和v∝t两种可能。伽俐略后来发现,如果v与x正比,将会得出"荒谬的结论"。因此,v∝x这种猜想是不可行的。但究竟得出什么样的"荒谬的结论"?课本、教参都没有加以说明,教师、学生也就不得其解,只能"人云亦云"。笔者在教学中尝试用x—v,图像来说明这一点,效果不错。现予以说明,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2.
贵刊2007年第12期刊登的张连之老师的《解读伽俐略“荒谬的结论”》一文,对是否存在口。∝x的运动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该文提及教材介绍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猜想落体运动应该是一种简单的、速度均匀变化的运动。不过,速度怎样变化才算是“均匀”呢?伽利略考虑了两种可能:“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时间来说是均匀的,即u与t成正比,另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位移来说是均匀的,即u与x成正比”。  相似文献   

3.
梁岗 《班主任之友》2010,(11):42-44
最近接触到了两名“问题”学生,一个是朋友的孩子小白,一个是网友的学生小威。两名孩子的外在表现大相径庭,“问题”类型迥然不同。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我发现两名孩子问题的根源却同属于“荒谬感”情结。  相似文献   

4.
陈军 《福建教育》2007,(9):55-56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重墨表述,“多元解读”的理念呈现于广大教师的视野,挑战我们的旧有观念。一个新理念的出现,不仅需要我们的实践,更需要我们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叶聪敏 《福建教育》2005,(1A):63-63
教授人教版第四册第五课《泉水》课后的“我会读”模块时,学生对这首小诗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引导他们画了一个流水图:泉水一小溪一江河一海洋。许多学生竟对着这流水图背起小诗来。正当我为自己的巧妙引导沾沾自喜时,一位学生突然举手发问:“老师,那海洋的水流到哪里去呢?”哦,原来是小强!小强是班上出了名的捣蛋鬼,不仅同学“深受其害”,连老师也常常被弄得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6.
丁声扬 《广东教育》2006,(12):34-34
荀子曰:“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一名好的教师不是不用教学参考资料,而是能善于利用好这个“物”。此“物”不用,“物”就是死的;用之不当,“物”不但无益,还会起反作用;活用了,“物”也就用活了,当然人也就受益多多。怎么来解读好“教参”这个“物”呢?不妨从如下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7.
《氓》是山东人教版课本必修第三单元的讲读课文。在精心备课、认真咀嚼内容时,笔者发现诗歌中的意象——淇水虽仅出现三处(分别是第一节中的"送子涉淇",第四节中的"淇水汤汤",最后一节的"淇则有岸"),但作用不可小觑。而查阅教参和有关资料,却少有关于"淇水"意象解读的文章。故在此谈谈自己的拙见,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荒谬"这一概念在西方哲学中有很深刻的历史渊源,而加缪则将"荒谬"这一概念上升到了哲学高度。以加缪哲学中的"荒谬"与"救赎"为主线,探讨处在荒谬之中的孤独个体何以能够实现自身的救赎,我们会发现加缪不仅将西方传统中非理性的荒谬感上升到了哲学概念的高度,而且他的"荒谬"不同于虚无主义,因为他虽然入于荒谬,却又能出于救赎。加缪对于人性尊严的认可以及对于光明的追求才是其哲学的核心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易虹辉 《湖南教育》2006,(12):28-29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学生学习的难度较大,教师在教学中不好把握.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教学内容,教师不妨从以下方面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0.
11.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物理课本中安排了大量的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得出规律,检验猜想,发现新知。  相似文献   

12.
吴光华 《中学生物学》2007,23(11):45-45
1基因的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分离定律能熟练应用,这一点至关重要。一对相对性状在自然种群随机交配的  相似文献   

13.
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增强语文修养、提升专业水平的需要,更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语文教师应更多地研究如何引导学生寻求解读文本的新视角、新途径,探讨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文本解读的新问题,以形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有效教师?目前尚不存在完整的明确的界定。但概括地说,它是指成功地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深远影响的教师。关于有效教师的特征有多种表述:一是从个人品质维度阐述。  相似文献   

15.
<正>在许多书籍和期刊上都谈到过一个"温水青蛙"的实验: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一位科研工作人员把一只青蛙丢进烧沸的大油锅里(有的版本说是大水锅),青蛙在生死关头会用尽全力跳出大锅安然逃生,而把青蛙放在冷水锅里,然后在锅底下用炭火慢慢加热时,青蛙居然开始享受"温暖",当水温到达它熬受不住的程度想跳出时,一切已为时太晚,最终这只青蛙葬身在铁锅里。这个"实验"被用来说明这样一个道理:重压之下的人  相似文献   

16.
公元前4世纪,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重的物体一定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这种观点在近两千年里一直被人们奉为真理,直到17世纪才由伟大的物理学家伽俐略所推翻。在今天的科学课堂上,教师讲授这一知识采取的策略往往是先提出问题:重的物体与轻的物体哪个下落得快?然后假想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与亚里士多德一样,都认为重的物体一定比轻的下落得快。于是,教师开始做演示实验,努力纠正学生的这种错误观念,最后呈示结论:重的物体与轻的物体下落得一样快。整堂课都沿着教师的思路进行,一切尽在教师的掌握之中。可是,坐在下…  相似文献   

17.
加缪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其所要做的全部工作就是要对"荒谬"现象作一个比较明确的界定,并且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以及知道人们是否能在这"荒漠"中生存这一严肃的哲学命题。因此,能否正确理解加谬哲学中"荒谬"概念的内涵,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地理解加谬崇高的人格品质以及他深刻的哲学思想。本文将从"荒谬"的表现、"荒谬"的本质、"荒谬"的根源及"荒谬"的精神四个方面对加缪哲学中的"荒谬"概念作一个较全面的阐释。  相似文献   

18.
只有学生经历了有根据的猜想,今后他们才能在生活工作中大胆假设:只有学生掌握了各种验证的方法,那么他们才有本领证明自身的猜想,猜想也才能发挥科学价值;只有他们会严谨地概括结论,他们才会明了结论的得出要经历怎样一个探究的过程。那么.在我们具体教学中,究竟如何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9.
特级教师黄厚江说过:阅读教学中很多问题的出现,都与教师对文本缺少深入的解读有着紧密的关联:而许多成功的阅读教学,都是以教师对文本深入、独到的解读为基础的。的确,许多一线教师更多地在教学形式上下功夫,而忽视对文本的正确、深入的解读。于是出现了解读文本的种种误区:不读文本的有之,背诵教参上的话就行了:浅读文本的有之,蜻蜓点水,浮光掠影;错读文本的有之,不深入思考,随意阅读,错误百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