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靳舍 《传媒》2018,(14):89-91
融媒体时代,传媒行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旺盛,但每年传媒专业的毕业生中都存在着找不到合适工作或者脱离原有专业的现状.这种现状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传媒行业发展过快,另一方面则是高校的新闻教育与业界需求存在明显的矛盾.我国的新闻教育中存在着高校与传媒业间的壁垒和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精"与"全"两难的矛盾.本文对融媒体时代我国新闻教育改革的现状和困境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来"供给侧"思维下新闻教育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对现代新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阳 《新闻传播》2006,(2):40-41
我国新闻传播教育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随着我国传媒由“行业化”向“产业化”转变进程的加快,在新闻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高校新闻教育和媒体职业需求已达成共识。形成新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不仅是21世纪我国新闻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新闻教育储备高层次人才、提高行业竞争力、应对国际传媒挑战的必要举措。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我国新闻教育必须以纵览古今的视野和崭新的姿态来迎接一切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传媒人才的需求在市场化环境中得到释放。由于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新闻等相关专业毕业生的供大于求以及应届生培训成本高等原因,越来越多的媒体已经不再招聘应届毕业生,转而直接聘用有工作经验的传媒人,传媒行业人员流动越来越加剧。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随着我国传媒事业的蓬勃发展导致大量新闻类院校的涌现,这就使得高校培养的新闻专业人才大量增长,新闻市场上出现了供大于求的趋势。而其他专业的人才也大批量的涌入新闻传媒的队伍中,这就无形之中给新闻专业的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反思大学新闻专业教育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林喦  李昱慧  黄鑫 《今传媒》2009,(8):94-96
近年来,我国的新闻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已经有近400所高等院校建立了新闻传播学院或新闻传播系、新闻传播的教学点(即专业点)已经超过800个,在校生超过15万人.①令人遗憾的是国内每年庞大的新闻专业毕业生队伍却不能满足媒体市场的需求.探究问题的实质是相当一部分高校新闻专业毕业生的业务能力与新闻事业的高速发展不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本刊与《南方都市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联合发起——新闻教育关系着新闻事业的未来,快速增长的新闻传播院校(专业)是媒体庞大的后备人才库。而媒体的竞争即是人才的竞争  相似文献   

7.
媒体融合发展是一场媒体的革命,也是新闻教育所面临的革命.媒体融合对人才的知识和技能需求发生变化,需要新闻教育紧跟时代步伐进行改革,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强化实践能力训练、增强新闻专业大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需求是教育的导向、实践是能力的源泉.新闻教育必须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践平台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夯实应用型人才基础,提高新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力.  相似文献   

8.
本刊与《南方都市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重庆大学文学与新闻传媒学院联合发起——新闻教育关系着新闻事业的未来,快速增长的新闻传播院校(专业)是媒体庞大的后备人才库。而媒体的竞争即是人才的竞争,今  相似文献   

9.
MJC是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MasterofJournalismandCommunication)的简称,其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为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为适应新闻与传播事业的发展对于高层次传媒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培养熟练掌握新闻与传播方法与技能的应用型新闻从业专门人才为目的设置的。由于该专业对传媒实践能力的要求,因此,MJC人才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成为传媒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媒介融合与学科交叉的时代语境、以及MJC实践能力构成要素的梳理,尝试分析了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传媒产业的形成和迅速发展,新闻传媒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越来越高。他们越来越看重从业经验、综合素质和具有高尚职业道德情操的新闻人才。所以,新闻传播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培养适合传媒产业所需要的人才。而身为高校新闻媒体、专业教师,应如何充分利用新闻学课堂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相似文献   

11.
周啸天 《新闻界》2004,(3):18-18
随着新闻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媒体人才供需的市场化,目前媒体已不缺乏能够胜任信息收集和消息报道的记者,而迫切需要能从事深度报道、新闻评论及专业类新闻报道的人才;媒体对人才的聘用,已不限于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早已广泛使用如文史、经济和法律等专业的毕业生。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种议论:新闻专业的学生  相似文献   

12.
论变革新闻传媒教育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新闻传媒趋向信息化、多元化、网络化、融合化.对新闻传媒从业人员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层次和多样化、复合型的特征.因而在新的媒介生态形势下.需要变革传统新闻传媒教育理念,树立以"通识"为体,"专业"为用,"体"、"用"融合的新闻传媒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3.
浅谈“上手快”与新闻传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建 《新闻界》2004,(2):20-21
常听见传媒业界人士说的一句话就是新闻专业毕业生“上手快,但后劲不足”;而其他专业的毕业生上手慢,但有后劲。言下之意,新闻专业毕业的记者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不行了。于是在选用人才上出现了一些误区。而对于新闻传播教育单位.这句话似乎成了一个把柄,也时时存有检讨之意,对自己的培养计划时时调整,甚而对自己的学生也显得信心不足。这就使我们有必要重新咀嚼这句话,检讨一下对新闻人才培养应该关注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从应用型广播电视人才调查看广播电视新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与此同时,我国的广播电视新闻教育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人才80年代是非常俏销的. 进入90年代中期,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分配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由抢着要变为挑着要。许多电台电视台“编制已满”,不再接纳正式职工,又陆续开始进行改革,对专业人员实行聘用制,于是近几年的毕业分配中出现了找单位难的现象。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过剩,还是院校培养的人才不受欢迎?是广播电视新闻单位人员都具有了相当高的素质,还是毕业生的就业观念有待…  相似文献   

15.
曾鸿 《新闻前哨》2010,(11):34-36
近年来高速、大规模扩张的高校新闻教育,与媒体对新闻专业毕业生需求日益减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暴露出当前高校新闻人才培养的诸多问题。本文从发展规模、专业分类、课程设置等几个角度,分析了当前新闻教育存在的几个矛盾,并对此后的高校新闻教育改进作出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繁荣发展,但新闻传播专业的毕业生却难以被新闻媒体接纳。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新闻传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新闻专业主义和人文素养的坚守、回归媒体实践的教学与走特色化之路三个方面探讨了新闻传播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和问题,并提出走出新闻教育困境的现实路径和选择。  相似文献   

17.
林新 《新闻界》2005,(5):62-62,59
在传媒业迅猛发展,传媒在社会中的地位日渐增强的现在,作为传媒在社会中活动的个体--新闻人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新闻自律,强调新闻人专业素质就成为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需求.而要强化新闻自律,提高新闻人的专业素质,首先就得提升新闻人的思想素质,因为意识决定行动.只有有了较高的思想素养,新闻人才有可能在自己的新闻实践活动自觉地约束自己,较好地担负起自己的职责。  相似文献   

18.
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应以新闻传媒发展变化为导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晓波 《今传媒》2007,(8):60-61
我国高等新闻传播教育规模自2002年以来急剧扩大,新闻院系开始大量涌现.据教育部高教司2005年统计,全国新闻类专业在校生达12万余人,新闻类专业点达661个,而且目前仍在继续增加之中.但另一方面,随着招生规模急剧扩大,新闻传播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却呈现出严峻局面;新闻传播界对目前新闻传播教育议论颇多,不少新闻传媒单位对新闻传播专业的毕业生持排斥态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和新闻学教育的不断加强,现在很多新闻媒体的年轻记者均是受过数年新闻专业教育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他们新闻敏感性强,头脑灵活,对待工作积极热情,是媒体的新生力量。但是,由于我国许多高校的新闻专业教育与新闻实践相脱节,造成的结果是这些毕业生到了新闻单位后却不知道如何工作,他们或者手忙脚乱,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新闻传媒趋向信息化、多元化、网络化、融合化。对新闻传媒从业人员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层次和多样化、复合型的特征。21世纪新闻传媒业至少需要专家学者型、媒介融合型、经营管理型、新闻(传媒)策划型、技能应用型等五类新闻传媒人才。然而,以系科单面化为主导的传统新闻传媒教育模式弊端凸显,所培养的单面化人才难以达到新媒体时代的新要求。在以“通识”为体,“专业”为用,“体”“用”融合的新闻传媒教育理念背景下,通过制定多层次、有级差的培养目标,建立多元化的师资队伍,优化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课程设置,增设“经典原著”课程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构筑互动化的教学实践平台等途径,有望培养出“体”(通识)“用”(专业)融合的复合型新闻传媒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