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试析西方教育理论中的女性主义思潮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从女性主义教育的思想基础女权主义运动入手 ,分析了自由主义的女性主义、激进的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女性主义、黑人女性主义、心理分析的女性主义和批判的女性主义 ,在此基础之上 ,论述了女性主义教育富有个性的研究对象、鲜明的研究主题和独特的研究视角 ,最后 ,展望了女性主义教育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现代西方女性主义的教育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现代西方女性主义运动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经历了两次高潮。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的第二次高潮中,教育成为女性主义者特别关注的领域。她们认为,传统教育无处不表现出性别化的明显特征,因此,在理论研究上必须突破传统性别角色理论、社会分工理论,以及“以男性为标准”的机会均等理论等分析框架,在实践上提倡建设性别公平化学校,进行社会公平化教育。这是现代社会文化多元的表现,也是社会民主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3.
西方女性主义教育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女性主义已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支,其中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激进的女性主义和批判的女性主义具有比较明确、比较系统的教育观点,其核心是关注两性平等和性别公平的教育。这些女性主义流派对西方现行教育体系中的管理、教育过程以及学校实践中体现的性别不公平现象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西方女性主义的教育观点及其教育批评对我们的教育研究与实践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方女性主义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派别。各派别对两性教育的关注及解决两性之间不平等的措施和策略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文章主要运用自由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和社会女性主义"三大家"的理论框架分析性别与教育。  相似文献   

5.
西方主要女性主义理论派别的教育思想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由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以及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的教育主张中,自由女性主义主张渐进地改变教育中的性别不平等,揭示了教育中的刻板印象的累积效应、权威成层,主张在教师教育中进行性别平等理念和策略方面的教育;激进女性主义揭示了教育中的父权制和女教师在父权制中的同谋问题;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则揭示了教育的性别和阶级认同,指出性别生产内在于阶级再生产、阶级控制和阶级斗争之中;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者主要关注教育中的\"话语\"、\"解构\"在性别再生产中的作用,他们还从多个角度分析了\"男性气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西方女性主义的比较分析及对我国高校性别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女性主义理论迅速发展起来。文章试图对中国与西方的女性主义思想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中国高校性别教育在丰富和发展中国女性主义、促使女性早日觉醒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教育性别平等——源自三个隐喻的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三个隐喻——\"他者\"、\"声音\"和\"母性\",阐述和评论了女性主义的教育性别平等观。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在教育领域被\"他者\"化,是导致教育性别不平等的重要原因;而改变女性\"他者\"处境的路径,在于发现与肯定女性的\"声音\";女性所拥有的最光辉的品质——\"母性\",则是推进教育性别平等的力量源泉。女性主义的教育性别平等观,可为当代教育性别平等的推进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科学及其教育中女性为何偏少--女性主义的诠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斌 《煤炭高等教育》2003,21(1):23-26,31
科学及其教育中女性为何偏少?按传统的观点是因为女性的生理特征不太适合学习科学、从事科学研究,但从女性主义看来,这一问题是由于现代社会的性别偏见与科学偏见造成的。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首先变革社会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英闺女性主义教育史学的发展经历了从妇女教育史到妇女——社会性别教育史的嬗变过程。教育史学家围绕妇女教育问题及引入社会性别分析范畴展开激烈的争论.涌现出一大批女性教育史研究的作品,修正了传统教育史学.扩大了教育史研究的视野、空间和深度。女性主义教育史学家还以解放妇女、两性教育平等及社会公正为教育史研究的价值诉求.这些对于我国教育史研究的变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以其鲜明的政治话语推动了翻译理论研究的“文化转向”,本文旨在探讨女性主义对翻译理论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主义神学研究的兴起与同一时期的女性主义运动、黑人神学以及拉美解放神学的兴起密切相关。女性主义神学研究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对基督教传统的批判和对基督教信仰的重塑,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女性主义神学研究也存在着过激之处,其在理论上的建树还比较欠缺。  相似文献   

12.
13.
文化的差异导致教育观念与教育方式的不同。美国人在教育、培养孩子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做法与经验。我们不一定要照抄照搬美国的教育模式,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比较,我们才能更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以便于更好地改进我们自己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4.
《士师记》是一部以男性权威为主要特征的文学文本,但在表面的男性压制下,同时也隐藏着逐渐觉醒的女性意识。女性主义叙事学是一种将文本分析和意识形态研究相结合的批评方法,而本文就是以女性主义叙事学为切入点,以兰瑟的叙述声音和沃霍尔的叙述视角理论为方法论,来探讨《士师记》中的两性意识以及潜藏在文本下的性别政治。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主义译论在译界掀起了一股新的旋风,为翻译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最初它受到学者的追捧,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它的局限性与狭隘性也逐渐显露。从迦德默尔的视域融合下来看,女性主义译论是女性主义独特视阈的体现,它忽略了与公共视阈的融合,不可避免的带有一定的历史偏见,并且该译论过分强调女性的中心地位而忽视了对翻译本质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西方教育界的女性主义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义教学,西方备受关注的教育理论与教学模式,并没有受到中国教育界应有的重视,中国教师对它的理解与定位也存在一定的模糊性。20世纪末期以来的女性主义教学已经跳出了女权运动的巢窠,发展为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授权、重视知识产生的过程、以DPE(对话、参与、经验)为核心的教学法。  相似文献   

17.
英国著名小说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写于2002年的小说《七姐妹》,是一部在叙事手法上颇具新意的力作。她通过频繁转换叙事视角加大了女性公共生活和私密生活之间的距离和差异,展现了隐含在文本中的公开型叙述和私下型叙述。此文旨在运用法国文学理论家热奈特相关的叙事理论和女性主义叙事的创始人苏珊S.兰瑟的叙事理论对《七姐妹》进行女性主义叙事的解析。  相似文献   

18.
张亮平 《培训与研究》2010,27(3):126-128
长期以来,传统译论制造了使女性和译者失去声音的另类历史,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使女性和译者受到双重歧视。女性主义研究者从性别问题出发,以双重歧视为突破口,对女性和译者进行了双重解构。本文在对翻译理论中存在的性别隐喻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研究了女性主义和翻译研究的关系,从而探讨了女性主义译论下女性和译者身份的双重彰显。  相似文献   

19.
Ophelia was not considered a significant figure until the feminist criticisms. Although different critics have different comments on her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how feminist criticism should represent Ophelia in its discourse and how the role of Ophelia was performed in the play Haml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