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时记趣》的“趣”,既是指童年里发生的若干件有趣的事,更是指处在其中体会到的情趣与乐趣,即“物外之趣”。通读全文,发现“物外之趣”的获得,正是童心的充分体现。在观察仔细的基础上,童心使“我”产生奇特的想象,  相似文献   

2.
春之趣     
紫燕的尾翼终于撕破了冬日的最后一丝沉郁。我漫步于江畔,风依旧那么冷,但我觉得心中早已是春天般的暖阳。严冬退居了河流的彼岸,萧条开始在雪层下一点点消融。我不经意地低头看去,一条胆小的虫子正沿着青枝小心翼翼地往上爬,一些萌春的小草也正齐刷刷地探出地表。  相似文献   

3.
4.
语文教学不能陷入机械生硬的泥潭,而要在凸显趣味性的基础上,提升内在的品质和内涵。为此,我们积极倡导将趣味融入思考之中,让学生在好奇之趣、情感之趣、落差之趣、困惑之趣中获得内在认知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良好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用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课堂气氛,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有意识的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给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饱满的学习热情,学习才会收到事半功倍、一石三鸟之功效。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他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此谈四种作法。  相似文献   

6.
胡筠 《现代语文》2014,(4):143-144
当语文老师,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特别难,学生怕写,老师怕批。学生一见到作文本就头疼,并产生畏难情绪,究其因关键是兴趣问题。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于漪也讲:“兴趣是写作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因此,要改变现状,唯有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逐步去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翻开小学生的作文、日记,经常是千篇一律,空洞无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生活基本上是在“学校——家庭”的二点一线中活动,缺少生活导致了小学生的作文难的现状。“情动于中而发于言”,作文是心灵的宣泄,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没有心灵触动,让其无病呻吟,作文的质量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8.
张国清 《初中生》2003,(21):56-57
  相似文献   

9.
趣动音乐课堂是小学音乐课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多维度评价引领下的"趣动课堂"的欣赏教学,其有趣生动的教学内容让音乐欣赏教学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从而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0.
郝新泽 《成才之路》2013,(17):48-48
"不愤不悱,不启不发",这句话也适用于写作教学中,由于初中生的年龄刚刚脱离童年,平时对生活的留意不足,理性思维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让他们生动、准确地进行书面表达,确实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老师适当引导,带领他们摸清写作的门径,从而能在小学的写作基础上增强条理,增加文采,增进深度。我觉得在教学中可以采取"激趣"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运用"赏识"来延绵写作韧性,使他们巩固写作兴奋点进而逐渐形成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11.
从现实生活中学生作文现状的分析着手,阐述学生作文教学利用“素描”写作激趣的策略。通过观察中导趣、活动中引趣、游戏中刨趣、鼓励中激趣,促进学生习作的兴趣和水平的提高,促进其言之有物,让其用自己的手,写自己的心,使习作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一种本能,一次愉快的旅行。  相似文献   

12.
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近几年来,我在教学中尝试着努力创设互动有趣的课堂,以趣导学,以趣促练,让学生在乐中学习,使课堂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3.
经常翻阅有关作文指导方面的文章,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提到要开拓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就要开展一些课外、校外活动,为写作准备素材。一位教师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几点尝试》一文中就提到,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他带学生游株洲的“奔龙公园”、岳阳君山、岳阳楼等名胜景区,让学生领略祖国山水的无限风光,领悟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我相信这位教师说的全都是实情,但我依然对很多人所说的“以活动激趣”有着自己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15.
古人说:“字如其人”,一手好字使人受益终生。写字是小学、特别是低年级语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6.
安徒生笔下滑稽的皇帝、吴承恩笔下精灵的石猴、曹雪芹笔下水做的女儿们,无不充分体现着文字那神奇、美妙和多彩的魅力,语文学习是多么令人心驰神往的事情啊!然而,现实中原本精彩、趣味性强的语文,却往往成为学生最厌倦最头疼的一门学科。追根溯源,我们语文教师教不得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赋予语文课应有的灵性,笔者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积累和反思,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激趣、激志、激情”的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17.
明清两代是戏曲理论迅速发展的时期。李渔总结中国古典戏剧,特别是明清传奇的特点,提出了关于传奇应该以"团圆之趣"结尾的戏剧美学观点。虽然他在自己的戏剧创作中最终还是难免落入戏剧结尾新的俗套,但他对中国古典戏剧的理论总结和力求创新的创作实践仍将中国古典戏剧的艺术境界提高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8.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有对语文产生了兴趣,才能产生一种教学合力,互相促进,教学相长。那么该如何去激“情”导“趣”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9.
一、课始“引趣” 占诗教学伊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兴趣。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的故事: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  相似文献   

20.
李渔作为我国传统戏剧理论的集大成者,其重要成就之一是提出“团圆之趣”,此后一直到梅兰芳梅派表演体系代表的中国传统戏剧,“团圆之趣”始终贯穿戏剧主题,由此而来的是表演与文学创作的两相颠倒与错位,本文通过对李渔和梅兰芳成就的探讨,找出其中原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