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涛 《地理教育》2015,(3):18-20
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江苏省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掌握农业区位分析方法;结合实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理解农业发展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地域  相似文献   

2.
《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地理人教版必修二人文地理部分第三章第一节,本节系统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农业土地。在本节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区位的概念,是后面学习"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基础,将有利于高中人文地理部分工业区位、城市区位等内容的学习,是区位理论的开篇。  相似文献   

3.
正一、课标解读本节内容选自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Ⅲ)第二章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该节的课程标准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一个地区农业生产与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其中土地资源和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不同农业部门需要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对农业生产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而气候条件中的温度决定了  相似文献   

4.
一、课标解读 "美国"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该部分内容对应的核心要求是: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某一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地图和其它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Ⅱ)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课标解读】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这里的行为动词是"分析",行为条件是以某种农业类型为例(这里以种茶业为例),核心概念是"农业区位"。可以通过区别、组织、判断、归因等认知策略,让学生识记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并能利用上述知识对某一具体农业生产地域进行合理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分析:高中地理新教材前四单元编排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四大环境,在此基础上,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重点分析农业生产活动和工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本节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础,也是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总体规律和基本原理。 二、教学目标:1.了解区位的含义。2.掌握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系统地分析了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使学生明确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即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进而让学生学会分析某一地区农业的区位选择.  相似文献   

8.
徐秀芳  朱德文 《考试周刊》2011,(51):171-172
一、案例背景 中考前夕,我在南师附中听了一节南京树人国际学校王志洪老师的市级地理公开课,课题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复习课,这一节内容原本出自人教版中学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虽然本节内容在南京市当年中考指导中没有做出过多要求.一般在中考前夕由于课时有限,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物教学》2019,(4):53-54
<正>"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济南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物种的延续"第1章"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第4节的内容。种子的萌发条件是农业生产上极为重视的问题,科学种田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提高种子的萌发率,而这恰恰是受种子萌发条件所控制的。所以,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本节的重点。本节课倡导用具体、形象的实验进行教学,让学生体验由现象到理论的过程,从而利于其理解和记忆。但受实  相似文献   

10.
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一、精简、增加和共有重点内容分析新教材精简内容新教材增加内容 新老教材共有重点内容 中国农业生产布局和工业布局相关内容(移到高三年级选修教材 ) ①世界农业发展的不平衡 ②国外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③粮食生产的重要意义 ④世界粮食生产和分布 ⑤世界粮食问题 ⑥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 ⑦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⑧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的成就  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决不放松粮食生产 ,积极开展多种经营  因地制宜适当集中 ,发挥地区优势…  相似文献   

11.
[教材分析 ]《农业概述》一节内容与《地球上的生物、土壤和自然带》及《自然资源和资源保护》两章内容前后呼应、互相联系 ,是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农业生产发展和分布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是学生必须学好的内容。[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 :①识记农业的概念 ;②理解农业生产的概念和特点、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2 .能力要求 :在诱思、探究与讨论的过程中 ,继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等方面的能力。3 .思想教育 :使学生懂得 ,只有按照自然和经济的客观规律 ,因地制宜地合理布局农业 ,才能充分利用农业资源 ,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教学重…  相似文献   

12.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Ⅱ)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1课时)。【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课标解读】根据课标要求,在教学中应选取典型材料或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地解读信息,并准确地分析各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以辩证的观点认识自然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以动态的视角探究社会经济因素特别是市场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鲁教版(2013版)教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土地资源”的内容,教材在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之后安排土地资源的内容,主要是因为地形与气候两大要素是影响土地类型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环境要素,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和工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土地资源,教材第四章编排了“交通运输”“农业”“工业”等内容,因此本节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作用。在学生学习了我国自然资源基本概况并形成正确资源观的基础上,本节课以学生熟悉的土地为主题,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中了解土地的用途、特点和分布等,在学习探究过程中联系实际,分析淄博市土地利用类型和分布情况,从而做到学以致用,拓展知识,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4.
自然第十二册《彩虹的秘密》一课是观察、实验、推理课,本节课除了要求准备好必备的实验仪器外,还需要有合适的自然条件——阳光。 阳光是彩虹形成的重要条件,如果缺乏这个条件,是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的内容。必修3主要是区域地理内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始终渗透环境教育内容。本节将前面的区域农业知识落实在解决实际地理问题上,由“地理条件”、“农业布局特点”、“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四部分组成,旨在学习我国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区域农业发展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同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分支。  相似文献   

16.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土地资源”,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概况和耕地、林地、草场、沙漠的分布特点,理解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教材在地形、气候之后安排土地资源,主要是考虑到地形、气候是促进和影响土地资源形成与利用的主要自然地理环境要素。而土地资源的利用受人类长期的生产活动与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资源之一,是人类经济活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的物质基础。因此本节教学内容有明显的承上启下、前后关联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要布置检查自然角的任务,于是,班里的老师发动幼儿、家长一起忙活:增添了一些花花草草,饲养小鱼、小兔子等.看到布置得满满的自然角,心里乐开了花!可是没过几天就会发现:幼儿只是随意地欣赏自然角,看着小动物只是开心地说"可爱、好玩".难道我们费尽心机将自然角丰富起来,就只有这样的效果?自然角真正的作用是什么?自然角是幼儿认识自然的一扇"窗".我们应该遵照科学性、教育性、美观性、安全性的要求,因地制宜,实现自然角和幼儿的"对话",这样才能发挥自然角独特的教育价值. 一、内容多样化 起初我们的自然角虽然丰富,但是自然角的环境、布局创设大多由老师包办,多从老师的想法出发.大班幼儿已经有了较强的自我和创新意识,可以在自然角怎样分类?种什么?投放什么?  相似文献   

18.
蔡明新 《考试》2008,(Z2):102-105
考点一、农业区位条件分析一、解题思路不同的区域自然条件不同,适合发展的农业也不同。而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适合发展多种农业,但我们还应结合社会经济条件确定本区域发展的优势农业类型。因此农业区位分析不仅要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还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既要考虑优势条件,还要考虑限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19.
正一、教学分析课标解读:新课程标准对应本节内容要求:能在地图上指出印度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能运用地图和其它资料,联系印度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印度经济发展的作用;学生能根据地图和其它资料说出印度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等人文地理要素特点。教学重点: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主要粮食作物、主要工业中心及分布。教学难点:分析粮食作物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及工业中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二、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一、因地制宜与因“市”制宜相结合国地制宜即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特点,扬长避短,发挥其自然优势,去发展那些适宜于自然条件的产业和产品。因“市”制宜是根据当地市场需求状况来决定主要发展哪些产业和产品,即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的农业生产。在过去,我们比较强调因地制宜发展专业化生产,但从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因地制宜进行专业化生产,其效益不一定起色很大,因为市场需求状况也在决定着某种产业或某种产品的命运。一些地方便掉转头来,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核心,重新组织农业生产,进行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