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单元总体设想 (一)教学目标及设想本单元五篇课文都是写人的记叙文,记叙各有侧重,文章的主题也不一样,但五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点:思想性较强。因此,本单元教学要与近现代史教育、国情教育结合起来,通过课文的学习,启发学生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人民,努力为人民服务,努力为建设四化掌握过硬本领。课文教学中,要强调写人的记叙文的一般写法,让学生掌握顺叙、倒叙、插叙等记叙方法。本单元教学可采用读、写结合的办法,在课文教学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写一篇记叙人物的记叙文。本单元教学课时十  相似文献   

2.
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由五篇记叙文组成,是本册书的重点单元。这五篇课文都是写人的,人的特点不同,作者写作的目的不同,因此写法也不同。《冯婉贞》一课主要是通过写重点事件,突出人的性格、品质;《一面》和《背影》主要是截取生活断面写人,通过平凡、常见的事情来表现熟悉的人物;《我的老师》、《人民的勤务员》作者从几个不同方面、全面地观察并综合地介绍和评述所要写的人物。 二、单元教学要点及单元教学总体设想 本单元的教学要点:①理解文章怎样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②学习记叙文选材的几  相似文献   

3.
一、单元整体设想本单元是记叙文单元,包括《威尼斯》、《娘子关前》、《汉堡港的变奏》三篇课文,前二篇是讲读课文,后一篇是自读课文。单元教学要求是记叙文阅读、写作综合训练。本单元是高中阶段最后一个记叙文单元,学生应该在学过的前几册课本中各个记叙文单元的基础上,综合进行复杂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复杂记叙文的读写能力。具体训练目标是:在阅读方面,能比较熟练地分析一篇复杂记叙文的思想内容和各种叙述方法及表达方式的综合灵活运用;在写作方面,能根据  相似文献   

4.
本单元突破口 1.分析本单元各篇的行文线索,理解各种记叙文线索的作用,初步掌握复杂记叙文安排线索的方法。2.分析本单元的记叙顺序,对各篇顺序进行比较,掌握复杂记叙文记叙的顺序的各种方法及其作用。3.对本单元中的各篇记叙文的人物描写方法及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特点比较分析,使学生掌握复杂记叙文中的描写、抒情、议论等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单元教学总体设想本单元是记叙文单元,包括三篇写人和一篇记事的文章。内容涉及历史、政治、宗教以及天文学、文学等方面,体裁有散文、通讯、特写等。前两篇是讲读课文,后两篇是阅读课文。单元教学要求是学习叙事写人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本单元四篇课文都是政治思想性很强的文章,结合教学,要着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教育,并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家献身革命事业,追求和捍卫真理的精神。在读写训练方面主要是帮助学生了  相似文献   

6.
一单元教学总体设想 1.教学目标及设想本单元为记叙文单元,中心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记叙的要素;了解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形式;在情感教育上,引导学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要求学生能写五、六百字的记事、写人的文章.做到中心明确,内容真实具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力求精讲多练,以启发、讨论为主。 2.教学重点让学生理清记叙文中时间先后,地点转移,人与人的关系,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而把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意思。  相似文献   

7.
本单元包括三篇记叙文.《我的老师》、《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任弼时同志二三事》.三篇课文都从不同角度选择典型材料,紧扣中心,用朴实简炼的语言,集中而突出地表现了人物的崇高品格,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加上知识短文《记叙的中心和材料》,组成本册陶冶学生道德情操,训练记叙文读写能力的重点单元.教学本单元,重点应当突出理解中心与材料的关系.学会从不同角度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的方法;掌握同语的正确搭配.同义同的辨析及不同角度选材的方法学生不易掌握.是教学的难点.三篇课文在表现人物的精神品格上.都注重从人们熟悉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选材《我的老师》作者以亲身经历为基础,选取自己感情最笃、印象最深的几件事作为材料,回忆童年最敬重的一位女教师.《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和《任弼时同志二三  相似文献   

8.
一单元教学总体设想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旧中国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昏庸腐朽,学习红军战士对革命无限忠诚的崇高品质。 2.理解记叙文中人物描写、景物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了解情节是文学作品的要素之一,掌握记叙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并练习写作记叙文。 (二)教学重点 1.记叙文人物描写的基本知识。 2.记叙的顺序,记叙文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一单元教学总体设想 (一)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是初中语文中第一次接触的议论文单元,其教学要求是:1.了解议论文与记叙文的区别;2.体会夹叙夹议的方法。学习本单元,要着重引导学生区别议论文与记叙文,了解记叙、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的不同。在思想情感教育方面,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要有无产阶级的骨气,要有“见大而忘小”的精神及像“奔马”那样奋斗进取的精  相似文献   

10.
一单元整体设想 (一)教学目标及设想本单元是整套初中教材记叙文阅读训练13个点中的第12个训练点。教学要求是:理解并掌握选择典型事例,按一定顺序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五篇课文都是写人的,写的都是真人真事,两篇是散文,三篇是传记,共同的特点是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材料组织顺序安排,丰富多姿。《回忆我的母亲》有明显的时间顺序;《藤野先生》按照表现主要人物品质的需要组织材料;《哥白尼》和《祖冲之》是传记,记叙人物生平和主要事迹,并插入适当议论;《潘虎》是革命回忆录,也是文学性的人物传记,有较强的故事性。  相似文献   

11.
第一单元 单元分析: 本单元是初中《阅读》第二册重点单元之一,包括四篇现代文和一篇文言文,都属写人的记叙文体裁。《一面》的肖像描写是作者匠心独运之处。朱自清的《背影》,构思新颖别致。《冯婉贞》一文,对话描写十分突出。 本单元的教学要点是使学生思想上受到课文内容的感染、教育,理解文章怎样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学习记叙文选材的几种方法。 整个单元共安排九课时:讲读课六课时,自读课二课时,单元练习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面 第一课时 重点:学习本文的取材方法和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课前预习:1.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书上注释解决词浯中的疑难。2.划分层次。3.思考:谁与谁的“一面”?何时、何地、何境中的“一面”? 怎样的“一面”?“一面”对“我”的鼓舞是什么? 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对高中一年级的读写训练要求,高中语文第一册选用了记叙文十八篇。其中白话记叙文十三篇(包括古代白话小说),分为三个单元(第一、三、五单元)。这三个单元的共同教学重点是: 第一、培养比较复杂的记叙的能力,就必须做到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记事为主的要通过具体事例来说明中心;记人为主的要通过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写景状物为主的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无论记事、记人,还是写景状物,都必须围绕中心来选择和组织材料。第二,比较复杂的记叙有线索分明、顺序恰当等特点。人物的出现、事件的发展、时间的推移、地点的变换都必须围绕某一线索来安排;或以时间为顺序,或以  相似文献   

13.
一单元教学总体设想 1.教学目标及设想本单元阅读能力的中心目标是理解记叙的顺序,即把握作者的思路,使学生能够辨识、理解各篇的记叙顺序,能体会各篇特定记叙顺序的作用、效果。在写作能力上,要求学生勤于观察并能根据中心的需要,选择材料,完整地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鲁迅先生,学习鲁迅精神。 2.教学重点让学生领会按空间顺序和以时间为顺序的记叙方法,培养学生阅读作品的感受能力。感受作品对不同事物有不同的思想情感;感受作品中人物之间以生命相信托的思想情感;感受作品中语言所饱含的真挚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新编教材简介和初编简介比较,在读写训练方面,单元教学是重点,现摘编如下: 除字、词、句、篇等基本训练在各课教学中反复进行并逐涉加深外,每个单元的教学都有计划地安排了读写训练的重点. 三个重点单元读写训练要求如下: 第三单元,通过三篇记叙文的教学,结合知识短文《描写和说明》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写好记叙文离不开具体描写。初步学习有关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的基本知识,作一些描写人物和描写景物的练习。  相似文献   

15.
一单元教学总体设想教学本单元,应引导学生从语言入手,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熟悉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把握小说的整体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鉴赏小说的能力;并应引导他们从小说的写作获得启发,找到借鉴,培养观察、认识生活的能力和提炼、反映生活的能力,增强语言运用的能力和写好记叙文的能力。本单元是高中阶段最后一个小说单元;在此之前,在第三册有两个小说单元(“单元知识和训练”中有《小说的人物和环境》、《比较阅读》和《小说的情节和主题》),在第四册有一个小说单元(“单元知识和训练”中  相似文献   

16.
对比当中找特点学写当中抓特点──怎样指导学生自学《我的心事》内蒙古王爱勤第十一册第七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实际上是教给学生在写记叙文(写人)时,要善于观案和描写人物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特点,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本单元由四篇课...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的] 1.由剖析本单元四篇课文的行文思路入手,了解记叙文构思的一般特点及方法。 2.通过对本单元记事写人和写景抒情两类不同题材记叙文中心思想的归纳,学习、借鉴多角度多侧面选材来表现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第二次考试》是农册第二单元的一篇阅渎课文。这学期的讲读训练,要求在前三学期的基础上继续培养记叙能力。第二单元作为重点单元,以记人叙事为主,记叙中又运用了议论、描写、抒情的方法。因此,这也应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同时,还应结合单元后面知识短文《谈谈散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提高他们阅读和欣赏的能力。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首先要从这个全局考虑。其次,要考虑这篇课文的实际。(1)《第二次考试》一文中,尽管陈伊玲和苏林教授都是文章的主要人物,但中心人物是苏林教授。让学生明确中心人物与中心思想的关系,这对指导学生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来确定中心人物,确定文章的主线是很重要的。(2)这篇课文主要运用了描写的方法。文章对陈伊玲的描写,有些是直接描写,有些是通过苏林教授(也有其他人)的所见所闻所感而间接描写的。对陈伊玲作间接描写,既是表现中心思想的需要,又是刻画中心人物苏林教授的需要。让学生明确这种间接描写的作用和方法,可使学生写作记叙文时,除注意运用直接描写外,还能用间接描写的方法来刻画人物,表现中心思想。关于散文知识的教学,可以通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的比较教学去完成。鉴于此,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可以确定为: (一)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根据中心思想确定中心人物和文章主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源于三点构想. 一、文体特殊,需依体而教 潘新和教授说:“阅读与写作是一种文体思维.”《斜塔上的实验》是学生初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篇人物小传.学生对人物小传这一文体的特点及写作要求较为陌生.因此,感知、初识人物小传的特点,理应成为本课的教学目标.人物个性鲜明、选材真实典型而全面、手法灵活等人物小传的特点,有必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让学生明显感受到小传与记叙文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一单元总体设想本单元是应用文单元。应用文是实用文体,教学生学应用文,实际上就是教他们写应用文。本单元所选列的应用文有计划、简报、合同三种,教学的目标就是在使学生会写计划、简报、合同这三种应用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通过课文教学,让学生了解和熟悉计划、简报、合同的功用、种类、格式和写作要求,特别是语言运用的要求;必须通过组织课内外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化为实际的写作能力。本单元课文虽一如单元体例,有讲读、课內自读、课外自读之分,但因每一篇都是应用文中的一个种类,都有独立的学习价值,所以教学要求并不宜有大的差别。由于上一单元也是应用文,本单元的教学还须注意与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