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全国热播的东方卫视《舞林大会》节目,在拿下巨高收视率的同时也收获了官司。2006年10月,因涉嫌“克隆”侵犯BBC名牌节目《与星共舞》版式,其在华版权购买者世熙传媒宣称要将之告上法庭。~①这次的版式“克隆”侵权之争,使我们不得不再次面对这个曾被热烈讨论过却无疾而终的话题——如何对待电视节目的版式“克隆”。电视节目种类繁多,“克隆”节目版式的现象相当普遍,如国内许多青春偶像剧就是从日韩剧“克隆”而来。限于篇幅,笔者仅以“克隆”现象最为严重的电视综艺节目为例,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
关于电视节目版式的“克隆”侵权问题,目前已在我国电视业界学界引起较大争论。东方卫视的《舞林大会》节目,曾在拿下巨高收视率的同时也收获了官司。2007年10月份,因涉嫌“克隆”侵犯BBC名牌节目《与星共舞》版式,其在华版权购买者世熙传媒宣称要将之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各地电视荧屏中相继出现了一些谈话、交友及综艺等类型的节目,引起观众的兴趣,但同时也引发出不少议论,说法最多的是将这一现象称为“克隆”。那么,对这种“克隆”现象该如何看待呢?笔者以为,电视“克隆”节目的出现实属正常,它往往是电视节目生产规律的一种反映。首先,“克隆”节目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电视业竞争激烈的必然结果,也是电视节目适应现代观众口味和需要的体现。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各地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目前全国已有好几千家,仅南京地区就建有6家专业电视台,每天播出10多套节目。各台推出的栏目,少则几十个,多则上百个,屏幕中涌入大量栏目,有人视此为“栏目爆炸”。这一状况的出现无疑加剧了电视业竞争的程度。别人叫响的栏目必有其成功的道理,对其加以“克隆”、移植,是很好的借鉴和利用。这样做,比起重砌炉灶、从零开始地自制新节目,更省时、省力,能收到起点高、见效快、成功率大的效果。因此可以说,“克隆”节目也是“拿来主义”,也  相似文献   

4.
引进与超越--对西方电视娱乐节目中国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朋 《当代传播》2005,(4):40-41
照搬或者克隆西方节目的内容与形式不利于我国电视媒体的进一步发展,西方电视节目的“中国化”是必由之路。本文以西方娱乐节目为例,从引进与借鉴的途径(解中介化)、方式(创造性模仿)以及合法性(保护节目知识产权)三个方面提出对于西方电视节目中国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办电视台数量的日渐增多和上星电视台数量的大幅度上升,我国电视业的收视率竞争呈白热化的趋势。电视竞争的关键是电视人才的竞争,而这种人才的竞争又最终落实为节目策划、创意的竞争。这种竞争的结果,是出现了一大批令人耳目一新的优秀节目,其中尤以综艺节目为最。但是.这场策划、创意的竞争也导致了大量“克隆”节目的出现。娱乐博彩、交友婚恋等节目的首倡者得风气之先,赢得了较高的收视率,于是后继者不断“克隆”,使类似的节目充斥荧屏。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可以从诸多不同的方面来研究探讨,本文试图从法律的…  相似文献   

6.
王勇刚 《传媒》2015,(1):34-35
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传统媒体日渐式微,尤其对都市报的影响最大.但纸媒的“坏时代”,却促进了版式设计的创新.如《南方都市报》追求设计的清爽、干净、时尚;《钱江晚报》追求形式的“空灵”,注重留白以及报纸的文化味;《北京青年报》追求严肃大气.目前,国内一流都市报版式设计总是以“进行中”的姿态而存在,不断尝试设计创新.我国都市报版式设计的创新仍处于一个层次参差的状况,如何进行版式创新,对于我国都市报发展而言,仍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节目的互相“克隆”现象越来越严重。产生这种现象是由于商业化运作和缺乏自主创新意识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电视节目版式无法律保护的情况,与该产业日益兴盛的势头不相匹配.国外已有不少国家认为电视节目版式可获得著作权法保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关于大力推动电视广播节目自主创新工作的通知》也含其意.电视节目版式纳入我国著作权法规制范畴是具有合法性的,阻碍其获得保护的是概念不明、国际保护形势不清晰、贸易逆差三大问题.据此,文章提出三大建议:统一概念、加强自主创新和大力呼吁保护,助推电视节目版式在我国早日获得著作权法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警惕,外来电视节目"版式化"对亚洲的新文化垄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子扬 《现代传播》2003,(1):123-124
在 2 0 0 2年“亚洲电视奖”评选会上 ,来自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印度尼西亚及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评委们一致发现 :用欧美国家提供的一批以“版式”输入的所谓“本土化”益智与娱乐节目已在亚洲地区形成了一种引人关注的文化现象 ,这种“版式”引进“本土化”后的节目 ,又因模式上的统一化 ,使其在亚洲地区显现出大批量的“雷同”电视栏目 ,更使其在评奖范围内既无个性 ,又不具竞争力 ,而横向比较之后 ,令人为这种欧美“版式”化的新文化垄断现状深为担忧。例如 ,曾影响与轰动一时的美国《生存者》 (Survival)在印度“…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电视广告节目的发展我国的电视广告节目出现于七十年代末。第一个电视广告节目是上海电视台于1979年1月28日播出的。内容是介绍“参桂补酒”。同年12月,中央电视台同时在两套节目分别向全国和北京地区播出广告节目。此后广告成为我国服务性电视节目之一。电视广告节目是我国政治生活拨乱反正的产物。它的出现,曾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多数人欢迎、支持,也有人怀疑,以至反对。持否定态度的人认为,广告节目是“修正主义货色”,是“金钱挂帅”,“有失社会主义电视的尊严”,说播出外商广告是“出卖主权”,“丧权辱  相似文献   

11.
承伟毅 《视听界》2001,(4):58-58
当今中国的电视屏幕,样式重复、名称雷同甚至表现手法都千篇一律的电视节目“克隆”现象有日趋严重的势头。如果说节目的模仿在中国电视尚在初创阶段还有情可原的话,那么在电视已成为第一媒体的今天再纷纷走“克隆”之路,似乎再也说不过去。当然,就电视节目的分类而言,要求上千家电视台的节目形式和题材完全杜绝雷同,也有点勉为其难。问题是如今有些电视台的创作人员,根本就是连脑子都懒得动一下。你有“欢乐”,我也“欢乐”;你去“相约”,我也“相约”。从节目的整体设计、内容的构思,主持人的  相似文献   

12.
王珏 《新闻传播》2010,(8):51-51
目前.国内电视节目跟风现象屡见不鲜,央视学国外、省台学央视、地市台学省台,特别是读报类节目、谈话类节目和娱乐类节目,更是被竞相克隆的热点。近几个月来,以“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为爱向前冲”为代表的婚恋类节目再次将这个议题推入观众的视野,清一色的节目形式和低质量的节目内涵极大地考验了观众的耐心,也再次对电视节目发展模式提出了严肃的考量。  相似文献   

13.
姚岚秋 《中国广播》2013,(12):31-34
能否通过给予节目模式以版权保护用来解决节目模式“克隆”的争议,已成为广电行业关注的焦点。从法律属性来看,节目模式的本质是节目展开及制作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操作方法,属于“思想”的范畴,不能受到版权法的保护。要在实践中解决节目模式的争议,有三条途径可供选择:第一是注册商标,第二是保护好商业秘密,第三是在特定情况下,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或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来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4.
电视节目主持人形式在我国运用后,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主持人和节目,已经涌现,这为今后我国主持人节目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从更高的要求来说,要建立有我国自己特色的电视主持人节目制作系统,我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作更大的努力和改进。造就素质全面的主持人节目“制作群体”节目“制作群体”指参与节目制作的全体工作人员。作为节目主编,参与采编播全过程,并在节目中起主导作用的主持人,显然是“制作群体”的关键和核心人物,理应是采编播全能人才。但是,从目前我国已有的节目主持人队伍的素质  相似文献   

15.
一.聚焦克隆:三条递进的曲线 1997年.克隆(Clone)这个本义为“无性繁殖”的科学术语沾了基因科学的光,一经推广.即刻时髦地成为对当时广播电视产业快速.批量地拷贝节目形态和制作模式的最好注脚.而且很快克隆被提起的次数与其带来的负面效应正比例地增长。它在形式上则有很多复杂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一定程度的模仿、借鉴.也可能是生搬硬套乃至抄袭剽窃.含义颇为丰富。首先.“克隆”应该是节目制作者在缺乏原创性设计.缺乏符合受众需求定位.缺乏可持续开发的制作体系下,对节目内容.形态和制作模式进行的快速批量复制行为;其次。它也包括制作方在合法购买具体节目形态.或者系统引进节目制作经营模式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和微调的行为;第三,它还涉及制作方在品牌意识层面“形而上”地借鉴和扬弃的行为.达到对核心竞争力创造性地改造,以及对品牌经营模式进行拓展和升级。三种界定应该说  相似文献   

16.
一、道不同不相为谋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电视现在也进入“窄播化”、“分众化”的时代,没有哪个节目可以说它适合所有人的口味,即便是名牌栏目它也只能满足部分观众的需求。央视的“对话”、“艺术人生”,还有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这些新兴的谈话节目,别管谁克隆谁的,总是也打出牌子来了,  相似文献   

17.
张伟 《记者摇篮》2010,(4):66-66
以品牌化、高收视率、高播出密度为特征的电视故事类节目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由于题材资源和其他因素的限制,故事类节目也呈现出同质化倾向,这不仅表现在不同的故事类栏目之间,甚至同一栏目,也往往出现“自我复制”或“克隆”的现象。每一个栏目组都在寻找最合适的方法提升节目的现实竞争力,增加观众对于节目的“黏性”。  相似文献   

18.
龚劲  邱艳 《新闻前哨》2009,(8):76-77
在中国电视期盼大规模改良和创新的今天,关于电视“克隆”,目前大致有两种声音:一种坚决反对“克隆”.认为它阻碍了我国电视产业的发展,唯有创新才是出路:另外一种则认为“克隆”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9.
自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在全国走红后 ,效仿者日众。一时间“假日”、“开心”、“快乐”、“欢乐”、“幸运”、“大本营”、“总动员”、“快车”、“新干线”等克隆节目漫天飞舞 ,铺天盖地 ,纷纷挤进周末的电视荧屏 ,“乱哄哄 ,你方唱罢我登场” ,在全国刮起了一股强劲的“快乐旋风”。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全国有33家省级电视台开办娱乐节目。面对游戏综艺节目“克隆”热 ,我们不禁要问 :游戏综艺节目是否有生命力 ,究竟能走多远 ?游艺节目火爆有其外部条件和内在原因 ,游戏娱乐是人的本能 ,得到快乐是每个普通人共有的愿望。特别是经…  相似文献   

20.
“阅读欣赏”作为一种传统的学习模式,是一个人学习和成长的必要过程,无疑具有颇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应用好现代数字媒介版式设计不可忽视科技元素和审美元素,研究全面合作创新的规范、机制,意味着“阅读欣赏”这一传统优质学习范式将在赋予新的特质后强势复归,对推动我国数字媒介版式设计发展和提高全民精神文化修养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