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志华 《文教资料》2009,(20):38-40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非范畴化的角度出发,分析"X+的+中心语"结构转指"X+的+中心语"中的"中心语"的现象."的"字结构("X+的")从具有修饰语性质的形容词性范畴逐渐转为具有名词性质的范畴的过程就是非范畴化的过程.转喻和转借的认知模型对非范畴化的认知过程有很强的解释力."的"字结构的非范畴化也有着其他认知语用动因.本文就是对此结构的非范畴化进行的一次尝试性解读.  相似文献   

2.
徐通锵先生在<基础语言学教程>中对联绵字的界定与现今通行的界定具有一致性,他们都认为联绵字中的两个字是"不可分释、共同表义".根据联绵字形成的原因和它的结构特点,不把它归入到"字"类而称它为"特殊"的字组,这不仅有利于"字本位"的语法体系的构建,而且表明了联绵字在汉语词汇发展过程中是"字"向双音节的字组过渡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非理性主义并不是不理性的哲学.这个"非"有许多用法,在不同情况下的表意是有区别的.例如,非常,不平常也.非同凡响,不平凡也.这是指否定的意思.然而,在"是是非非"一词中,"是"表示正确,"非"表示错误."错误"是相对于正确的,这个"非"字的含义丰富一些. 非此即彼,肯定与否定连在一起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相"字在<陈涉世家>"苟富贵,无相忘"中的用法,谈到"相"字在古汉语中作为副词,名词和动词的主要用法,对于学习"相"字在古汉语中的运用规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非”为声符的字,有的具有“飞”义;有的具有“违背”义;有的具有“交错”义;有的具有“成双成对”义;有的具有“隐藏”义;有的具有“赤色”义.本文首先引用《说文解字》系列文献解析了《说文解字》中收录的含有“赤色”义的“非”声符字“翡、痱、菲、绯”.其次,引用梁启超、沈兼士、张舜徽等学者的论述,探析了“非”声符字含有“赤色”义的来源应是:“其语根当为火,语转为燬,本书火部‘燬,火也.’非毁古声通.火之色赤,故翡从非声,训赤羽雀也.”又,“勿”具有“杂色”义,非、勿读音相近,音转,同音假借义,非、勿共有“赤色”义.最后,解析了《汉语大字典》中收录的《说文》以外的含有“赤色”义的“非”声符字.  相似文献   

6.
"非"是个独体字,是截取"飛下翅,取其相背"而来的,从"非"的字,有一些仍有"飞"意,或多含有"相背"之义。因此,原字"飞"仍按照其固有的语义系统发展,而"非"一方面含有其截取"飛下翅"时的最初意图所要表达的意义,另一方面仍保留了"飞"的某些遗传基因,所以有时还可以起一点"部分表全体"的作用。"基于此,我们解析了《说文解字》中收录的"俳、蜚、霏"等"飞"义的"非"声符字,并解析了《汉语大字典》中收录的《说文》以外的"飞"义的"非"声符字。  相似文献   

7.
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这个规律可以浓缩在一个最简单、却最意味深长的"人"字上。儿童的发展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认知发展,可以看作是"人"字的左撇;个性社会性发展,也可以称之为非认知发  相似文献   

8.
龙丹萍 《现代语文》2008,(1):125-126
本文讨论了《马氏文通》状字的分类标准,认为其分类标准有二:意义标准和功能标准.功能标准没有一以贯之,在《状字诸式》一节中断,而导致这部分非状字仅凭"象形肖声"的意义特征被划入状字范围.  相似文献   

9.
电大办学十一年,已取得世人瞩目的成绩,今后十年,电大将向何处发展?经过认真的回顾调查,比较和分析,我们认为电大的发展,非凭借自身的优势不可.电大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生和发展的,是现代化的产物.认真总结深入研讨,提高对电大自身优势的认识程度,是至关重要的.着眼点应该是"电教"和"大"字.从理论上讲,电教具有现代化、先进性的优势,过去人们仅仅把"电教"用于某堂面授课中,其先进性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上,现在,电视大学突破了这种局部的课堂教学,"电教"用于办  相似文献   

10.
先秦汉语常见的单音节否定词按照词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不、弗、毋、勿、未、否、非、匪、微"主要作副词,"无、亡、罔,靡、蔑"主要作动词,"莫"主要作代词.它们都是唇音,在语音上相近,都含有否定义,在意义上相通,是一组同源词.它们在人类语言中产生较旱,表示强烈的反对意见."不"字是帮母否定词的语源,"无"字是明母否定词的语源."不"字比"无"字更为根本,是整个否定词的总语源.  相似文献   

11.
<论语>的判断句主要有五种形式:一是[主语,]谓语+也;二是[主语,]是+谓语+也;三是主语+者,谓语+也;四是[主语,]+为+[谓语];五是[主语,]+非+[谓语].可见,在<论语>中已出现了"是""为"等判断词,"非"不是判断词,而是表否定的副词.  相似文献   

12.
从同一母文孳乳分化而来的一族字,和母文在意义上是相通的,在形体上有密切的联系,而且和母文读音相同或相近。试以“非”族字为例,把“非”族字分成具有“双翅貌”义、“飞翔”义、“成双成对”义和“不是、违背、相对、错误”义的几组字,论证这些字与其母文“非”的引申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充分肯定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的前提下,笔者在教学中陆续发现一些值得商榷之处:“非常”的词性、“共同”的归类、“同位短语”举例质疑、“所”字短语举例质疑、宾语前置的质疑、变式句的质疑、是框式还是梯式、多重复句内部结构关系的确定等,就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不同意见,愿与业内人士磋商。  相似文献   

14.
非VP不可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一个句法格式。该格式中的不可有时可以隐去,有时则需要明示;但它的出现与否是受一定的规律支配的。本文主要以表达视角作为切入点,对其中的规律及其语言动因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描写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最后对该句式中非的虚化问题从历时和共时角度做了初步的考察、说明与解释。  相似文献   

15.
《三国志·魏志》否定副词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国志·魏书》中的全部否定副词为研究对象,试图认识中古汉语否定副词的一些特点。通过对这些否定副词的分析描写,发现常用否定副词只有“不、非、勿、未”等,和上古相比,数量减少了,分工更明确,反映了中古汉语否定副词向整齐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古汉语中,作为副词的“相”和“见”,用于动词前,有时表示动作行为只涉及一方,而不应兼有指代意义,现代汉语中也有类似的用语现象。这既符合汉语运用及其词义发展变化的规律,也符合汉语的使用习惯。  相似文献   

17.
沈宏非的《写食主义》别具一格,令人瞩目,他以渊博的学识,趣味的思维,幽默精致的文字,为散文领域带来了一场新的文体革命。  相似文献   

18.
"诸"是不是合音词的况总共有三种:(一)"动词+诸",(二)"动词+诸+乎",(三)"动词+诸+名词(或词组).文章对这三种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讨论,发现上述(一)、(二)两种情况的"诸"字都只相当于代词"之",由"诸"字煞尾时,"诸"字并不是"之乎"的合音.第(三)种情况的"诸"字,有称代作用时,只相当于代词"之",认为"诸"字是"之于"的合音,是忽视了古代汉语中"于"字可用可不用的客观事实而误会的结果;"诸"字无称代作用时,只相当于介词"于".最后得出结论:"诸"没有合音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19.
古代汉语中“动宾补”结构即已有之,只是用得很少。唐宋以后的近代汉语中,随着语言更接近口语,这种口语色彩浓重的“动宾补”结构,使用频率大大增高,且作为补语标志的结构助词“得”也已产生,形成了与古代汉语不同的“动宾补”结构特征。不仅如此,近代汉语中的“动宾补”结构,无论用“得”还是不用“得”,和现代汉语相比,都显示出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0.
说“级”     
本文详细描述了“级”在现代汉语中的语法位置和用法,认为“级”主要是用作名语素、量词、区别词后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