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垂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但往往诗文作得好的。人并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而像苏东坡这样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在是凤毛麟角。所以。我总觉得自从有了苏东坡后,除去李白之外的其他中国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对比下显得黯然失色。  相似文献   

2.
喜欢苏东坡     
喜欢苏东坡当然最先是由他的诗文开始。对于苏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过。在中国,如若游历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提到苏东坡,仿佛离了苏东坡,山、水、月都会大为逊色。  相似文献   

3.
方方 《阅读与鉴赏》2008,(11):12-13
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垂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但往往诗文作得好的,可人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而像苏东坡这样诗文书画和人品道德都趋于完美都富有魅力者实在是凤毛鳞角。所以,我总觉得自从有了苏东坡后,除去李白之外的其他中国文人都在他的光照对比下显得黯然失色。  相似文献   

4.
陈昊珅 《海外英语》2022,(19):21-22
翻译工作需要理论的指导。传统诗词外译的过程中,是否押韵以及如何押韵存在争议与诸多讨论,尚无定论。林语堂学贯中西,一生有诸多作品在海外出版,且反响良好,可谓传统文化外译的先驱。文章以《苏东坡传》中林语堂所译的部分东坡诗词为例,探讨林语堂的诗词押韵策略。  相似文献   

5.
以刘宓庆的语言文化信息符号的分类为框架,对《苏东坡传》的两个中译本在还原中国文化专有项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其翻译策略及方法,总结其成功与不足,并随文探讨了影响回译的主客观因素,以期为译者的翻译实践提供一些建议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回译研究。  相似文献   

6.
午夜十二点。房中一片漆黑,只有手机的液晶屏闪着幽幽的蓝色光芒。--"对不起,我不小心把'喜欢你'三个字发到了你的手机里。若是你接受,请保留它;若是不接受,请你,把它发还给我……"坐在黑暗中,可嘉看着手机上的这条未发短消息。她原本打算在十二点的时候把这句话发送出去,然后躲在被窝  相似文献   

7.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1947年用英文完成的一部历史传记。他用个人主义甚至无政府主义的观念对苏东坡的生活及其年代进行了解读,他的这种史观又与浪漫主义的文学批评相结合,使他在解读历史的同时失去了历史传记作家必须的叙述者的身份。比起建设社会的功德,林语堂更关心生命的理想及人类的品性,他的解读又与西方新历史主义的理论暗合着,成就了《苏东坡传》被读者喜爱和流传社会的一个助缘,同时也构成了对历史真实的某种偏离。  相似文献   

8.
我看了那么多中国历史人物传记,想写读后感的,就是林语堂先生所著的《苏东坡传》了。读完这本书,我对苏东坡这位伟大的人物产生了无限的敬意!苏东坡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在书法、绘画、诗词等方面都有极高的艺术成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罕见的全才。他生于一个  相似文献   

9.
王珊珊 《新读写》2012,(4):31-31
本书提到东坡的行动事故,也只是一个伟大心灵偶然留下的足迹,真正的苏东坡只是一个心灵,如同一个虚幻的鸟,这只乌也许直到今天还梦游于太空星斗之间呢!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的《边城》有一个很大的特色 ,那就是他能够用不经意的几笔绘出几抹清幽的山水 ,然后在这中间悠然地讲着祖祖辈辈繁衍生息、亘古不变的故事。例如《边城》第 13章的开头 :……天已快夜 ,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 ,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 ,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 ,到这时节各放散出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 ,有草木气味 ,还有各种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 ,听着渡口飘来下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 ,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和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或追究到这个当前一切时 ,也就照样的在这黄昏…  相似文献   

11.
苏东坡的个性乐观旷达,安天知命,虽处逆境而积极进取,豪放不羁,令后人有汲取不尽的精神滋养。本文主要从个性角度以愉悦之心研究、品味苏东坡。  相似文献   

12.
13.
余秋雨先生《苏东坡突围》的分析论述有其独到之处,同时也有一些主观色彩较浓的地方,从而引发了作者的一些思考:"乌台诗案"原因的多重性;被贬黄州后,苏轼人生观、心理状态的纠结性。以期为人们正确、多元地理解苏轼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4.
平凡的人对于"光芒夜半惊鬼神"的天才总是有种不可名状的畏惧,如徐渭、如梵高。但对于性情平易近人,骨子里流淌着温和谦恭血液的天才,则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和亲切感,比如苏东坡。苏东坡是朴实的中国百姓脑海里一切美好形象的真切合体。他实实在在就那么入人眼、他轻轻松松就能够暖人心。他满足了我们对中国文人的所有幻想。顶着一副粗犷老农的外表,不是不英俊,而是让人  相似文献   

15.
著名女作家方方被称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她相当多的作品以反映城市底层民众生活为素材,展示出他们真实的生活图景、叙事策略的自觉,既使得她与同时期其他新写实作家截然不同,她的作品往往也因此超越了故事层面而具有了形而上的哲学意蕴。对其叙事技巧的探究,既有利于深入揭示其文本内涵,对丰富当代小说理论也具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方方的创作一直立足于武汉地域文化和市民生活 ,作品中流露出浓厚的市民气息和文化风味。她善于把握普通市民的生存困境与生活状态 ,并对此作着日臻成熟的思考 ,特别是在其小说集《过程》中 ,这种思考已上升到一定的哲学高度 ,她通过对作品中人物的生存状态的思考 ,对生命作出了自己的诠释。  相似文献   

17.
轩袁祺 《文教资料》2010,(19):18-20
当代新写实女作家方方的创作始终以人的生命和生存为中心。代表作《风景》通过对社会底层狭窄生存空间和传统伦理崩溃的展示,绘制了一幅艰难的生存图景。方方通过作品中人性、亲情的瓦解,呈示了一个令人绝望的荒谬世界。方方致力于从"人"与"他人"、"环境"的复杂关系中,探讨人存在的悲剧性体验。本文通过对方方《风景》的分析,探讨方方小说中的存在主义因素。从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层面——个体生命的虚无与荒谬,自我选择的可能性及需要承担的后果,人和他人、世界之间的关系,指出方方小说的存在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8.
《出门寻死》中的何汉晴和《黑洞》中的老婆、姐姐是长期处于贫困和操劳中的城市平民女性的代表,通过对她们生活困境的揭示,作家表达了困惑和焦灼,同时也试图探索这类女性如何走出这种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9.
方方力作《奔跑的火光》讲述乡下女性英芝短暂而发人深省的一生。这个不甘寂寞有着火般热情的乡下女性英芝不得不面对来自父辈的封建准则和夫权的世俗威迫的重重包围,而因袭的精神枷锁和自身弱点使得她的突围步履维艰。方方通过对英芝这一乡下女性试图突围而出的艰难历程的思考,探索了妇女的解放和独立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刘韶娟 《文教资料》2009,(32):14-15
自1987年“在对生存状态的还原上具有一种震撼的探索精神”的《风景》之后,方方用“零度情感”的叙述方式描摹了一幕幕生存的风景。在《风景》、《落日》等作品中揭露人性的粗鄙与悖谬.同时又强调生存环境对于人性塑造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