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透明、质量保障、社会公正和国际化是美国顶尖智库"布鲁金斯学会"高等教育政策研究的焦点议题。强调办学成效信息的收集和公开,以更好服务消费者的教育决策需求;以教育过程投入、学术制度建设、教育-社会联系等为支柱,特别以改进大学新生质量和教学评估为抓手,建立全面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制度;入学机会、财政资助、实践机会等方面的政策更多向社会不利人群倾斜,以促进社会流动和社会公正;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国家软实力扩张的功能。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和实践应加强以消费者导向的高等教育信息透明制度建设;以质量保障深化高等教育公平政策;以国际化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开展大学生国际化视野培育和研究,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和办学质量、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改革创新。鉴于我国国际化视野培育目前存在的国际观念淡薄,资源投入不足和培育形式单一,制度保障缺乏等问题,高校应该建立起以完善的软件硬件设施和资金保障政策为物质支撑,以国际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实际载体,以健全的质量评估和鼓励激励机制为制度保障的三位一体新型培育模式,才能改进和加强大学生国际化视野培育和研究,从而培育出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3.
现代中国高考制度是国家筛选人才的权威性制度安排,具有特定的社会资源和社会利益的分配功能,因此高考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底线。由于一些高考政策存在程序不足、选拔过程不透明、招生主体范围不合理等因素,出现社会优势群体利用社会资本的运作占有更多更好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该过程同时是对社会弱势群体实施了教育排斥,阻碍了高考促进社会流动的功能。国家应该正确处理高考中公平与效率的冲突,将公正置于高考政策改革的中心。  相似文献   

4.
要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除了高校内部的自我质量保障以外,还需要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评估与评价等形式对高等教育进行外部质量保障.专业认证作为美国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的有效手段,为我国所借鉴,在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大的桎梏,主要表现为社会评价作用发挥有限、制度建设不足、国际化严重滞后.要保证专业认证的顺利发展,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专业认证的社会评价作用,大力加强认证制度建设,并把不断推进认证国际化作为长期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随着社会公正、安全、文明、健康发展等价值目标的确立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实践进程的加快,弱势群体高等教育权益的保障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基本政策与具体管理工作都无法也不应回避的问题。然而,与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的需要相比,学术界对弱势群体高等教育权益保障的研究还相对落后,有的领域如残疾人高等教育权益保障问题研究更是明显滞后。已有的相关成果多以一般描述和个案为特征,缺乏以弱势群体高等教育权益保障为中心的整合性研究,也缺乏广泛深入的实证调研和全面系统的政策分析。因此,弱势群体高等教育权益保…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提高高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高等教育规模扩张,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运动在欧美国家蓬勃兴起,世界高等教育进入了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目标的时代。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构建以"学校为核心、政府为主导、社会为中介"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必须坚持"以内为主,以外促内"的原则,推进高等教育质量内部管理与外部监控的有机结合;必须切实转变高等教育质量观念,发展多元保障主体,学校、政府、社会中介机构分工负责,实现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全程保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教育评估为主要手段,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制度建设,重视理论研究,推进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沿着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健康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等教育财政危机丛生,政府财政性拨款总量不足,比例持续下降;学费收入占总经费比例持续增长,影响入学机会公平;高校贷款危机凸显,影响加剧;财政分权导致高校财政出现系统化差异。市场机制过度引发高等教育财政危机,带来大学公共性缺失,体现在高等教育财政规模不足、教育机会不均等、教育质量遭受质疑、教育腐败、大学功能窄化。从2002年始,政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政策整体取向发生转变,政府职能强调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财政制度从建设财政向公共财政过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知识经济形态以及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质量提升的吁求,要求高等教育财政把彰显公共性作为高等教育财政改革的价值标杆。  相似文献   

8.
出于大学教育对国际化影响的回应,印度尼西亚对自身教育国际化程度的关注度日渐提高。国际化已成为印度尼西亚教育机构的一项主要特点。基于此,本文将重点分析全球化背景下印尼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具体实践、特征、面临的挑战以及对于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启示。经分析得出印尼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特征为:注重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本土化高于国际化;民族主义高于国际主义等。但同时,印尼高等教育国际化也面临地区劣势、教师质量低下、学生毕业率低和高校对国际化认可度低等挑战。因此,借鉴及反思印尼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实践和挑战,从大学英文网页和信息通讯技术方面、国际化促进本土化的思路以及留学生国际化指标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上来探讨印尼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中国大学国际化以及建设世界“双一流”大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高教自学考试是一种以国家考试为主导、以个人自学为基础、辅之以社会助学的教育形式.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高等教育制度,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急需建立一个合理、公正、透明和权威的自学考试质量保证机制.  相似文献   

10.
要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除了高校内部的自我质量保障以外,还需要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评估与评价等形式对高等教育进行外部质量保障。专业认证作为美国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的有效手段,为我国所借鉴,在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大的桎梏,主要表现为社会评价作用发挥有限、制度建设不足、国际化严重滞后。要保证专业认证的顺利发展,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专业认证的社会评价作用,大力加强认证制度建设,并把不断推进认证国际化作为长期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国际社会促进教育公平的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社会关于教育公平的基本理念强调儿童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关注缩小教育差距,倡导提供"有质量的全民教育".国际社会推进教育公平的政策与实践主要包括:借助立法与执法手段保障教育公平;确保公共教育资源的公正分配与高效管理;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和农村人口的教育;对于特殊需求群体教育施行保障性倾斜,兼顾公平与效率;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结合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制定政策及教育公平评估框架和指标;应用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促进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政策与实践建议有:以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持续发展的政策价值取向;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益;扎实推进课程改革,优化教学过程,实践有利于学生学业进步的评价制度;均衡配置师资资源,提高教师教学专业能力;开展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教育探索,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全球化理念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高等教育作为文化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议题。阿帕杜莱的文化全球化理论为通过机构和学生流动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解释路径。OECD作为三大政府间的重要国际性组织,在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OECD通过设立专职研究机构,采用了四种不同但并非相互排斥的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取向,以促进和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同时,OECD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策重心体现在了关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公平、追求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品质、强调高等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等三个方面。为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良性发展,需要厘清OECD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部关系,转变留学生的输入输出比例;关注OECD政策取向,实现不依赖人员流动的教育资源国际化配置;结合OECD政策重心,通过区域性一体化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方向,而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是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着重探索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在高校内涵建设中的作用,并就如何实现以学生为本、本科教学深层次改革、专业建设和教学资源整合、本科教育国际化及教学管理机制和制度创新等,探讨分析本科教育内涵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如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高等教育领域内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当前国内学者对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理念、制度与实践三个层面单独进行研究,然而,单从某一方面根本不能完全理解或解释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形成。日本高等教育百年来的历程告诉我们,高等教育强国的形成是教育理念、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共同作用的结果。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是日本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观念基础,教育政策的变迁为不同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理念指导下的教育实践则是高等教育强国实现的重要手段。创建世界高等教育强国需要教育理念、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三维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关注质量,保障质量,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共同主题。构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对推进四川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构建四川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必须转变质量观念,牢固树立多样化、科学化的现代高等教育质量观;发展多元主体,积极发挥政府、学校、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作用;加大投入力度,推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健康高效运行;加强制度建设,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供支持性政策环境;重视理论建设,促进高等教育保障体系建设的科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育法律政策是国民教育正常运行的保障,是教育系统制度化、科学化的体现.俄罗斯高等教育法律政策改革趋向于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提高国家竞争能力,关注教育质量的提高,加强教育的国际化,应对全球人才竞争,结合时代发展需要,推进教育国际化等.在分析中俄两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挑战基础上,探寻我国高等教育法律政策改革的路径,以期促使我国高等教育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也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江苏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空前活跃,规模不断扩大,内容日益丰富,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但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全面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并面临着不少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文章认为,应当从人才战略、政策保障、决策研究、评价制度、留学规模、办学质量、管理体制、一流大学创建等方面入手,结合国情更好地借鉴国外现代大学建设经验,积极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加快江苏高教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巴西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历时不长,虽然目前已在高校学生交流和协议项目的合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仍与世界先进水平存有差距,未能形成支持国际化进一步发展的良好环境保障。此外,教育机会不公平、教育法规不健全以及相关政策的执行不到位等,都是当今巴西高等教育国际化中面临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对高等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教育系统正经历着重大的变革.在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中,教育主管部门应维护人民的利益,确保公共资源在高等院校中得以有效的支配和使用,使得高等教育有助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各项政策提议中,重点应放在教育体系与劳动力市场和区域经济的联系上;使得大学与产业的联系能有效地促进研究和创新;参与到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制度和体制管理中来保障教育质量;增加院校长期预算中的资金投入;以及与国际化政策接轨.  相似文献   

20.
文章梳理了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主要国际组织近年来有关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最新改革举措, 总结了其注重顶层设计,加强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重视教育质量信息公开,加强院校质量保障方面首要责任,推动教育质量保障的国际化和专业化发展,探索性地开展对新型教育形式的质量保障等方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文章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