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  相似文献   

2.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 ,教育之不能没有爱 ,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一语点破了爱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 ,只有对学生怀有真诚的爱 ,学生才会“亲其师 ,信其道” ,才会自觉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常言道 :“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后进生也不例外 ,他们也希望老师多关注。可往往班主任教师就会忽略这一点 ,他们对优秀生比较喜爱、器重。大家知道 ,得不到爱的人更需要有人爱 ,后进生比优秀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注和爱护。教师应该把关爱的目光投向后进生 ,从“爱”字开始 ,以慈母般的爱去关怀、鼓励后进生 ,…  相似文献   

3.
“后进生”可分为学习、品行和品学三个层次的“后进”。我们平时所谓的“后进生”大都指的是学习差。其实,这种“后进生”的形成相当部分是我们做教师的教育态度所为。大部分老师都偏爱优生,冷落、忽视“后进生”。岂不知“后进生”也是人,他们同样需要自尊,他们并不想受到同学们的孤立、老师的鄙夷和家长的责骂;相反,他们同样渴望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赞扬。我国大教育家陶行知说得  相似文献   

4.
贾世常 《教师》2012,(36):29-29
“后进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作为“后进生”,虽然身体健康,但在思想或学习方面跟不上同班其他同学,一直以来都是老师心中的“难题”。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使他们改掉坏毛病,培养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这对我们每位教师都是挑战。为此,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也浅谈几点“后进生”转化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一个班总有一些后进生。注重后进生教育,老师们各有自己的见解。当然,教育好后进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我倡导要念好教育后进生的“五字经”。  相似文献   

6.
师之最“师”,最早见于甲骨文。甲骨文中称其为“父师”。《礼·文王世子》:“父师司成”,意为太子的成材之道全由父师来负责。显而易见,早在商代乃至更早,“师”就是教育人的专业人员了。老师之最如今,人们普遍用“老师”称呼教师,其实,“老师”原来并不是专称教师的,它只是用来形容知识渊博的老年学者,如《史记》:“荀卿最为老师”。用“老师”称呼教师,初见于  相似文献   

7.
海静 《教书育人》2005,(9):60-60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日:“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相似文献   

8.
后进生纪律差,学习差,但并不是“朽木不可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只要老师善待他们,后进生是可以转化的。怎样对待后进生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三要”、“三不要”。  相似文献   

9.
材料一:许多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反映,学生毕业后仍给老师写信或遇见老师打招呼的并不多见。令老师伤心和尴尬的是,和老师打招呼的为数不多的学生还大多学习不起眼,那些平时倍受老师宠爱的所谓“优等生”则表现欠佳。材料二:报载某校一名平时倍受家长、老师宠爱的“优等生”因盗窃而被劳动教养。案发后,家长、老师大吃一惊。班级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往往只把关注的目光放在班上的那些所谓“后进生”的转化上。不可否认,“后进生”的转化是班级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  相似文献   

10.
转化“学困生”的过程就是教育科研的过程。 李镇西老师在转化“学困生”方面做了大量艰辛而细致的工作。他自愿把人见人厌的“差生”要到自己班级,并动员一批优秀教师和他一起教这个班。他告诉老师们:“转化后进生是最好的教育科研,我们在教这个班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我们想像不到的难题。教书的过程也就是教育科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人都是有缺点的。在学校教育中,“后进生”的缺点往往容易引起老师更多的关注和及时的教育,而先进学生的行为、心理缺陷却常常被忽视。我认为,许多先进学生在成绩优秀等光环的笼罩下,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迥异于“后进生”的毛病。总体说来,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表现1.循规蹈矩,缺乏创新灵气不久前,一个外校老师在我校一个班上公开课,面对陌生老师的频频提问,主动发言者有30余人次,但其中成绩较好的仅占16%。课后,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说,应该答得出,只是老师的提问跳出了常规语文课的圈子,没有100%的把握。而那些积极发言的平时成绩不怎么…  相似文献   

12.
赵敏  马光霞 《课外阅读》2010,(10):84-84
“后进生”问题是教育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难题。“后进生”普遍存在着自卑心理重、厌学,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他们把老师、家长的批评教育当作耳旁风,对班干部有敌对情绪,故意破坏纪律,甚至顶撞老师……,“后进生”的这些表现不仅不利于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严重影响了整个班级及学校的学习风气。  相似文献   

13.
笔者做班主任工作多年,在转化后进生方面,深深体会到:要转化后进生,必须做到“三心”二意”。“三心”一是诚心。班主任对待学生必须要诚心,是否诚心这是转化后进生能否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如果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后进生面前总是摆架子,认为自己是老师,是大人,是长辈,你是学生,是小字辈;我见多识广,经验丰富,我教育你,你就得听我的。抱着这种心态去转化后进生,那绝对是不会成功的。2002年春季期,笔者因身体欠佳,住院一周,学校安排了一位老师代理我的班主任工作,这一周学校恰好有一项重要的纪律宣布:凡男生留长发及染黄、蓝发的,一律要在本周内自…  相似文献   

14.
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是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是直接关系到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育“四有”社会主义新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问题。如何做好后进生教育转化工作,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把成功的教育经验,凝铸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名言,使我们认识到: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必须让爱温暖后  相似文献   

15.
所谓的“问题学生”,是指在品德、学习、纪律一方面或几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后进生问题,对于每一个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曾经听到不少老师谈到后进生问题都感到力不从心。长期以来,问题学生转化一直是学校教育中一个普遍而又严重的问题,常常困扰着很多教师。当我们面对一些后进生时,该如何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呢?  相似文献   

16.
有的老师喜欢使用“差生”的字眼,说得好听一点叫“学困生”或“后进生”。一提到“后进生”,总有人会直摇头,认为他们无可救药;而我却认为,一个老师,只要你能够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信念,时刻注意留给学生一丝宽容,一份真诚,一点自尊。我想,你的班上一定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后进生”。  相似文献   

17.
“后进生”即一些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每一个学校的每一个班级都有存在。而“后进生”的转化一直是老师们最费心思的工作,不仅如此,教育管理部门还把“后进生”的转化率纳入了教师的业绩考核,可见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说起给“后进生”补课,习惯上都采用事后补课的方法,但到了小学中高年级,这种方法不是太理想。由于多数“后进生”该掌握而没掌握的知识积累太多,每次讲新课,其他学生能随着老师的引导,达到新的小目标,而“后进生”由于新旧知识不能很快地衔接,像掉了队的小兵,背了沉重的包袱,无法赶上队。新课讲完了,其他同学利用新学到的知识,解决着一个个新问题,“后进生”只能望题兴叹。这无疑又为下一节新课设下了障碍。为完成教学计划,不让“后进生”掉队,老师只好挤时间“开小灶”。但是没有哪一个“后进生”把补课看成光彩的事。他们…  相似文献   

19.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总结了几味后进生转化的“偏方”,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屡试不爽。一、无目的家访丸[主要成分]没有目的的家访、闲聊,只言片语的关切。[药理作用]通过无目的家访使学生产生触动,明白老师并不是他们所想象的只在乎优秀生、而从不关心他们。从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目的。[功能主治]加强师生间沟通,拉近心理距离。用于学生见面就躲老师、对什么都无所谓、对老师有偏见的学生等。[用法用量]每月一次,连续2—3[功能主治]消除自卑、增强自信。用于对学习没有信心,表现平平、学习劲不足、自卑的学生。[用…  相似文献   

20.
周华 《湖南教育》2003,(15):14-15
人都是有缺点的。但在学校教育中,“后进生”的缺点往往容易引起老师更多的关注和及时的教育,而“先进生”的行为、心理缺失却常常被忽视。许多“先进生”在成绩优秀等光环的笼罩下,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迥异于“后进生”的毛病。这些毛病若不及时发现和矫正,必然会影响那些“先进生”健康成长。循规蹈矩,缺乏创新灵气。不久前,一个班的学生去听一个外校老师的公开课。内容是《醉翁亭记》———环境教育渗透课。对这篇早已熟悉的课文,这个班不乏一批按大纲要求对教学内容理解得比较透彻的学生。面对陌生老师的频频提问,主动发言者有30余人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