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运动后静力牵张对大鼠骨骼肌的生物力学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大鼠进行连续跑台训练,并在每次运动后进行静力牵张练习,目的是探讨运动后静力牵张对骨骼肌的长期影响,为科学训练和科学地指导全民健身活动提供理论依据.成功制作了大鼠运动后静力牵张模型.通过跑台运动使大鼠骨骼肌抗拉伸能力略有增强,但变形能力有降低的趋势,使柔韧性降低,增大了运动损伤的发生机率.运动后静力牵张使骨骼肌变形能力增加,提高了机体的柔韧性,可有效减小运动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短跑运动员的成绩动态不仅取决于具有十分复杂的多环节运动系统的外周运动器官的工作,而且取决于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各个水平上的运动动作中枢控制机制的活动.植物神经中枢与运动神经中枢和感觉神经中枢一起加入到中枢机制中,保障了植物性过程的水平与运动动作强度的相一致.感觉神经中枢校正了工作肌群的力量和速度参数,因此,在比赛距离上跑的速度应当认为是整个机体的功能.完善的个人跑的技术是运动员达到极限可能性的主要条件,这一极限可能性取决于运动员的表现能力.本研究旨在为保障提高短跑技术效果的新教法提供理论依据.教育学实验结果表明,建立在使用对完成跑步技术的持续监督的基础上,并顾及女性运动员的个体特征,包括跑步的主要参数、支撑腿、蹬地等细节来安排18~22岁具有一定技能水平的女子短跑运动员的教学-训练过程的教法是有效的.由于使用了这一教法明显性地提高100、200和400m跑的速度.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的是使用保障放松脸部肌肉的方法为最佳控制参与跑步的工作肌群的紧张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采用美国产NORAXON TeleMyo 2400R遥测肌电仪和“爱捷”运动图像解析系统软件,对比分析受试者在做短跑专门性练习如车轮跑、后蹬跑、高抬腿跑与在做短跑途中跑时右腿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半键肌、股二头肌、胫骨前肌、腓肠肌和臀大肌的肌电特征和肌肉工作机制.结果表明,肌电贡献率在车轮跑时与途中跑基本一致,股外侧肌与股内侧肌在后蹬跑和短跑途中跑的支撑腿后蹬动作阶段中存在贡献率显著性差异,股外侧肌与半腱肌在高抬腿与短跑途中跑的摆动腿下压着地动作阶段的贡献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在训练时应强化车轮跑,改进高抬腿跑,慎用后蹬跑.  相似文献   

4.
跑与跳是人的基本运动技能,大多数运动项目与跑跳有着密切联系。蹬地是跑或跳的一个重要的动作阶段。因此,分析研究不同项目的蹬地动作引起的下肢肌肉急性拉伤,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笔者自1978年10月以来,征集了杭州大学体育系师生、公体课学生和参加全国首届大学生运动会的浙江省大学生体育代表队及浙江省第五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期间的下肢肌肉急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4~6岁幼儿移动性动作发展的外在表现和神经肌肉控制的内在机制。方法:通过粗大动作发展测试(Test of Gross Motor Development-3,TGMD-3)对跑、蹦跳和单脚跳进行评价,用BTS表面肌电测试系统时域分析的方法对完成动作时肌肉的积分肌电(Integrated EMG,IEMG)和时序进行研究。采用方差分析探讨不同年龄移动性动作发展水平的差异,计算年龄组×不同肌肉对标准化iEMG的影响,年龄组×动作类型对标准化共收缩指数的影响,结果:4~6岁幼儿移动性动作发展水平和下肢肌群iEMG值存在年龄之间的差异性,其中单脚跳的差异性最为明显(P<0.05)。标准化iEMG值股直肌最大、胫骨前肌其次。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动作复杂程度的降低,股直肌/股二头肌和胫骨前肌/腓肠肌的共收缩指数峰值越来越大。结论:TGMD-3作为幼儿动作发展评价工具具有可行性,其中单脚跳可优先作为移动性动作技能定性评价指标,该动作下肢肌群iEMG值可作为定量评价的代表性指标。幼儿在跑、蹦跳和单脚跳动作时,主要用力肌肉为股直肌和胫骨前肌。随着年龄增长,完成移动性动作时,iEMG值逐渐增大,膝关节和踝关节周围肌群协调性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6.
对骨骼肌在完成人体运动动作中的作用、三个特点,骨骼肌与神经系统的关系,神经、呼吸、循环系统对不同运动项目所起的不同作用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上肢鞭打动作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鞭打动作是许多体育技术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建立了人体上肢3刚体7自由度的多刚体模型,并应用多刚体动力学中的Kane方法建立人体上肢鞭打动作的物理模型,根据运动学测试数据计算出上肢各环节在鞭打动作过程中的肌肉力矩和关节反作用力.实践证明,Kane方法在描述和计算上肢多刚体运动的形式和力矩时具有列解方程规范简洁、编程计算方便高效的特点,计算结果能够反映动作实际.通过对棒球投掷动作上肢三个环节力和力矩进行计算与分析,初步了解了上肢各环节在运动过程中肌肉力矩和关节反作用力与动作技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动作频率是运动速度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对许多体育项目,特别是周期性运动项目的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动作频率受什么影响?各种影响因素的关系如何?长期以来,不少专家学者对此做了广泛的研究。有人认为:动作频率主要受神经灵活性的影响:有人认为:动作频率主要受带动运动物体的力量(主要指肌肉力量)的影响。我们认为:评价运动者的动作频率,应该考虑到运动时间、运动次数、运动幅度、运动负荷等因素。从总的意义上来说:任何动作频率都受到运动者身体内部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特征的制约,也受到运动者身体外部所表现出来的带动肢体运动的肌肉力量的影响。但是,对于不同运动幅度、不同运动负荷的动作频率,其各种影响因素所起的作用的大小应该是有所不同的。我们还认为:不同幅  相似文献   

9.
运用生物力学中的三维摄像和表面肌电测量方法,通过分析肌肉的运动状况,寻求多种卧推动作之间的差异性,进而探求力量训练的新型动作模式。结果显示:对力量训练的研究可以从动作的细节方面和技巧方面入手,比如:动作的规范性;运用运动学和肌电学参数系统分析力量训练动作,是探求力量训练动作模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散打运动员侧踹腿技术的动作质量,对于运动阶段肌肉活动形式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肌电学的角度对不同水平散打运动员的侧踹腿动作进行研究,评定技术的优劣,分析和改进技术,为提高运动成绩、选择和改进训练方法手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跑的周期各动作阶段划分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对跑的周期动作阶段划分问题存在着分歧的现状,以文献资料法归纳各种不同观点的可取与不足之处,指出了进行跑的周期各动作阶段划分问题研究遵循的原则,并根据动作任务、运动时肌肉用力的工作情况,提出了新的观点:在跑的周期中,动作阶段应划分为着地缓冲、伸蹬、折叠前摆、前摆带髋、下压伸膝、后划扒地六个阶段。  相似文献   

12.
一、值得思考的问题《运动生理学》教材中将运动技能的形成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在巩固阶段提出“动作自动化”的概念。书中写道: “自动化动作的生理机制是以巴甫洛夫所揭露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为基础的。人类一切随意活动都必须在大脑皮质参与下方能实现,但是在大脑皮质参与  相似文献   

13.
体操动作按其性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动力性的摆动动作,一类是用力动作.摆动动作主要是利用身体重力和惯性来完成的,而用力动作主要是利用肌拉力来完成的.从生理学的观点来比较,摆动动作的特点在于肌肉长度变化的速度,而用力动作的特点主要在于肌紧张的程度.但是,上述的分类无疑是一种假设.因为任何一个摆动动作不但有肌紧张的因素,而且也有肌拉力的因素;而用力动作,那怕是使身体由一个部位转移到另一部位的动作也好,如果没有肌长度的变化也是无法完成的.静力动作另属独特的一类.所谓静力动作,就  相似文献   

14.
骨骼肌细胞骨架蛋白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和实验技术的改进,人们对细胞骨架有了丰富的认识.细胞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等纤维,其在细胞中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在骨骼肌细胞中细胞骨架按位置不同分为肌小节内、肌小节外和肌细胞膜骨架蛋白.结蛋白desmin是骨骼肌细胞中主要的中等纤维, 是重要的骨架蛋白.整联蛋白integrins和抗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复合物通过亚细胞膜分子和跨膜分子将骨骼肌的收缩成分与细胞外基质相连.细胞骨架能稳定肌小节结构,由于肌节过度伸展或蛋白酶激活可能会损伤骨架蛋白.这些可能是运动训练造成肌肉微损伤和骨骼肌疾病症状,例如肌营养不良症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短跑是田径运动中的重点项目.100米途中跑是人体发挥最高速度的阶段,跑的动作外形简单自然,但内涵却复杂丰富.跑步动作结构上的差异和运动力学机制的合理程度,是形成短跑运动员速度水平的原因之一.技术合理,能保证运动员运动素质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国内外短跑界都重视技术理论的研究工作.对短跑途中跑动作结构的研究已有较长久的历史,国内外学者论述繁多,指导短跑实践取得了明显效果.进入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田径水平的迅猛发展,场地条件的改善也促使短跑基本技术出现了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讨女性蹲起动作下肢动作特征与肌肉工作特征的增龄性变化。方法:选取北京市区社区居住各年龄段女性166名。用Kistler三维测力台、三维摄像系统和肌电仪记录受试者的蹲起动作特征,使用相应软件对运动学、动力学参数以及肌电数据进行分析,并用单因素和双因素方差分析各年龄组数据的差异。结果:各组下肢关节最大屈曲角度均为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P<0.05),关节贡献度大小为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P<0.05)。20~29岁和30~39岁组的踝关节贡献度为向心阶段>离心阶段(P<0.05),而其余各组则为离心阶段>向心阶段(P<0.05)。20~29岁和70~79岁2组间的左侧股直肌和右侧股二头肌动员时间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女性蹲起动作的动作幅度主要由膝关节的运动范围决定;老年女性下肢各关节运动范围明显受限的情况首先发生在膝关节;女性完成蹲起动作的力量主要来源于髋关节周围肌群力量,这些肌肉的力量可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50~59岁是髋关节力量衰退的关键敏感年龄。因此,女性随年龄增长应进行有针对的下肢肌肉力量与柔韧性锻炼。  相似文献   

17.
运用表面肌电遥测和高速摄影同步测试技术,对竞技武术套路中搬脚朝天蹬直立平衡动作的下肢肌肉用力特征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所测五名女子运动员的下肢六部位肌肉(胫骨前肌、臀中肌、臀大肌、腓肠肌、股二头肌和股直肌)的放电大小顺序和先后顺序相似,即胫骨前肌最先放电且放电量最大、其次是臀中肌和臀大肌几乎同时放电,而后依次是腓肠肌、股二头肌和股直肌。在完成动作过程中,运动员的运动级别越高,其各部位肌肉的总积分肌电值却越低。武英级运动员与二级运动员在股直肌、股二头肌、胫骨前肌、臀中肌上的均方根振幅(RMS)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二级运动员相比,武英级运动员在完成该动作时肌肉间的配合更协调,总体更省力。  相似文献   

18.
运用表面肌电遥测和高速摄影同步测试技术,对竞技武术套路中搬脚朝天蹬直立平衡动作的下肢肌 肉用力特征进行测试。结果显示: 所测五名女子运动员的下肢六部位肌肉(胫骨前肌、臀中肌、臀大肌 、腓肠肌、股二头肌和股直肌)的放电大小顺序和先后顺序相似,即胫骨前肌最先放电且放电量最大、其 次是臀中肌和臀大肌几乎同时放电,而后依次是腓肠肌、股二头肌和股直肌。在完成动作过程中,运动员 的运动级别越高,其各部位肌肉的总积分肌电值却越低。武英级运动员与二级运动员在股直肌、股二头肌 、胫骨前肌、臀中肌上的均方根振幅(RMS)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与二级运动员相比,武英 级运动员在完成该动作时肌肉间的配合更协调,总体更省力。  相似文献   

19.
高水平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摆动技术表面肌电(sEMG)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表面肌电遥测和高速摄像同步测试方法,结合功能解剖学知识,揭示我国部分高水平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摆动技术肌肉活动特征.结果表明:短跑途中跑摆动技术肌电特征表现为明显的时序性,肌肉间的收缩具有高度协调性.在完成摆动技术动作中,折叠前摆阶段,阔筋膜张肌、股直肌等屈髋肌以及胫骨前肌是参与活动的主要肌群;下压着地阶段,臀大肌、股二头肌长头、半腱肌是参与活动的主要肌群.在专项力量训练实践中,教练员应结合髋关节屈伸肌群的发力范围、发力特点,优选专项力量训练的手段,以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大负荷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线粒体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为研究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发生的机理奠定基础。方法:48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n=8)和运动组(E,n=40)。其中,E组按时相点划分为0 h、12 h、24 h、48 h、72 h等5组,每组各8只。E组大鼠在跑台上进行持续性下坡跑,跑台坡度为-16°,速度为16 m/min,运动时间为90 min。各组分别于对应时间点分离比目鱼肌进行检测。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骨骼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比目鱼肌线粒体关键酶CS的含量以及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Ⅱ、Ⅳ的活性,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骨骼肌COXⅠ的蛋白表达。结果:一次大负荷运动后比目鱼肌线粒体出现明显肿胀、肌膜下积聚等超微结构异常变化,且伴有大量不同成熟阶段的自噬体形成,同时CS的含量和呼吸链复合体Ⅱ活性均明显下调(P<0.05),复合体Ⅳ活性及其亚基COXⅠ蛋白表达也出现下降。结论:一次大负荷运动可导致骨骼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受损,数量减少,导致细胞氧化磷酸化功能障碍,同时还诱导了自噬的发生,这可能是大负荷运动致骨骼肌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