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几天,听了几堂课改年级的阅读展示课,教师们确实抓住了“读”这条主线。初读、引读、领读、对读、轮读、接读、齐读等,形式多样,书声琅琅。可是,细细思考,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整堂课“一读到底”,读的多,想的少,这可能与片面理解“以读为本”有关。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很多老师就认为不充分地读,就不能理解课文内容,不读书就不是语文课。笔者认为一味强调“读”,并挤占了“写”的时间,不是好的语文课。阅读教学要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做到读写结合。其实,“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之精华。早在西汉时,著名的词赋学家杨雄…  相似文献   

2.
唐双庆 《文教资料》2005,(36):148-149
“作文作文,作到头疼。”这既是许多初中生的苦恼,也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困惑。作文果真如此难吗?近年来,我通过摸索,终于有了一些体会。一、培养多读勤记的习惯曾以为语文课的终极目标是能“说”会“写”的表现艺术,一周六节语文课,绝大部分时间放在“读”上,岂不本末倒置。于是我就无课不讲“写”,结  相似文献   

3.
“多读”的良好作用在语文课教学中已经得以证实。然而,在语文课教学中光“多读”是不够的,应加之“科学地读”。强凋“读”的科学性,充分发挥“读”的效益,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现以《试航》(五年制小语第六册)一课中三句写人物话语的句子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4.
孟庆菊 《山东教育》2008,(12):23-23
语文教学以读为本,读写结合,读中学写。语文课上要求教师少讲,让学生多读、多写、多实践。无疑,路子是非常正确的。但在语文教学的“读写热”中也忽视了许多新问题,其中包括“读写”自身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逆反心理是一种情绪厌烦或情绪对立的状态,是人在感情上的反感或烦闷的体验。语文教学中,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可忽视。例如在作文教学中,不少同学不喜欢作文,把写作文看作是讨厌的事,总是敷衍塞责,应付任务。在阅读教学中,不少学生认为,多读一本书,少读一本书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认为一二个月的语文课不上,也不感到有什么损失。对语文课不是“心驰神往”,而是“恹恹欲睡”。语文教学作为中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基础工具和基本文化学科,我们就更应该灵活地将学生的逆反心理引导到积极健康的轨道上来。一、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矛盾?对于这个问题,大家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听、说、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是主要矛盾,这是一致的认识.至于谈到读和写,认识就很不一致了。有人认为读是主要矛盾,因而,强调语文教学必须“以读为基础”,也有人认为写是主要矛盾,因而,主张必须“以作文为中心组织语文教学”。由于对主要矛盾认识的不同,因而,在具体组织教学上,作法就很不一样.  相似文献   

7.
经过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 ,我们逐渐摸索出了一条比较成功的作文指导经验 ,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 :读时不忘“写” ,写时想到“读”。一、读时不忘“写”简单地说 ,就是阅读时能够提笔写一写。我们见到不少这样的学生 ,他们虽也经常看一些课外书籍 ,但每次作文仍不知所措。这很大程度上与他们只读不“写”有关系。没有“写” ,就缺乏积累 ;没有积累 ,也就苦于下笔了。因此 ,阅读时必须有所“写”。只有“写”了 ,才会对所读留有深刻的印象。那么 ,写什么呢 ?一般可分以下两方面 :1.原文摘录当然不是一味地抄写 ,而是有所选择的。摘录文章中…  相似文献   

8.
陈剑颖 《现代语文》2008,(10):54-55
一、引言与背景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换句话说,它既不是知识课程也不是理论课程。因此学好语文的主要途径是多读多写,让能力和素养在日积月累中“生成”。然而我们在朗读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不足:  相似文献   

9.
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写好教学论文本没有“速道”可走,无“捷径”可言.一线教师要写好教学论文,唯有自己在平时多读、多做、做写、多改,“以多取胜”. 一、多读——基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阅读,写作就没有了源头活水,即使要写也总觉得底气不足,只能干巴巴地呻吟几句.  相似文献   

10.
逆反心理是一种情绪厌烦或情绪对立的状态,是人在感情上的反感或烦闷的体验。语文教学中,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可忽视。例如在作文教学中,不少同学不喜欢作文,把写作文看作是讨厌的事,总是敷衍塞责,应付任务。在阅读教学中,不少学生认为.多读一本书,少读一本书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认为一二个月的语文课不上,也不感到有什么损失。对语文课不是“心驰神往”,而是“恹恹欲睡”。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刚推出的初期,不少语文课都重视了孩子对课文的自读自悟,让孩子动笔写写评评成为了语文课的一个亮丽的环节.但几年下来,如今的语文公开课已鲜见这种形式.但笔者认为做学问、搞教学不是一股风,不是一阵潮,凡是能扎实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的教学方法应不断传承,不断完善,如诵读,如边读边想,写批注.  相似文献   

12.
李勇 《陕西教育》2001,(8):30-31
小学语文的听、说、读、写是密切相关的,应和谐发展,不可偏废。在这四者中“读”尤为重要。语文课上没有了读,就不称其为语文教学了,没有了读,要落实其它的目标也就成了一句空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谓阅读也就是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并影响读者的非智力因素的过程。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读”这个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内涵。古人也曾留下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就应有浓浓的语文味,语文味即语文的文学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蕴味,也即语文关.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悟语言文字,领悟作者情感,走进文章意境.如何让语文课堂呈现浓浓语文味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回归到语文教学的本位,让语文课彰显其本真的味道——真实的“说味”“读味”“嚼味”和“写味”.那就是本文阐述的语文“四味”,即“说味”“读味”“嚼味”和“写味”.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以读为本,读写结合,读中学写。语文课上要求教师少讲,让学生多读、多写、多实践。无疑,路子是非常正确的。但在语文教学的“读写热“中也忽视了许多新问题,其中包括“读写“自身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由于在各类报刊发表了不少文章,一年多来,宁双琴不断收到许多地方的学生来信,询问写好作文的方法,不少同学诉说了作文时的苦恼:——瞅着老师出的作文题,我常常浑身冒汗,越想写好,越是什么也写不出来,我真是苦恼极了。——读《作文选》里的优秀作文,我真羡慕。他们写的那些事,我也不是一点没有,可我为什么想不到写不出呢?——语文课上学了那么多写作方法,为什么到了我作文的时候全用不上了呢?我倒觉得学的方法越多我越是没有办法了。据我所知,中小学生怕作文的不在少数。要说都是由于“重理轻文”造成的,也实在不公平。就拿上面列举的“苦恼…  相似文献   

16.
这样读书     
在心情十分放松的情况下,和三五位朋友一起聊书,未尝不是一种读书的方式。因为在朋友口中,我会发现一些自己希望读到的书,再有目的地去借、去买、去寻觅,似乎就多了许多渴望的动力。同理,是爱读书的朋友,也可以从我这里获得。我们转着圈地收获。久而久之,从聊“读什么书”,演变成“不要读什么书”。至少“现在不要读什么书”,也是一种读书的方式。因为书籍如云,不懂得放弃就不会得到最佳。慢慢地,在“读什么书”中,又有了“如何读什么书”的话题,这也是一种读书的方式。比如读小说和读论文,决不是一种读法。当然这个“读法”不仅指读书的姿态,重要的是读书的心境。闲适或紧张,轻松或深沉可大不一样。很快,先把书分成几类,又是一种读书方式。分类既不是按题材,也不是按体裁,而是按“读法”。“显读”是一类———这是从“显学”“隐学”之分调侃来的。被显读的是博得洛阳纸贵、媒体热炒的。不要追“显读”,就是不必随社会上一窝蜂地读什么书。但是也不必刻意追求“隐读”,因为有的书大家都不读自有道理。“孤读”和“佐读”是一类———就是读一本书和就一个话题读几本书。在享受读书中,“孤读”是初级阶段,“佐读”才小康。“佐读”可以就一个话题读几本相近的书,也可以读观点...  相似文献   

17.
“多读多写”成为提升语文素养的一大法宝,但是不是只要多读就一定能提升语文素养呢?如果不注重阅读的方式,可能效果不大。只有注重阅读后的积累、运用,最终积淀、内化成自我的“知识建构”,语文素养才能在阅读中提升。对于“以读促写”的“过程”,要成就初中生写作,有效的“阅读”方式离不开“批注式”阅读、“摘抄式”阅读、“复述式”阅读和“仿写式”阅读。  相似文献   

18.
曾经有人间一位老作家:你的散文为什么写得这样好?回答是:“我们这些老作家差不多都能背几百篇佳作。”当然,这只是写好作品的一个条件,此外还有多写,多深入生活等。但这位作家强调多读,确是经验之谈,有她的道理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不可能要求学生象作家那样,也背诵几百篇文章,但必须要求学生尽可能多读一些好文章。学生不是不知道应该怎  相似文献   

19.
开原市民主小学在语文教学改革方面,步伐较快,构建并实施了“一二二”教学模式,即加强“一读”,突出“两写”,坚持“两背”,取得了良好效果。一、加强“一读”,促进语言内化民主小学的领导和教师认识到,读书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手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他们提出,语文课上,学生读书量要足,面要宽,目的要清,形式要多,效果要好。1.量要足。他们让教师牢记:书是学生自己读会的,不是老师讲会的,更不是老师问会的。他们要求每节语文课学生自己读书的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把读贯穿全过程,环环有读,把书读熟。2.面要宽。他…  相似文献   

20.
学了“万以内数的认识”(第三册)这一内容后 ,有部分小朋友对“写数”感到有些没把握。这是因为 :1 万以内的数相对以前的数来说 ,位数多了 ,数大了 ,难免有些“顾头不顾尾” ,考虑不周全。2 如何处理中间的“0”与末尾的“0”也是个难点。读法中的零就像在跟小朋友捉迷藏 ,读一个时不一定写一个 ,不读时又不一定不写。如何准确写数呢?我们不妨采用“读写结合法” ,读一读 ,找一找 ,写一写。这儿的“读”其实是“默念” ,从找准的最高位起依次往下念数位 ,念一位 ,找一位 ,写一位。如 :念“千位”时 ,找“几千” ,找到就写几 ,找不到写“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