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意六合拳为明末清初武术家姬龙峰(1602-1682年)所创.姬龙峰,山西平阳府蒲州诸冯里宗村(今山西省永济市张营乡尊村)人氏.《心意六合拳谱·六合十大要序》中记载:"先生乃系明末人也,精于枪法,人呼为神."可见姬龙峰是一位六合枪术高手.清朝以后,天下渐趋平定,先生考虑到太平之日防身御敌的需要,于是将六合枪术、枪劲融汇...  相似文献   

2.
朱伯伦 《武当》2010,(9):19-21
清代乾隆年间(约1750年),河南陈家沟陈品三家藏秘传心意六合拳《三三拳谱·十大要序》中记载:“拳之类不同,其端不知创自何人,唯枪法出于山西龙凤(峰)姬先生。先生明末清初人也,精枪法,人呼为神……余从学郑氏,得姬氏传,虽未臻佳境,而稍得其详。分为十则,以诲弟子,不敢云能接姬氏薪传也。”  相似文献   

3.
(接上期) 九、"心意" 心意六合拳以枪法化拳法,以六艺——鸡腿、龙身、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作身法,取世间十种动物之灵性与本能和十二大势八身作为训练手段,以心意为宗旨,以六合为基本要求,称六合拳."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象形取义,完善了拳学体系,参赞天地化育,融入随心所欲变化无方的心意之理,遂名曰心意六合拳.  相似文献   

4.
<正>据古谱记载,心意六合拳是明末清初时期,由山西平阳府蒲州诸冯人氏姬际可所创立的传统内家拳术。其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于心意六合拳的起源说法不一,据心意六合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买西山介绍,目前主流版本有三种:1)在戴龙邦攥写的《六合拳序》中记载,心意六合拳始于岳飞成于姬际可。2)第二种说法认为心意六合拳是由姬际可所创,并假借岳飞之名。3)第三种说法认为,姬际可在少林寺观两鸡争斗获得启发,看形练影,创立了心意六合拳。这三类说法虽异,但有很多值得考究的共通之处,均是以格斗搏杀为目的,脱枪为拳,将枪法六合转化为六合拳法。  相似文献   

5.
杨林 《中华武术》2007,(12):12-13
在刚刚结束的武林大会心意六合拳擂台赛中,四位单周擂主分别为凶猛似虎的吴彪、宛若蛟龙的栾星光、身形矫健的白经纬和老当益壮的马志强。而这四位都师从同一个人——张云龙。张云龙,安徽太和县心意六合  相似文献   

6.
黄梁温 《武当》2008,(4):20-21
心意六合拳在实战中要“身成六合,整体发力”,是以整体动作攻击对方。 心意六合拳合打技法是在出手发力攻击瞬间,我方或以肩胯,或以手足,或以肘膝同时出招攻击对方,或上或下,或左或右,使对方处于我整体攻击范围之中。下面举例示范。  相似文献   

7.
买建军 《精武》2009,(6):43-43
以六合为法,以模仿动物龙、虎、熊、鸡、蛇、猴、马、鹞、猫、燕的形态和捕食及搏击动作为基础,以心之发动为意,意之所向为拳的心意六合拳,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心意六合拳名家买西山老师学习心意六合拳,至今仍感到心意六合拳是一种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优秀拳术。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健康生命的追求,习武健身越来越成为人们的生活时尚。如何才能习练好心意六合拳呢?本人就多年习练心意六合拳的经历和感受,谈一些粗浅的体会,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8.
冀潜  刘海峰 《精武》2008,(2):54-55
唐氏心意六合拳是南阳心意六合拳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由清朝唐万仪宗师所开创。唐万仪身兼李祯和刘万仪两位心意六合拳大师的衣钵,并融合了家传的六合枪绝技,开创了独树一帜的唐氏心意六合拳体系,是南阳心意六合拳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位大师。唐万仪艺成之后曾以教拳、保镖为业,在河南、湖北等地活动频繁,并留下了很多史迹和传说故事,  相似文献   

9.
闲暇之余,忙里偷闲,偶然翻开《精武》杂志,看到张全海先生刊登的《六合心意拳的鸡步桩训练》一文及"传承介绍",很高兴,同时也感谢《精武》杂志将这篇文章发表,给练习各个拳种的朋友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我所习练的"心意六合拳"正是张聚先生之六世孙张守斌阿訇所传,而文中"张根早夭"之说,实为有误。现作为"张景根"一脉  相似文献   

10.
马雷石 《精武》2007,(12):44-45
作为清真教门名拳——汤瓶七势拳从问世到现在一直为武术界所珍视。穆斯林习武者对此拳尤为推崇,有"七势打六合(指心意六合拳),箅子抓窝窝"之誉。汤瓶七势拳的得艺者在过去极为保守,周口袁凤仪尝言:"大教(汉族)之人大多欲观之而不得",今邓州马雷石先生独家披露其拳,价值如何?尚请行家里手细心把玩。  相似文献   

11.
在研究整理六合大枪上,从理论到技术,先父所做的工作很多,其荦荦大端和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结合古代枪法典籍,对黄林彪先生所传奇枪做了系统整理,经过探赜隐,逐势考订,使奇枪成为最接近明代杨氏六合大枪的套式。与之同时,他又以罗疃张氏所传大人蠢为基础,参考古会吕家枪谱和演练程式,对大厂蠢的八个合战之法做了清理与匡定,使这一古典武乏精粹清以传留天壤间。毫无疑问,这是一顶是杂而精细的工程,学识号技巧缺一不同,它凝聚着先父多年来探研和继承传统武名的心血和智慧。其二,他长期不懈地搜集古代枪法史料,研读产鲜…  相似文献   

12.
《武当》2015,(4):75
下半月刊《武当·健康与生活》价:10元好消息DVD武当太乙五行拳双碟70元。VCD光盘《八卦掌教程》康戈武主讲,双碟,价60元;《智深拳》45元。杨式综合老架太极拳之定步十三式价:27元。《解读六合心意拳谱》是马琳璋老师集一生广采博览众多武术书籍集合而成的武术指导性书籍,是每个学练心意六合拳的人必看的书籍。全书220页,约20万字,主要介绍了心意四把捶和心意六合拳的精髓十大真形和灵法。文字和图形并茂,理论解释清楚。价252元  相似文献   

13.
《武当》2015,(1):70
下半月刊《武当·健康与生活》价:10元好消息DVD武当太乙五行拳双碟70元。VCD光盘《八卦掌教程》康戈武主讲,双碟,价60元;《智深拳》45元。杨式综合老架太极拳之定步十三式价:27元。《解读六合心意拳谱》是马琳璋老师集一生广采博览众多武术书籍集合而成的武术指导性书籍,是每个学练心意六合拳的人必看的书籍。全书220页,约20万字,主要介绍了心意四把捶和心意六合拳的精髓十大真形和灵法。文字和图形并茂,理论解释清楚。价252元图书446、《张三丰传  相似文献   

14.
朱伯伦 《武当》2008,(12):27-28
心意六合拳与泰拳极为相似,都极具技(拳)击与格斗的特点,但又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一、心意六合与泰拳的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15.
通风报信     
龙腾虎跃竞中原记首届全国河南心意六合拳观摩交流大会赵慧光 8月下旬的中原,酷热已渐渐消退,秋之凉意已悄悄而来。但在地处中原腹地的漯河却让众多武术爱好者们感到滚滚热浪扑面而来,这就是全国首届河南心意六合拳观摩交流大会所带来的滚滚武术热潮。 “心意六合拳”又称“心意拳”。“心意把”,相传为宋名将岳飞所创,而据众拳家所考证,首传其拳者应为山西蒲州的姬际可先生。自心意六合拳传于洛阳马学礼先生之后,马师科技自珍,又恐传匪人,所以传人不众。其弟子又多为河南境内之口族子弟,因此,此拳后来又有“教门拳”之说。 如…  相似文献   

16.
柯超 《武当》2011,(11):68
2011年10月4日至6日,正值十一国庆黄金周期间,由安徽省武术协会、安徽省心意六合拳委员会主办的"2011‘鑫民杯’全国心意六合拳邀请赛"在安徽蚌埠市体育馆成功举办。来自河南、江苏、上海、浙江、湖北等全国十余个省市的38支代表队近500名心意六合拳爱好者参赛。5日上午举行了隆重而热烈的开幕式,大会组委会主任、安徽省心意六合拳委员会会长赵新民先生致欢迎辞,蚌埠市政协副主席徐超,蚌埠市  相似文献   

17.
张蘅 《武当》2011,(5):21-23
不少武友常问我这样的问题:心意拳和形意拳到底是两种拳还是同一种拳的两种称谓?此外,我们还常听到有心意六合拳、六合心意拳或六合拳的说法。这三种拳称与心意拳或形意拳又有什么关系呢?有人说心意拳和形意拳是两种不同的拳种,似乎有些道理。比如在河南,多数地区以  相似文献   

18.
心意六合拳是由明末山西平阳府蒲州诸冯(今山西运城市永济县尊村)人氏姬际可(字龙峰)祖师,以枪法化拳法,以六艺(鸡腿、龙身、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作身法,取世间诸动物之灵性与本能创出的一种内外兼修的优秀内家拳种。  相似文献   

19.
心意六合刀     
朱伯伦 《武当》2012,(9):25-28
心意六合刀传统套路,由河南著名心意六合拳名家、漯河市武术协会常务副主席、漯河心意六合拳研究会名誉会长、国家一级武术裁判李洳波先生所传。笔者多次与李洳波先生切磋技艺交流心得,共同认为,这套传统刀术套路确属心意门内之刀术。无论步法身法和刀法均未脱离"鸡腿龙身熊膀鹰捉虎抱雷声六形(式)合一"以及"把把不离鹰捉,步步不离鸡腿"南派心意六合拳的性征和特点。正如李洳波先生所说:"朴实无华,简单易学。"笔者刍荛之见,该套刀虽然具备历来刀术的劈  相似文献   

20.
形意拳历史渊源甚久,据记载始于明末,盛行于晚清.是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姬际可,字龙峰始祖所创,始日“意拳”,后称“心意六合拳”。河北形意拳至今已有150年历史,创始人李飞羽先生。李经商至山西太谷县,从师戴龙邦先生门下研习心意六合拳,他刻苦钻研,昼夜练功,10年艺成,为武林当代魁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