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杨勇 《华章》2009,(24)
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重建>一书中提出文明之间冲突将是冷战后国际冲突的主要形式,特别是9?11之后,似乎更映证了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本文试图通过对宗教的亲属关系的分析及几场重要地区冲突的分析,表明亨廷顿所言的文明问冲突并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2.
文明是决定和影响人类活动的长期的基本因素。冷战结束后,特别是随着“文明冲突论”的提出,各种文明观的讨论逐渐演化成文明学的各种派系。当前主要有三种文明观:文明冲突论、文明对话论、文明交往论。在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实践中应承认并维护文明的多样性。文明发展的趋势是文明和谐和文明相处。人类真正的危险在于各个民族、国家间文明的互不相融,以及由此导致的误解、紧张、冲突乃至战争。世界的持久和平与持续发展有赖于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文明的对话、沟通和理解,有赖于文明间的和谐,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蔡潇 《文教资料》2005,(29):180-181
亨廷顿在冷战之后提出的解释国际政治的新模式文明冲突论一直在不停地争议之中。本文认为文明冲突论仍然是一种冷战思维的延续,作者将从文明冲突论提出的背景、文明冲突论的本质、文明冲突论的写作意图等角度说明文明冲突论是一种冷战思维的延续。  相似文献   

4.
一、"文明冲突论"引发俄罗斯学术界思考 1993年美国《外交》杂志发表了哈佛大学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随后他又在当年的《外交》杂志上发表《后冷战世界的各种范式--假若不是文明还会是什么?》,在1996年出版著作《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作为对各国学者诘难的回应.亨廷顿的宏论给国际学术界带来"地震",也使俄罗斯学术界连发"余震",并且俄罗斯社会对"文化"、"文明"和"文明史观"的关注极大提升.  相似文献   

5.
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曾经一度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争论,这一理论实际上是基于一种狭隘的政治视角,对"文明"的片面理解.对"文明"本身的思考显示出文明的普世性.文明是冲突还是和谐,取决于人而不是文明本身.冲突实际上是用文明伪装起来的野蛮,和谐才是真正的文明.  相似文献   

6.
冷战后,国际冲突仍然不断,文明冲突论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为了人类社会的和平,促进不同文明与文化间的对话成为必然的要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寻求不同文化、不同信仰间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是达成文明与文化对话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伦理基金会等为代表的一些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共同倡导和推动了旨在达成文明与文化间理解的寻求共同价值观的行动,并通过教育传播共同价值观的理念.共同价值观具有明显的致力于解决国际冲突和社会冲突的现实取向,而不是学理上的构建.尽管文明冲突论存在争论,但寻求共同价值观以达成文化间理解的行动应该得到肯定;同时,也须认识到,共同价值观也存在局限,冲突的根源可能并不一定简单的就是文化差别,意识形态的和利益的冲突仍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文明冲突论"为冷战后的国际政治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范式,但由于它仅仅是一个为美国政府处理后冷战时期对外关系的"策论",缺乏人类情怀和平等对待诸文明的心态,从而导致结论的偏误。当今世界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单独应对,所有这些都迫切需要一种新思想、新理论超越"文明冲突论",给人类文明发展指明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直面全球性问题和人类发展困境,以价值理性超越工具理性,以全人类视野超越西方视野,以和合思维超越对立思维,以世界历史逻辑超越国家民族历史逻辑,以"五位一体"架构超越单一"文明决定论",全面超越文明冲突论,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8.
"文明冲突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提出的,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理论背景。这一理论本质上是文明冲突掩盖下的新意识形态,是为美国国家利益服务的意识形态策略。面对"文明冲突论"的挑战,我们应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着力提高文化"软实力",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9.
自从九十年代初亨延顿提出“文明冲突论”以来,文明一直是学术界感兴趣的话题。笔者认为,所谓文明的冲突只不过是假文明的外衣,为西方价值观进行辩护。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看,普遍性的文明在不断扩展,人类文明的发展必然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共存与融合。  相似文献   

10.
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文明之间本没有冲突,真正的冲突发生在文明与野蛮之间、文明与落后之间、文明与愚昧之间。“文明冲突论”的实质是信奉西方文明为“优质文明”,并企图用“优质文明”取代“劣质文明”,从而造成了所谓的文明冲突。新型文明观在文明平等的基础上坚持文明之间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有姹紫嫣红之别,各文明应秉持和而不同、开放包容的心态,在交流中互鉴,在互鉴中发展,在发展中共赢,从而实现对“文明冲突论”的超越。贯彻新型文明观,世界各国需要建立相互尊重的文明伙伴关系,构建公平正义的文明交流秩序,坚持合作共赢的文明发展方向,谋求兼收并蓄的文明互鉴前景,塑造共建共享的文明互动格局。  相似文献   

11.
“文明冲突”中的中华文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塞缪尔·亨廷顿认为“后冷战”时代,世界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文章认为,“文明的冲突”只是以西方的视角来审视世界秩序,认为非西方世界与西方世界将形成对抗,是一种“西方中心主义”,是为美国的霸权行为做辩护。作为崛起中的中国,应当利用自己的“软实力”,继续倡导“和谐世界”的理念,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2.
亨延顿的“明冲突论”或许具有某些审视当前国际关系的理论价值,但他将“儒教明”列入冲突的源点却是错误的。因为儒家学说不是宗教,不会构成作为宗教冲突的化因素;儒家化是一个开放的化体系,它是由多种化集合融通而成的;中国自近代以来由于民族危机激发出了强烈的“化民族主义”,但随着中国未来的强盛,这种阻碍中外化正常交往的思潮即将消亡,不会成为“明冲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末,塞缪尔.亨廷顿发表"文明冲突论",引起国际舆论和学术界的强烈争议。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其主要观点进行分析,认为该论就整体而言不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但增强了人们对文化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4.
十六大报告“政治文明”新提法,标志着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民主政治建设有了新的认识。首先,“政治文明”新提法,加深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完整认识;其次,“政治文明”新提法,标本我们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新一层次认识。  相似文献   

15.
"文化"与"文明"的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代文化研究视野中,文化与文明长期以来被视作同一概念,但在汉语的使用中却一直保持着审慎的区别。这种矛盾的出现,源自我们对西方“文化”概念的全盘接受。其间所体现的并不仅是对一个概念的接受与否的问题,事实上它表达的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屈从。在文化研究获得本土的合理性日益迫切的今天,有必要对文化和文明重新进行审视。  相似文献   

16.
公元前500年前后,是一个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中华文明正是在此时形成了"儒、释、道"三条文化主脉,至今唯一存活的古老文明,对中国当代社会的发展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何继承和发展,是重要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7.
文章着重考察了“和谐”的原初字义及其在中国早期社会中的语用,同时比照古代希腊关于“和谐”一词的语义及其语用,阐明“和谐”无论从人类个体发展还是社会历史进步的角度,都是文明的一种尺度,这一命题在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思考和实际工作中将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政治和文明的概念分析,认为政治文明作为整个社会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改造社会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政治活动的进步状态和政治发展程度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文明间歇”理论是雅斯贝尔斯历史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雅氏在对“文明间歇”理性之根的批判中重构了其开放的理性精神:对“文明间歇”延续之基楚的分析中阐述了其独特的宇宙整体史观;对“文明间歇”未来之势的展望中出台了其科学的历史进化论.这一理论对正处于“文明间歇期”的现代社会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思想上树立“教育文明”理念,行动上践行“教育文明”,“教育文明”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词.素质教育是实施“教育文明”的动力源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实施“教育文明”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