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及语言哲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言语行为理论由奥斯汀提出,经塞尔的完善与发展,已成为哲学、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更是现代语用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从使用和交际的角度研究语言的意义,为认识言外之力的本质提供了独到的解释方法。塞尔关注语言和心智的关系,认为意义必须联系存在于言语行为中的意向性来解释。探讨了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及其所蕴含的语言哲学观。  相似文献   

2.
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从使用和交际的角度研究语言的意义,有助于认识言外之力的本质.塞尔关注语言和心智的关系,认为意义必须联系存在于言语行为中的意向性来解释.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事实,从哲学的意义上阐述语言作为社会事实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强调语言的语义性,认为语义对于句法来说不是内在的.  相似文献   

3.
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强调以言表意行为和以言行事行为的统一性,哈贝马斯继承并创新了这种观点,提出了以"语言有效性要求"为要件、以话语交流双方理解为目的的语言交往理论。这两种观点都认为语境是话语交流的基底,在语境中才能判断话语交流的真实性和顺畅程度。塞尔重视话语当前的交往和交往中人的意向性,因此他的语境是言语语境;哈贝马斯语言交往理论的目的是追求"社会合理化",因此他的语境是一种广义的语境,除言语语境之外还包括了社会语境、实践语境等,可称之为语境实在。  相似文献   

4.
当代著名的哲学家约翰·塞尔立足于生物学自然主义立场驳斥了传统的唯物主义与二元论,创立了复杂而深刻的意向性理论。他借由意向性分析了心灵、语言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指出语言、各种社会现象均根源于意向性。塞尔的意向性理论不仅促进了心智哲学的发展,而且对于社会实在的研究以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塞尔心智哲学的认知发展历程经历了20世纪60-70年代的萌芽和孕育阶段、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的形成和发展两个重要阶段。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开启了心智哲学的研究,被认为是其心智哲学的萌芽和孕育;而"意向性理论"和"中文房间论证"是他在心智哲学领域研究的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成果,为其心智哲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塞尔心智哲学的研究和发展前景广阔,为我们指明了新的认识世界、探索心智的研究方向,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促进了语言研究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和塞尔的著名笔战中,哈贝马斯、阿佩尔等哲学家对塞尔言语行为理论的批评归根到底是指出,他把"意向性"作为语言哲学的基础,因而止步于对言语行为的探究,却忽视了真实的语言游戏更多的是言语活动。但是,尼克·弗臣敏锐地注意到,塞尔只是无暇系统阐释言语活动,相关论述散落在他的语言哲学理论中,足以回应有关言语活动的问题,却鲜有研究者涉及。论文试图探索续写言语行为理论的某种可能性:按照塞尔的语用学方法,来阐释言语活动的构成惯例及其普遍适用性的基础,从而回应哈贝马斯、阿佩尔等哲学家对塞尔的语言哲学的评论。  相似文献   

7.
塞尔在言语行为理论的语境中发展出他特有的意义理论--言语行为意义论,强调意义作为意向性的一种派生形式.它以人们的言语活动为背景,密切联系言语活动参与者的意向和有关语境来探讨语言表达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建构论往往把社会实在看成是语言的建构。塞尔对社会实在的论述以言语行为的游戏性操作为基础。他前后两个时期的社会建构论的基本思想是连贯的,新近的理论更加明确地主张制度事实的创造是一种地位功能的宣告,进而认为社会文明的结构是通过宣告式语言的逻辑操作建构起来的。过于依赖言语行为,以及彻底的生物学自然主义和方法论的个体主义,使塞尔的社会哲学遮蔽了语言操作背后的超语言行动,忽视了制度事实所蕴含的集体性因素。从集体主义出发,不依靠言语行为,制度事实则呈现出另一种特征。总的来说,基于自然主义的社会哲学缺乏对制度事实的双重性特征以及人与社会辩证关系的深刻把握。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塞尔心灵哲学之意向性理论的视角来探讨教育叙事研究的意向性基础.叙事作为人类的一种言语行为是具有意向性的,透过对叙事者言语行为的意向性的考察,从而理解教育叙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从塞尔提出间接言语行为以来,间接言语行为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几乎没有人研究为什么会产生间接言语行为。通过从五个方面研究间接言语行为产生的机制:语境化、意向性、规约化、隐喻化及礼貌化。  相似文献   

11.
自从塞尔提出间接言语行为以来,间接言语行为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几乎没有人研究为什么会产生间接言语行为。通过从五个方面研究间接言语行为产生的机制:语境化、意向性、规约化、隐喻化及礼貌化。  相似文献   

12.
在塞尔的哲学体系中,一个核心概念和一个关键问题始终贯穿于其中,核心概念是意向性概念,关键问题是世界的各个不同部分是如何相互关联的,塞尔通过"个体化"集体意向性来解释社会现象在由力场中的物理粒子所组成的世界之中是如何可能的。然而,这一研究进路是失败的,个体的认知态度不足以解释意向性的共享,极端的内在主义理论无法说明社会实在中的规范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语言哲学向心智哲学的转向过程中,塞尔和乔姆斯基的影响不容忽视。塞尔创立了心智哲学,乔姆斯基倡导内在语言观。在语言的哲学思考上,两者同时关注了语言和心智的密切关系。对塞尔和乔姆斯基而言,只有承认心智和语言现象的本体论地位,抛弃传统二元论,摈弃还原论的思想,采取自然主义的研究方法才能解密语言和心智。在具体研究路径和目标上,二者也存在差异。塞尔主要从哲学层面考察心智现象,关注语言与意义、语言与社会的关系,主张形而上的分析路径;乔姆斯基则维护语言官能的独立性,认为思维与语言同构,语言是心智的一部分,侧重研究语言的句法运算机制。  相似文献   

14.
何海英 《文教资料》2011,(17):22-23
招呼语是人们实施打招呼这一交际行为时所运用的语言。"饭吃了吗?"在汉民族中已经成为特定的招呼语。据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它所实施的言语行为属于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本文根据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对"饭吃了吗?"这一言语行为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日常语言哲学的产生促进了语用学研究的发展与繁荣。日常语言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后期的语言游戏说重新定位了语言的性质和功能,使用语用分析的方法来理解语言使用的多样性,使对语言的分析转向语用层面;奥斯汀从行为角度阐释人类语言交流活动,其开创的言语行为理论成为现代语用学理论的基石;塞尔继承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意向性理论;格赖斯对意义的区分及会话含意理论的提出使"语用推理"和"语用逻辑"成为当代语用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6.
塞尔(John R.Searle)是当今世界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日常语言分析学派和言语行动(speech act)理论的主要代表,其主要研究旨趣在语言哲学、心灵哲学和社会哲学.塞尔著述等身,且对许多研究领域产生了深广影响,有些著述已被译为20余种语言文字.<意向性>(Intentionality,1983)是塞尔最著名的著作之一,该书中译本已于2007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7.
言语行为理论由奥斯汀提出,其弟子塞尔将此理论进行了发展与完善,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本文对塞尔的这一当今国内外最前沿的语言学理论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间接言语行为在语言使用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塞尔意向性理论为切入点,分别考察教育活动中的教育意识、教育意向性、课程决策、对话教育和学习共同体等,析分意向性在主体性教育整个要素、过程、环节中的重要功能、意义与价值。认为主体性教育中的意向性世界是一个以语言为中介,沟通个人心灵与社会制度实在的世界。主体性教育的意向性世界是一个开放性、建构性、可能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人们对于语言本质的讨论从来没有停止过,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是其中一项重大突破,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在继承和批判奥斯汀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从而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言语行为理论。  相似文献   

20.
功能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韩礼德将语言无限的功能归纳抽象为有限的三大纯理功能,其中,语言的人际功能与语言的意向性密不可分,我们进行言语交际的行为是一个"赋予意义"的过程,是交际主体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所进行的"意义活动",而这一活动的基本任务在功能语言学派看来包含给予和求取两类,文章在功能的视野中以言语行为的意向性为基础对言语行为的类别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