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爱玲是著名的女性小说写家,在她一生的著作中,女性形象是主要的,也是塑造得最成功最亮眼的。众多的作品与人物形象中,张爱玲对《金锁记》与《连环套》是最偏爱的,文学界  相似文献   

2.
《色·戒》是张爱玲最为受人们关注的小说之一,其中以王佳芝为代表的女性在面对爱情时的抉择与行为,可以作为探索张爱玲爱情观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是著名的女性小说写家,在她一生的著作中,女性形象是主要的,也是塑造得最成功最亮眼的。众多的作品与人物形象中,张爱玲对《金锁记》与《连环套》是最偏爱的,文学界也特别关注这两部作品。夏志清在文学史上给张爱玲定位时,曾将《金锁记》誉为“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张爱玲在二十三年的沉淀之后,又重新提笔将《金锁记》改写为长篇小说《怨女》,可见她对《金锁记》恋恋不舍的珍惜。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独具魅力的女性作家,创作了许多经典小说,《金锁记》是其中最为成功也最为经典的一部中篇小说。夏志清先生曾说:"《金锁记》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1],《金锁记》以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及其极具特色人物形象一直受到许多研究者们的关注,除了张爱玲参差对照的写法、母亲形象的抒写等研究角度外,主人公曹七巧的人物心理更是有不少研究。此前学界在分析曹七巧人物心理时。  相似文献   

5.
女性世界是《红楼梦》和张爱玲小说的核心.关注女性的生活,表现女性的心灵,尤其是表现她们的悲剧命运,是曹雪芹与张爱玲两位小说大家的共同着眼点.文章在论述《红楼梦》与张爱玲女性意识同异的基础上,着重论述张爱玲成熟而深刻的女性意识,揭示出女性悲剧命运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6.
杨璇 《凯里学院学报》2013,31(4):119-121
张爱玲在《惘然记》的卷首语中说,《色戒》这个小故事曾让她震动。可以说《色戒》是张爱玲最喜欢的一部作品,在作品里张爱玲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忽略了革命与女性的关系,关注的是女性个体及其生存环境。本文将以文中王佳芝为分析对象,探讨女性的生命缺陷,社会舆论道德对女性的压迫,以及男权社会下女性的工具地位。  相似文献   

7.
《太太万岁》是张爱玲的著名编剧代表作,其中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均塑造得很成功。男性形象是令人失望的,张爱玲对男主人公表示否定,父亲角色也是负面角色。女主人公陈思珍在和自己的丈夫、婆婆、父亲、丈夫情人进行周旋的时候,出现了神经喜剧中的戏剧式反讽。但是,陈思珍不具备好莱坞神经喜剧中女主人公的女权主义特点。张爱玲通过电影给观众提出思考,女性究竟怎样才能获得独立性。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的大部分小说是以女性的情爱生活作为源题材的,情爱心理是她刻画女性形象的基本视角。本文从张爱玲《传奇》里代表性小说《倾城之恋》和《金锁记》介入,就其中女性形象的情爱心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与《红楼梦》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仅表现在了她对《红楼梦》本身的见解和研究上,在她的文学创作中,《红楼梦》的影响也是无所不在的。《红楼梦》是以女性世界为核心的文学创作。张爱玲笔下女性形象的创造我觉得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红楼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读书     
《八小时以外》2011,(2):51+53
书名《六月新娘》作者张爱玲出版十月文艺出版社日期2010年12月定价29.80元《六月新娘》是张爱玲的电影文学剧本作品集。这是张爱玲的剧作在内地首次结集出版,其中包括《人财两得》、《情场如战场》、《桃花运》、《六月新娘》和《小儿女》五个剧本。五个剧本都是以爱情纠葛为主线,演绎了不同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成名于本世纪四十年代,上海的沦陷使她走上了作家之路。离开了当时的主导话语,张爱玲的女性小说表现了时代的悲剧,也表现了历史的悲剧。她的作品描绘出一个个迷失了精神家园的女性在生活中丑态百出的悲惨世界,具有苍凉的真实感。如《金锁记》、《倾城之恋》、《沉香屑·第一炉香》,等等,这些小说存在着一个普遍的主题:对女性生存问题的关注,而这种关注来源于张爱玲成熟的女性意识和生存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2.
伍尔芙与张爱玲同为20世纪上半叶的女性作家,作为东西方女性意识崛起的突出代表,在伍尔芙和张爱玲的作品中,都体现出了对于当时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意识的关注。但是,在两位作家的作品中,所呈现的女性意识又存在着差异,这在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和伍尔芙小说《到灯塔去》中的莉莉·布里斯科两位年轻女性形象的塑造上有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多少恨》是张爱玲尝试通俗小说的作品,但主人公家茵的最后出走却“意外”地带来了张爱玲小说中女性人格的提升与脱俗。文章欲以“多少恨”为线索,逐一分析张爱玲小说中从《茉莉香片》中的冯碧落到《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薇龙到《封锁》中的翠远再到《多少恨》中的家茵以及《十八春》中的曼桢这些同样有恨却又有着不同恨的女性心路历程的求索。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女性书写和书写女性是一时之潮流,但是很多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都带有神化或者男人化的味道。张爱玲在散文集《流言》中却塑造出了一种迥异他人的女性形象。本文试图从张爱玲在散文集中提出的"妇人性"入手,探索张爱玲所塑造的一个享受世俗乐趣,体味人生悲凉,有着些许缺点的真实的、立体的女性形象,观察张爱玲是怎样做到女性形象的重塑。  相似文献   

15.
与张爱玲的众多代表作相比,《色·戒》发表之后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直到导演李安2007年将《色·戒》搬上大荧幕之后,《色·戒》才引起热议,进而使其文本魅力逐渐显现,成为张爱玲最为出色的短篇小说之一。如果纵观张爱玲的创作,则可以发现其在张爱玲创作历程中的特别之处和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本文试图从《色·戒》在张爱玲创作中的新变与《色·戒》的传播与接受角度,反观其在张爱玲创作中的价值与地位。  相似文献   

16.
葛艳奇 《现代语文》2009,(10):81-83
张爱玲的《怨女》与《金锁记》有很多的相同点,但在形象塑造、角色配置、人物问相互关系、叙事结构和整体风格方面又都明显不同。本文力图在透视人性弱点,思索女性命运的同时阐释张爱玲的文艺观。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的《怨女》与《金锁记》有很多的相同点,但在形象塑造、角色配置、人物间相互关系、叙事结构和整体风格方面又都明显不同。本文力图在透视人性弱点,思索女性命运的同时阐释张爱玲的文艺观。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在《十八春》中表现出对中国现代女性命运的思考。女性悲剧命运集中表现为女性对男性的依赖,不单单在生存上、物质上,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对男性的巨大依赖。她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追求幸福的方式也是多样的,但最终都逃脱不了悲剧性的命运。张爱玲在《十八春》中描摹了众多的女性,从不同侧面分析了她们悲剧命运背后的根源。顾曼桢和石翠芝代表了那个时期女性意识的萌芽,顾曼璐是一个被奴化的女性典型。而顾太太和沈太太作为两个母亲,张爱玲把她们作为凡人来写,这一改母亲在大众心中的伟大傲岸形象,张爱玲甚至把一些丑化的痕迹留在了她们身上。  相似文献   

19.
时间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时光的流逝,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表现出强烈的焦虑、恐惧情绪。本文围绕张爱玲短篇小说《等》中两个典型的时间意象——挂钟声和猫,探讨女性在张爱玲用独特的意象所构造的时间底色下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以独特的叙述方式完成了她对女性的书写。在作品《金锁记》中确立了曹七巧的疯女形象。通过曹七巧对传统的贤妻良母形象的反叛,张爱玲强调了女性被男性扭曲的心路历程。通过压抑处境的书写,张爱玲叙述了以曹七巧为代表的女性在宗法父权体制下所承载的性别、经济、人格上的剥削和压制。以曹七巧为代表的女性家长身份在男性家长缺席的情况下得到了确认,张爱玲把处于从属压抑位置上的女性纳入叙述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