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汪玉清 《学语文》2009,(1):9-10
若要追求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自然就得向45分钟要质量。如何改变语文教学中存存的“少、慢、差、费”教学现象呢?必须真正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切不可在教读中面面俱到,没有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作为从事母语教育的语文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找到一个“支点”,“撬起整个课堂”呢?两年多来.我一直在努力探寻课堂教学中的这个“点”,以这个点来带动和激活整个课堂的学习。  相似文献   

2.
2004年8月份,“跨越式发展创新教学”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理念步入了我的校园。我参加了课题实践,两年来,我感触很深。  相似文献   

3.
“启发式”教学是先进的教学思想之一,成功地运用“启发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这种教学思想在诸多学科教学中已普遍被教师接受并运用,而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受传统教学现的影响,许多教师认为它与“精讲多练”的教学要求相矛盾,而依然采用“注入式”教学.有些教师即使接受.但由于运用不当反成了“放羊式”教学。因此“启发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是否可行成了近年来体育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乌申斯基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主动参与教学中的思维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相似文献   

5.
赖家盛 《现代教育》2003,(10):55-56
我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一堂课教学试验中,采用了探究程序进行教学试验。我选择多边形的内角和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过程是:  相似文献   

6.
林森 《广西教育》2005,(7B):75-76
教了许多年书,教过各种各样的“学困生”。近年来,学校进行高中分层教学试点改革,领导分配我特殊任务:教两个英语单科成绩较差的班。这两年,伴随着这些“学困生”的成长,特殊的经历给我的教育生涯增添了不寻常的体验:下面就来说说我对“学困生”的教育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7.
罗萍 《今日教育》2005,(9):16-17
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要求教师由“教学的主宰”转为“合作学习中的首席”;要求教师改进自己的“教”来促进学生的“学”。而转变教学方式.改进教学行为的最好办法,就是深入领会课改精神,依据课程标准,观察教学行为,反思教学问题,思考教学策略。下面结合教学实例,具体谈谈我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科学和艺术的统一体。”成功的教学不仅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掌握程度.也取决于教师的授课艺术、在授课艺术中.我认为“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取得教学成效的重要条件。那么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怎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呢?我认为,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特点.把握有效的教学理念和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教学,在教学期间.我创立了“三部曲”.在此作简要介绍,以期与同行们共勉。[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汤金娥 《江西教育》2002,(10):21-22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给了我深刻启迪:在思品教学过程中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些教师上课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教学环节处理得当,但讲课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沉闷、呆板,犹如一潭死水,学生兴味索然。究其原因,就是缺乏“情”的源头,在于“照着教法办事,做得冷冰冰,干巴巴的”(赞可夫语)。“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学缺少“情”就如同一个人,虽五官端正,却没有“神情”,会给人面黄肌瘦、病弱无力的感觉。为此,经过几年的反复实践、摸索,我改过去思品教学…  相似文献   

10.
赵松波 《贵州教育》2010,(10):40-41
在新课改大力开展的今天,有效教学已成为教师们不懈追求的目标。那么,通过哪些方法和途径来实现有效教学呢?我认为要在教学中“小而实”:即教学目标定位小而准确、教学手段和方法要落到实处。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一些初步认识,我以苏教版《科学》三年级第三单元第二课“观察水”的教学内容为契入点,在同伴的帮助下,以“一(个教学内容)拖三(种不同处理方式)”的方式先后上了三次研讨课,在“否定之否定”的“磨课”过程中。开始了自己“痛并快乐”的有效教学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11.
面对新课改,我也曾和许多老师一样,有谈“虎”色变之感,特别是我们这些还未进入课改的年级,使用的仍是九年义务教材,怎样运用新理念来指导教学,曾使我一度陷入彷徨之中。参加了省骨干教师培训后,我开始尝试用新理念指导教学实践。下面是我用课改理念指导“化简比”一课的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2.
在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我受自治区教育厅的安排,承担全区高级中学二年级语文“空中课堂”教学。时间紧,任务重,为了能高质量地完成这一非同寻常的使命,我认真分析了这一新课型的教学特点,决定借用电脑课件来辅助教学,以精心设计教学层次与程序为手段,精心筛选重要的信息、章节来突破课文过长的难关,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要求:回首这段难忘的教学时光,我总结出以下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3.
这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又一次新的尝试。学校按惯例将举行创新课堂教学比赛。当时,我正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师。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一个教学重点是识字教学。我们使用的是新改编的实验教材,比过去增加了识字量。我想借这个教学比赛的契机尝试将单调的识字教学做出创新的“彩儿”来,  相似文献   

14.
王爱武 《山东教育》2004,(19):102-102
“环境识字”对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已引起大家的共识,由于多年语文教学的情结,更由于英语教学与语文教学的共性,因此,在几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我积极倡导通过“环境识字”来扩大学生词汇量。  相似文献   

15.
李艳 《云南教育》2001,(11):14-15
学生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他们中个体与个体之间有着许许多多的差异,怎样才能让不同的学生都“乐学”呢?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对一切来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因而,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通常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乐学”上下功夫。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对学生“乐学”有几点切身的体会。一、情感技艺,即热爱的技艺首先,教师要“乐教”。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来对待所教专业和所教内容,并用这种热情来感染学生。作者对描写的事物充满激情才能淋漓尽致地描写,同样,教师对所教内容充满激情才能全身心投入教学。如…  相似文献   

16.
我的教学生涯是伴随“课例点评”成长的.我1996年参加工作,“课例点评”也于1996年创设.拜读优秀的教学设计。聆听名家的精辟点评,是我每月的必修课.纵观十年来《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的栏目更替,“课例点评”以她特有的魅力独树一帜,成为《中数参》的品牌栏目,她以朴素的课堂教学实际,居高临下的点评理念,为广大一线教师开辟了钻研教材教法的实用园地.但玉不掩瑕,在众多的课例点评中,仍有一些脱离实际,不够完美的课例或点评,我不揣浅陋,分别从课例设计与例后点评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课例点评”之“美丽错误”,只期望“课例点评”栏目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17.
面对看图作文,学生通常是“讲不出话来”,临图一筹莫展。现将我在看图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做法归纳如下: 一、程式应“以简驭繁” 我认为,看图习作指导课应“以简驭繁”。  相似文献   

18.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工作中,我体会到要做好教学工作,一定要很好地体会“意”、“艺”、“毅”、“义”四个字的重要含义。“意”,即全心全意。全心全意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宗旨,对于教育工作的忠诚程度容不得“三心二意”。这个根本问题解决好,我们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就会加倍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备课、讲课、课外辅导等各个方面就会努力做到“尽善尽美”、“精益求精”。例如在英语课外辅导时,学生来问我一些简单的问题,按一般要求,我给予满意的解答就已经尽到责任了,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学生能主动向老师请教问题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宜昌市“化学探究教学的评价”课题的实施,我承担了“学生自我参照性评价”的子课题。“学生自我参照性评价”是学生以已有的知识、技能、情感等为参照点,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自我评价的一种新意识、新理念。现以三年来我对考试评价的研究,来说明自己是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参照性评价的。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最耗时费力的莫过于作文教学,学生最怕写作文,教师最头疼的是批阅作文。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最头疼”与“最怕”的问题呢?在教学中,我尝试改革了作文的评改方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下面,就是我个人在教学中引导小学生进行作文评改的详细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