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违反国家商业秘密保护法规,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目前,我国商业秘密保护方面有关规定及司法实践中尚存问题,本文对我国侵犯商业秘密罪现行立法模式及立法规范、刑事司法诉讼和竞业禁止三方面提出了若干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已经正式成为WTO成员,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制度也应当与国际接轨.新刑法虽然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罪,但其存在着重大缺陷,特别是对第三人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3.
假冒专利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专利权的标记权,犯罪对象是专利标记和专利号,在客观方面表现为4种侵犯他人专利标记权的行为,主观方面包括间接故意,主体是一般主体。在认定时要特别注意本罪与其他侵犯他人专利权行为的界限。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法分则第五章规定了侵犯财产罪 ,数额是该罪主要的量刑标准。本文从数额入手 ,通过对现行刑法规定的分析 ,揭示侵犯财产罪中的主观恶性。以主观恶性与客观危害为出发点 ,论证主观恶性在本章具体犯罪中的重要作用及衡量主观恶性的客观标准 ,并试图阐明在仅仅侵犯财产权利的盗窃罪中 ,对犯罪人有死刑的适用 ,已远远超过犯罪人的主观恶性 ,是罚过其罪的 ,并力主在该罪中废除死刑  相似文献   

5.
浅议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罪过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商业秘密的特殊性出发,针对学界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罪过形式的不同理解,认为过失也是侵犯商业秘密罪的一种罪过形式,同时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侵犯商业秘密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加入WTO的临近,商业秘密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本文就什么是侵犯商业秘密罪,侵犯秘密罪的特征以及它与其它罪的区别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与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都是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二罪的主要区别是主观方面;暴动越狱罪与脱逃罪两罪的主要区别是主体方面与客观方面。尽管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与脱逃罪两罪存在吸收关系,但却不宜按吸收犯处理,重行为吸收轻行为的吸收犯应予否定;共同构成窝藏罪的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有主观上的"明知"。  相似文献   

8.
在大力提倡知识经济的今天,商业秘密作为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本文针对我国刑法规定的侵犯商业秘密罪,在理论及实践上的几个疑难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商业秘密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重要资源,对于国企日常经营与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商业秘密具有秘密性、价值性、实用性和管理性四个基本特征.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包括直接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商业秘密、违背信任关系或合同约定披露商业秘密,以及第三人故意使用不正当手段泄漏商业秘密.  相似文献   

10.
商业秘密在刑法中与在民商法、经济法中有着不同的定位,基于刑法谦抑性,应对刑法中的商业秘密做出合乎法理的严格解释。从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的双重视角比较研究,是认识侵犯商业秘密罪刑法定位的重要方法。损失额是本罪认定的决定因素之一,而刑法与民法是站在不同的立场,出于不同的目的看待损失的,在本罪中,应同时考虑侵权法与刑法中认定责任的逻辑。重大损失认定的依据应以侵权获利额为原则,特殊情况下可参考许可使用费。单位犯罪是侵犯商业秘密罪中常见的犯罪形态,在本罪的行为模式中,个人的侵权行为与单位的行为具有对向性,单位之外的个人也有构成单位犯罪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医疗事故罪应归入刑法分别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为宜;医疗事故的主体,除卫生技术人员外,还应包括医疗单位中其他负有为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益而必须实施某种特定行为的义务的人员;医疗事故罪的主观方面不应包括间接故意。  相似文献   

12.
明确假他人专利罪的犯罪构成,对于正确适用该罪起决定性的作用。文章对就假冒他人专利罪犯罪构成的四个方面即犯罪主体、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客体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假冒他人专利罪客观方面的表现,对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同一般专利侵权行为、骗取他人专利行为、冒充专利行为、伪造专利证书行为以及其他涉及专利的欺骗行为进行了区分。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滥用职权罪犯罪构成中的一些争议问题进行了探讨 ,对该罪的主体、主观和客观方面等构成要件进行了界定。该罪的主体限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符合整个刑法体系的 ;从理论、立法、司法等层面论证了该罪的主观应当包括间接故意和过失 ;徇私舞弊是滥用职权罪的客观行为要件 ,而不单独成立他罪  相似文献   

14.
《刑法修正案(七)》在刑法第253条增设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罪”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两款罪侵犯的客体为公民个人信息的管理秩序和他人的合法权益,犯罪对象为公民的个人信息.第一款罪主体为特殊主体,第二款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出售、非法提供个人信息或非法获取.前罪的行为方式主要包括出售、违规披露、非法利用等;后罪行为方式包括窃取、收买等.两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  相似文献   

15.
罪刑法定视野下的侵犯商业秘密罪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罪刑法定主义出发,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法律规定存在不合理内容:将普通的合同违约行为犯罪化,处罚过失性的间接侵事商业秘密行为;对违反职务戊业务活动形成的法定保密义务而泄密的行为采取了宽容甚至放纵的态度,对危事性量严重的商业间谍行为采取与泄露商业秘密行为、间接侵害商业秘密行为相一致的结果犯构成模式和法定刑幅度。克服这种不合理性存在立法与司法两种途径。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法》第336条规定的非法行医罪,是现实生活中多发且具有较重社会危害性的犯罪.但是由于刑法对非法行医罪规定的较为笼统,不易判定.以至于在司法实践中经常发生漏判、错判等问题.本文从非法行医罪的主体、客观行为、主观方面、司法认定等司法实践中不易判定的问题展开论述,以期更清晰地判断非法行医罪,维护法律权威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分析了危险驾驶罪的构成要件,主要从该罪的客体、客观方面、主体及主观方面四点进行分析,紧接着详细研究了危险驾驶行为具体入罪标准分析,最后提出几点有利于危险驾驶罪立法完善的建议,对于研究危险驾驶罪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盗窃罪与侵占罪是比较常见的两种侵犯财产犯罪,两罪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出现比较接近不易区分的情况。本文以两个典型案例为材料,分析了两罪在侵犯的财物受控制状态、侵犯财物的客观行为以及非法占有故意形成的时间等三方面的区别.总结了容易出现认定困难的场合,提出了区分此两罪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愈加重要。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下,民事法律、行政法律及刑事法律对商业秘密的保护均有涉及,我国现行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罪,但还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借鉴美国的先进立法经验,分析我国立法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应修订建议,最后对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防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滥用职权罪犯罪构成中的一些争议问题进行了探讨,对该罪的主体,主观和客观方面等构成要件进行了界定,该罪的主体限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符合整个刑法体系的,从理论,立法,司法等层面论证了该罪的主观应当包括间接故障和过失,徇私舞弊是滥用职权罪的客观行为要件,而不是单独成立他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