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城石猴属于石雕艺术品,是河南当地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方城石猴形状圆润敦实、雕工简洁、雕画结合且意蕴丰富,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方城石猴的技艺以家族传承的方式延续至今。方城石猴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传承人相对稀缺、宣传和保护不到位、原材料匮乏、产品类型单一、市场销路狭窄等问题。只有大力培养传承人,推广高校传承;建立健全档案体系,拓展宣传途径;坚持环保理念,创新原材料资源;丰富产品类型,拓宽销售渠道,才能推动方城石猴的传承与保护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2.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方城石猴"是中原大地一种优秀的民间美术工艺品,数百年来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吉祥寓意深得百姓的推崇和喜爱。方城石猴艺术历史源远流长,形式多样,艺术风格古拙而灵透,文化内涵丰富,浓缩了当地百姓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通过对这一古老民间美术遗产的系统考察,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原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3.
今天我们提到的石雕主要是民间石雕。民间小型的工艺石雕,一般以石料产地或石料特点来命名。从石料产地来看,有安徽徽州、浙江青田、河北曲阳;按石料命名来看,有福建的寿山石雕、湖南浏阳的菊花石雕、四川广元的白花石雕。以石雕艺术品而闻名的地区,有甘肃陇东地区(镇庄兽)、陕西渭南地区(拴马桩)、陕北地区(拴娃石)、河南方城(石猴)、山东掖县(滑石猴)、山东嘉祥(麒麟等)广东雷州(石狗),分布广泛。  相似文献   

4.
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置身于中原文化的沃土之中,孕育和生发了璀璨夺目的艺术奇葩。淮阳的"泥泥狗"、灵宝的布缝、桐柏的皮影、开封朱仙镇的木版年画、方城的石猴、浚县的"泥咕咕"、濮阳的虎头鞋以及安阳、洛阳、濮阳、灵宝的剪纸等都成为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形象和文化载体。而这些视觉形象和文化载体在中原民俗文化的演变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和审美特征,为我们研究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打开了一扇窗户。  相似文献   

5.
一日,上完《石猴出世》一课,孩子们都被文中那只果敢的石猴所吸引,为文章韵味十足的语言所感染。恰巧,见一学生的桌上正放着一本《西游记》原著。我信手一拿,问道:"同学们,《石猴出世》选自名著《西游记》,但是与原著略有不同,你们想不想知道原著中是如何描写这只石猴的吗?"  相似文献   

6.
缪可言 《辅导员》2014,(13):86-87
时间:盛夏时分 地点:花果山 人物:石猴,老猴子,领头猴,小猴子,猴甲、乙、丙、丁 [从仙石里蹦出来的石猴凭着超凡的交际能力,顺利地融入了猴群,这不,这天天气炎热,石猴又跟着大家戏水去了。]众猴:(欢乐)瞧这水,又凉爽又干净,正适合我们避暑。  相似文献   

7.
缪可言 《辅导员》2014,(Z1):86-87
正时间:盛夏时分地点:花果山人物:石猴,老猴子,领头猴,小猴子,猴甲、乙、丙、丁【从仙石里蹦出来的石猴凭着超凡的交际能力,顺利地融入了猴群,这不,这天天气炎热,石猴又跟着大家戏水去了。】众猴:(欢乐)瞧这水,又凉爽又干净,正适合我们避暑。这小涧,很安静咧!不知此地叫什么名儿?  相似文献   

8.
沈阳的名字来源于其地理位置位于古沈水(浑河)的北面,其最早的建城史可以追溯到战国至两汉时期所建立的候城.本文以沈阳方城为研究中心,介绍后金政权入沈前沈阳城的状况、清初沈阳方城发展变化以及沈阳方城发生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9.
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自读课文,理解石猴诞生、寻找洞天福地、称王的经过;初步了解美猴王的形象,体会“美猴王”美之所在。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教学过程如下:一、引导朗读师:谁能够归纳一下这段话主要写什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重要事件?生:石猴从仙石里蹦出来了。师:很棒,浓缩成四个字,会吗?生:石猴出世。师:好。(板书:出世)(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话,概括  相似文献   

10.
足球的信义     
《西游记》里说,天生小石猴想知道瀑布后面有什么,众猴就怂恿它,如果跃过去,就奉它为王。小石猴果真跃了过去,还发现了那个叫水帘洞的好地方,可众猴只顾玩耍去了。小石猴便说:“列位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众猴听后,便朝上礼拜,口称“千岁大王”。连猴子都知道“言而有信”,  相似文献   

11.
陈伟山 《文教资料》2012,(9):15-16,22
明代神话小说《西游记》以取经为主线,讲述了一只无知妄为的石猴成长为斗战胜佛的精彩故事。这一成长过程给予教育工作者极大的启发。作者探析石猴成佛之因,并就如何教育转化问题学生谈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说"言"道"语"     
语言是人类用来传情达意的工具,如果没有语言,这个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即使在神话世界里,语言也是不可缺少的.在<西游记>中,吴承恩在叙述石猴(即孙悟空)出世后,就假定"禽有禽言,兽有兽语",使石猴得以与众猴沟通,顺利登上了"美猴王"的宝座.语言是如此重要,那么何谓"语",何谓"言"?"语""言"并举,为什么就能指代人类的交际工具?  相似文献   

13.
1.上次说到一个猴子面对大瀑布嚷嚷:“谁敢先进去?”话音未落,石猴就蹦了出来,大叫道:“如果我进去,就拜我为主,如何?”猴子们齐声喊道:“OK!”只见石猴闭上眼,一纵身,唰……飞身跃入水帘。  相似文献   

14.
初二册新选课文《美猴王》,节选自明代吳承恩的长篇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挝慕谘〔糠中吹氖鞘锍鍪篮统仆醯木?通过对石猴发现水帘洞和带领众猴进洞居住的描绘,突出地表现了石猴的胆量超群、本领高强。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相当出色,充分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5.
从天产石猴到斗战胜佛,孙悟空人格发展经历了从蒙昧状态、到精神觉醒、接受教育、自我选择、目标实现的不同阶段。每一次生命的超越,都是人的个性与社会性统一的内在驱动,是人格完善、价值实现的内在需要,是合乎人性变化发展逻辑的合理演绎。孙悟空的人格成长,对于追求个性的当代青年塑造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正向积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6.
【前面的故事】《西游记》的大部分篇幅虽然写的是唐僧取经的故事,但第一男主角绝对非孙悟空莫属。所以这本小说理所当然地从孙悟空的出世写起。按照书中的说法,自从盘古开天地以来。世界共分为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四大部洲。其中东胜神洲有一个傲来国,附近海上有一座名山,叫做花果山。山上有一块仙石,长年吸收天地灵秀、日月精华,于某日突然进裂,产出一个圆球般的石卵。它见风之后,便化作一只石猴,不但很快就能爬会走,双目射出的金光甚至惊动了玉皇大帝。后来它吃喝了凡间的食物,眼中的金光才逐渐消失。不过,连玉帝也没想到.这石猴后来竟然在天地之间搅动起一场惊人的事变。而这个石猴又是如何成为猴王.开创它的一番事业的呢?这就要从勇闯水帘洞这件事说起了——  相似文献   

17.
在“齐桓公伐楚”这一历史事件中,楚国大夫屈完从容应对齐桓公的一番话语为人们所乐道。但对其话语中的“楚国方城以为城”之“方城”,自古及今,众说纷坛。章在列举诸家之说并进一步论证后,提出应从肖华锟先生之说:方城,春秋时期楚国所筑长城,北起今河南南召县,经今叶县、方城县、泌阳县境内,南至今唐河南。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河南方城方言的单字调进行研究,得出方城方言单字声调格局:阴平(13),阳平(52),上声(33),去声(51)。由调形来看,方城方言多降调,有一个中平调,一个低升调,两个高降调。上声调由高平调降为了中平调,阳平调虽和去声调有合并的趋势,但目前来看还是两个独立的调类。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永春文史专家在路过该县湖洋镇玉柱村时,见到了一尊非常奇特的石猴雕像。这尊石猴与电视剧《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相类似,但更具“原生态”,有得道神佛的模样。询问村民,得知这尊石猴很早就有,但具体年代不详。石猴的一侧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太极八卦图,下面有“水助神光”四个字(附照)。专家查找了相关资料,认为这应该与历史上传说的淮涡水神无支祁有关。北宋《太平广记》卷四六七李汤条下,引《古岳渎经》第八卷说:远古大禹治水时,曾降伏淮涡水神无支祁,将他套上锁链关在淮水之中。无支祁的形象是“形若猿猴,缩鼻高额,青躯白首,金目…  相似文献   

20.
新生     
当一块磐石忍不住寂寞,最终爆裂,一个新的生命--石猴在金光中出世了。它是幸运的,加入了一群有着共同语言的伙伴中。它快乐无忧,看朝阳,看日落, 看晚霞。它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神圣,为自己的渺小而悲哀。猴群中有一个传说:林子旁的瀑布后是天堂,谁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