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以来历次重大政治变革中的重要一环,更是中国文化面对西方异质文化的冲击而做的艰难调适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如果说政治变革的意义在于谋求国家主权与国富民强的话,那么,文化变革的意义则在……  相似文献   

2.
近代西方文化的进入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中国文化从器物层面开始到制度层面直至心理层面的变迁,中国教育也随之作出相应变革。审视曾经有过的成功与失落,是当今中国教育面对文化冲击进行更理智变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身处近代中国社会动荡和急剧变革时期的王国维,是位饱受传统化濡化而又受西方化洗礼的一代国学大师。时势巨变的刺激,对“可爱”与“可信”之统一的企求,儒的道德化灵魂的召唤,使他的学术研究最终走向返经信古,于经史考据之中,寓经世之意。在王国维的心目中,殷周的德治化是“可爱”的,通过考证也是历史的真实,因而是“可信”的。这样,王国维通过回归传统,寻找到了化的认同感,在主观上获得了有生慰藉。但理想与现实终究并非一回事,王国维孜孜以求的困扰他的“人生之问题”始终未能获得真正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张海帆  唐媛 《文教资料》2008,(2):203-204
当前文化多元化的趋势既给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课题和任务,也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些基本内容、基本方法和运作方式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同时也对我国社会民众特别是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信念、心态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面对冲击和挑战,我们只有整合传统文化,兼容西方文化,强化主流意识,正确处理危机,才能使广大青年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的挤压和冲击下树立"文化自信",轻松迎战,真正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脊梁!  相似文献   

5.
1949—1979年中国作家想象的西方,既是对于西方国家意识形态霸权持续冲击的回应,也是一种中国式现代性焦虑的延续和发展的表现。在这一时期中国作家的作品中,西方政治、社会、道德等方面的负面性被放大和强化:西方的政治是狭隘、虚伪的;西方的社会是混乱和充满矛盾的;西方的道德是自私、腐朽的。可以说,这一时期作家作品中的西方形象是依据历史经验和现实要求而构建的差异化的他者,熔铸了作为建构者的中国作家的历史记忆和国家观念、民族意识和情感倾向等多种因素。它既展现了中国作家以中国国家意识形态取代、驱离西方意识形态的文化理想与变革冲动,又强化了作为自我的中国与作为他者的西方的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6.
中国学习西方法律制度一直在全面移植国外的法治理念,“依法治国”将西方法治作为我国法治发展的模板之势。中华传统文化中法治思想拥有扎实民众根基,中国法治的出路在于扎根于中国文化。西方法治是宗教与世俗争权中妥协的产物。中西方法治文化的差异,使西方基于宗教信仰的法治基础并不适合中国。中国现代法治的发展需基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改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及对西方法治理念的批判性借鉴,才可填补中国法治话语权的缺失,增强法治领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近代化过程中两大基本任务中国近代化过程有两大基本任务:一是民族独立,一是近代化。两者的关系是:没有民族独立,就不可能实现近代化;没有近代化,政治、经济、文化落后,也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独立。二、中国近代化的特点1.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逐步深入展开,但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近代化最终未能真正实现。2.近代化不仅受到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还不断遭到外部列强的破坏,发展缓慢,历经…  相似文献   

8.
王韬是中国近代社会第一位走向世界的历史学家,他既了解西方的文化,又自幼饱读中国古代经典;既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又清醒地认识到现实变革的势在必行。研究王韬历史变易观的形成,既要考察近代西学的影响,也不能忽视中国文化的作用;既要考虑其置身的积弱积贫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也不能无视中国文化传统的潜在激励。这两对看似矛盾、冲突的对立双方,实际上存在着可以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全球文化变革与我国的文化政治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商业文化与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非领土扩张化”是新一轮全球文化变革的主要内容 ,它造成了全球性与地方性之间的紧张关系。合理的全球文化应该是一种建立在尊重文化多样性基础上的“全球地方化”文化。我国必须尽快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文化政治策略” ,积极应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的冲击与挑战 ,并实现民族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中挖掘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民主思想,赋予"民彝"以新的内涵。李大钊在结合中国古代的民本主义和西方近代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民彝史观,抓住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精髓,对民众起到政治启蒙作用。李大钊的民彝史观是他早期民主政治思想的集中表现,也是他对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总结,为他向唯物史观的转变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的冲击打乱了中国社会既有的发展秩序,晚清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各个领域开始发生变革。由于文化历史与传统的原因,晚清的文化变革较为缓慢并带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晚清文化民族性深刻地影响了晚清高等教育的演进。  相似文献   

12.
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政治发展问题,既不能坚持理想主义,也不能简单套用西方概念,必须从中国政治文化传统出发,把对问题的讨论置于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实景之下。中国社会变革的深度之大和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把民主的目标与民本传统创新结合起来,把来自西方的概念进行中国化的阐释,认真研究理性,民意和群体心态的特点和现实表现,也就成为政治稳定与政治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自古以来便是一个整合的文化系统。西方文化的冲击与西方对中国的武力征服 ,造成了近代中国全面而深刻的文化危机。价值 ,位于文化的深层结构 ,是文化系统中最难变动的文化因子。随着中国文化危机的加剧 ,中国文化结构中的价值系统 ,也不得不面临着转换。在内因与外缘的双重作用下 ,中国传统价值在近代的转换 ,一方面凸显了其欧化的倾向 ,另一方面则仍力图与传统建立联系。可以说中国传统价值在近代的转换 ,并不简单地表现为传统的断裂 ,它仍表现着与传统、尤其是与明清以来的文化传统的血脉相联的关系。本文试图以“华夷之辨”、“义利之辨”、“本末之辨”这三个价值要素在近代的转换为例 ,对之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伊斯兰复兴运动给中东各国带来的巨大冲击。不仅冲击着共和制国家,也波及到君主制国家;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社会文化生活,也波及到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领域,以及这一运动在中东各国兴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教科书与社会发展是互动的.伴随着西方教科书的引进,学堂、书坊、官方等新式教科书的编撰出版,教科书成为清末民国社会变革的重要策源地.它传播西方现代科学知识,推动中国现代科技的创新和变革;宣扬现代民主自由思想,促进中国现代政治的觉醒和敞亮;提倡新的社会伦理观念,鼓吹社会文化的更新和发展;凸现生活生产建设之实用,呼吁社会民众求强和求富;弘扬爱国民族精神,激励国家独立和自主.  相似文献   

16.
前人关于《文心雕龙》养气篇主旨的各种说法。刘勰对先天不可养之气的强调。刘勰的观点与西方的天才论的对比。西方天才论发达而中国天才论微弱的重要原因在于西方不仅本体论发达,而且有完整的人格神系统与之对应,西方发达的逻辑理性也是其天才论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文化样态,继承和吸收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的精华和优秀部分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继承和吸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在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推进文化创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对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及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曹波 《华章》2010,(24)
对于中国来说,19世纪中叶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转折时期.中国既取得过巨大的成就,也一次次丧失了历史赐予的难得机遇,长期在通往现代的旅途中蹒跚而行.中国变革的艰难无疑与现代社会的历史遗产有关,也与中国政治中枢的政策选择,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密切相联,同时它还受到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的巨大影响.此时,在西方制度的冲击和影响下,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以迥别于其他国家的特有方式实行社会转型,无论它的成功还是挫折都丰富了人类的经验宝库,为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李源澄先生著述甚丰,“所涉范围之广,所论亦颇精湛”。先生之论今古也,承廖季平先生及蒙文通先生之说而又更进,且明确提出以“经”与“经说”分别为说之论。先生以经学即是经义之学,“经学为中国文化之源泉”,为中国文化之总汇。是先生以经学即内圣外王之学,惟于历史中求经学,始能见经学之意义。先生亦提出“经学将来之正路”在于出入西人学术,吸取、改造西方优秀文化,排斥抵制西方腐朽文化,“反而求之六经”,弘扬民族文化中之优良传统,消除民族文化中之消极因素,从而兴起新儒学。  相似文献   

20.
韩国现代政治体系是传统政治文化和西方价值体系碰撞、背离和铰链的结果。儒教一直作为韩国政治文化存在的主要基础和基本内核,在韩国现代政治变迁中走向式微,但其文化惯性一直波及到军政权和威权主义时代的韩国。在这一进程中伴随着自身的调适而与西方政治理念共融,从而使当代韩国政治文化呈现出开放的姿态而产生出政治民主化的“汉江奇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