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费老走了,2005年4月24日22时38分。已经记不清楚从何时开始知道“费孝通”这一名字,只肤浅地了解到.他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经济学家,而对费老有关教育的认识与思考的了解,却是在数十遍地拜读了《教育以人为本——访费孝通先生》(《人民教育》2004年第9期,作者贾海红)之后。费老先生真切、豁达、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等高尚品质深深感动了我,对师者师、范之思考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2.
“德育为首,师德为先”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是政府与社会所极力倡导的,从中可以看出我们一贯的重视姿态。然而就是在这真真切切的重视中,某些师德问题反被忽视了,师德教育出现了多重“缺失”现象。一、“为人师”教育起点的缺失起点的缺失会带来“谬之分毫,差之千里”的影响。让我们首先直面师德在教育起点上存在的问题。其一,受教者内在“信念性”的缺失。“为人师”的内在信念,是师德生成及存活的前提。以“形而上”视角来看,教师的职责与使命应该是神圣崇高的,教育世界和教学境界应该是神秘美好的,从教者由此萌生虔诚、敬畏,因可敬而敬业…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教师,于1990年进入“围城”,不久即担起了“教子”这一重大人生课题。为人师已11年,为人母也正9载,儿子现已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了。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切地体会到“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这句话的深刻内涵。在当今独生子女抛不掉“骄、娇”二气的现实面前,我深感家庭教育的任务之艰巨与意义之重大。在孩子成长的9年历程中,如何教育好孩子的问  相似文献   

4.
“学高为人师,德高为人范”.基于军事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军校基础课教员必须为人师表,储备“一潭水”,提高教学能力.为此,教员要端正学习态度,讲究学习效率,持续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  相似文献   

5.
为了新课标所涉及的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我们要充分利用“四史”学习教育之契机,培育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和立德树人价值取向,努力使学生对政治认同产生心理共鸣,奠定正确“三观”,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公共参与中锤炼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价值感,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做民族复兴的担当者和力行者。  相似文献   

6.
《论语》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圣人言行录,常于一问一答之间告诉人们许多为人为学的道理,其中就有不少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为人有仁——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要为师先学做人,做人是为师的基础。为人到什么程度才能为师呢?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做人就要有“仁”,“仁”是立人的根本。那什么叫  相似文献   

7.
张福杰 《中国教师》2012,(22):70-71
从小各种名言警句、名人轶事就一直教育我们做人要诚实,为人师后,我更是经常被这种美德所感动。但有一次我深深地体会到,其实“善意的谎言”也是一种教育艺术。  相似文献   

8.
笔者曾在《幼儿园课程师定性多维研究》一文中,从诠释学、后现代知识观、生成课程理论、潜课程理论、教师角色等多个角度,研究并阐释了为什么说幼儿园课程最终是教师决定的,而不是课程专家或教育行政部门决定的道理。现在,笔者将从“隐含知识”的视角再度审视幼儿园课程的师定性,以进一步唤醒广大幼儿教师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快专业成长步伐;也以此种形式唤起全社会对幼儿教师及幼教事业的重视和尊重,并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将其置于重要的地位。一、什么是隐含知识迈克尔·波兰尼在其著作《个人知识——迈向后现代哲…  相似文献   

9.
一部划时代的民族教育史诗.已然展开了辉煌篇章——“两基”攻坚扎实推进。普及程度不断提高,办学条件渐趋优化。教育管理走向规范.寄宿制教育迅速壮大。贫困生资助体系初步形成,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行动计划’启动短短5年。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超过了过去几十年甚至几千年。” 改革优化投入结构.千方百计解困寄宿制教育,聚力突破高中段教育瓶颈。壮大、激活、提升教师队伍……“中期攻坚”民族地区教育薄弱地带。“行动计划”任重道远。 一个“万紫千红终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的民族地区教育景象已可预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薛辉 《新课程研究》2009,(11):109-109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从这句话中,不仅可以看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更可以体现出为人师的一份职责。教育的真谛需要用心一点一点的感悟,要明白真爱是金的道理,知道真爱是打开“心育”之门的钥匙,所以坚持从“心”开始的教育才是最真最好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2005年4月24日22时38分,费老走了。听到这一消息,我全身一颤,刹那间大脑极度抽搐,无比悲痛。已经记不清楚从何时开始知道“费孝通”这一名字,只肤浅地了解到,他是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经济学家,而对于费老相对集中的有关教育的认识与思考的学习,始于在《教育以人为本——访费孝通先生》(《人民教育》2004年第9期,作者:贾海红,以下简称《访谈》)这篇文章。拜读此文数十遍,前后拙思近一年,对费老先生真切、豁达、强烈的民族使命感频频感动,对师者,师、范之思考油然而生。1.爱,师者品质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交流…  相似文献   

12.
陈立群校长深刻的帮扶体会和鲜明的教育主张,体现了对贫困民族地区教育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对我省教育扶贫有着重要启示。教育扶贫首先扶的是精神。培养良好习惯、培育奋斗精神应该成为教育扶贫重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扶智扶志”应成为新时代教育扶贫的核心要素,从扶“贫”延伸至扶“弱”.  相似文献   

13.
师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师爱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达到“不教而教”的奇效。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教师的心应当充满对每一个他要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爱。”这足以证明师爱是博大的爱,是理智的爱,它包含着沉甸甸的责任感、使命感。爱是教育的前提,更是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师德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4.
学校教育科研是“个性”的,但其自身品质提升的路径具有一定“共性”.嘉定二中在“十二五”期间,在对“高立意、有特色、上水平”的科研品质的追求与实践中,呈现出学校教育科研品质提升的三条基本路径:一是瞄准“力”的方向——契合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二是置准“力”的触点——优化学校科研的生态环境;三是测准“力”的大小——提供学校发展的持续动力;使学校教育科研呈现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  相似文献   

15.
颂师佳联     
古人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中国,教师常常被喻为蜡烛,因为尽管生活清苦,教师却以为国分忧为荣,以自己的辛勤劳动表达着对人民教育事业的忠诚。神州大地,尊师重教也蔚然成风,讴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佳作不断问世。以我国特有的民族文学品种——对联抒赞颂敬贺之情,意趣盎然,更为群众喜闻乐见。现将笔者搜集的几则颂师佳联整理如下。一、深情流露“十字联”“十字联”是长联一种,其上下联中各有一到十等10个数字依次排列。用“十字联”颂师别具一格,耐人寻味: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  相似文献   

1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建立和谐民族关系、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举措。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性视角解析,“民族心”“民族意”“民族情”“民族力”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四重内涵。而社区教育在助力“共通语言、交往空间、民族情感、物质基础”等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基本条件供给中具有独特价值。社区教育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过程中其价值实现的主要路径有: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以习用共通语言凝结“民族心”;丰富社区教育互动形式,以拓展交往空间凝聚“民族意”;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以涵养民族情感凝集“民族情”;扩大社区教育资源共享,以奠定物质基础凝合“民族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人师,33年教书育人孜孜不倦;为人妻,30年她深知亏欠丈夫太多;为校长,7年冶校兢兢业业,她是秦皇岛市第三届“农村教育烛光奖”获得者,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教师、一名校长的责任和担当……  相似文献   

18.
素质教育是教育整体改革的必然归宿──浅析素质教育命题的涵盖力桂林民师副校长吴柳本文仅从素质教育命题语词的涵盖力出发,来证明素质教育是我国现阶段教育整体改革的必然归宿。“素质”一词作为外来语词指的是“人的先天解剖生理特点”,在中国古文字中“素质”有不同...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的礼仪都从社会、文化、价值观、信仰等方面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精髓,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真情实感。全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也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可见,开展礼仪教育,进行礼仪规范训练,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刘翠红 《宁夏教育》2011,(11):72-73
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发自内心,才能到达心灵的深处。教育应该是美的,是柔和的,是润物以滋养,而又悄然无声的。我心中有一盏明灯,它让我始终坚信不疑——为人师,心中必须要有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