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阅读教学贵在学好文字,读好文字,写好文字.如何才能落实这些呢?笔者再次欣赏了于永正老师执教的《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发现于老师的最大特点就是与学生平等对话,诚心诚意地与学生交流写字、理解词语、朗读和阅读思考.这种语言沟通的艺术,正是大师的课堂魅力所在.现从课堂对话的角度,谈谈于老师的语言渗透艺术.  相似文献   

2.
师:下面我们交流一下课文朗读,谁先读给老师听?(一生读第1、2自然段。)师:很遗憾,有一个字漏掉了,你自己感觉到了吗?生:“有一年”,少了一个“有”字。  相似文献   

3.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各种各样的示范课、研究课精彩纷呈。这些课一会儿不用多媒体就不算精彩,一会儿没有小组教学就不算好课。我们一线教师有时有点无所适从。时下的语文课该怎么上?笔者有幸听到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顿时豁然开朗,这才是一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师:亲爱的育红小学六(3)班的同学们,你们好!坐得那么端正,看到于老师是不是很失望?是不是看到的和想到的大不一样,你想象的是什么样的老师?  相似文献   

5.
师:这一节课我们学习《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告诉于老师,通过预习,你又交了哪些新朋友——认识哪几个生字了?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第七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相似文献   

8.
蒯威 《小学语文》2014,(7):68-70
这是一篇公认的简单的课文。全文不足四百字,记叙了高尔基和他10岁的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高尔基“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语言朴实,条理清晰,作为一篇高年级的课文确实不算难。当然,教材无非是进行语言训练的材料,只要运用得当,本身的难易程度对教学的影响并不大。于永正老师在教学本文时,主要是将文本作为训练写字、朗读和写作的材料,上得简简单单,语言训练却又扎扎实实。那么,这篇课文的教学是不是只有这一张面孔呢?  相似文献   

9.
王琳  李芳陆 《山东教育》2004,(13):34-34
庆祝袁瑢老师八十华诞的盛会上,我们听了于永正老师的课。于老师幽默、洒脱和富有激情的教学风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课堂上老少童趣竟是如此自然、和谐,回味之余感触愈多。  相似文献   

10.
A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展开想象,相互言说,理解人物思想感隋,受到感染启发。 3.品读语言,感受父子之爱,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相似文献   

11.
听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课,如赏一支名曲,如读一篇经典,那种自然、和谐、简朴的美令人陶醉,叫人深思,使人回味。  相似文献   

12.
一、谈话导入本课的学习 师: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5月12日。三年前的今天.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财产损失。获悉消息后,全国各地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救援行动.回想一下.当时你做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是符合少年儿童心理特点的,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写想像作文呢?听于永正老师的一节生动有趣的想像作文指导课——《爱鸟》,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两处精彩片段,可以说为我们指出了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14.
有幸成为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于永正老师的弟子。并和于老师同台上课。这将在我的教育之路上烙下最深刻的印记。而于老师的《一株紫丁香》则给我留下了最深的思索,一节简单的课真正还原了语文本色,  相似文献   

15.
"作文难写,作文难教",这是长期以来困惑教师学生且挥之不去的烦恼.为了写好作文,老师们上下求索,倍尝艰辛.有的主张多写多练,熟能生巧;有的主张由说到写,降低坡度;有的主张游戏中作文,让学生愉快作文;有的主张与多媒体网络结合……这些都不失为作文教学的好方法.然而直面作文教学的现状,情感虚假、内容空洞、语言苍白等现象"涛声依旧",如同毒瘤难以根除,使得老师们不由感叹:作文教学,路在何方?最近,有幸聆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对话想象作文>一课,那简单的教学目标,简洁的教学设计,简便的教学方法,简易的教学媒介,犹如闷日里吹来的一袭清风,让人神清气爽,耳目一新.原来,作文教学还可如此简单!  相似文献   

16.
宋代军 《山东教育》2009,(12):31-31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从未有过与当今小学语文名师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更从未梦想过有一天能走进于永正老师的课堂。前些时候,于永正老师应邀来滨州参加“同课异构”活动,我终于可以一睹名师风采了。可是,在于老师的课堂上,  相似文献   

17.
许多老师都认为朗读教学的“头”特别难剃。要说方法,有的,但指导读起来又好像翻来复去就那么几板斧;要说让学生多读熟能生巧嘛,多读几遍他们又都腻味提不起神来。让我们来看看于永正老师指导学生读《翠鸟》。有些句子、段落反反复复不知读了多少遍,不说学生依然好兴致,就连我们读者不在现场,没受那种现场特定气氛感染,就仅从抽象的文字去接触它,也不觉得烦。这真的不能不说于老师好功夫。为什么?我们认为主要有两点:1.读的方法多变;2.每次读与读之间的引导过渡得法,很有情趣。不信,你还是自己把下文读一读。  相似文献   

18.
19.
当人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技术层面的东西无法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时,教材便一下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解读教材随即也成了时髦的话题,变得神秘起来。当聆听了于永正老师的《水上飞机》后,我恍然大悟,教材其实也可以这么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