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语动补复合词致使性特征的语法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达致使是汉语动补复合词的重要特征。动补复合词到底是在词库内还是句法层面上生成的,其致使性特征又是如何核查的,这些问题引起了生成语法学者的关注,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观点。本文拟在评介有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考察汉语动补复合词的句法、语义特征,探讨汉语动补复合词致使性特征的语法属性。考察结果表明,汉语动补复合词的致使性特征似应视为句法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在以往各家对"V不C"结构研究的基础上作有限的补充,提出"A不V"式构词类型。对这一形式涵盖的词语作基于语义表达的结构类型分析,通过对深层结构的挖掘,增进对这一结构式所涵盖词语的凝固程度的研究,揭示它们在汉语词汇中的特殊性,以期提高对汉语中一些熟语性词语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双音复合词作为词汇研究的重点日益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以《现代汉语词典》C字母下的双音复合词为研究材料,以偏正式和联合式双音复合词作为研究重点,比较两种构词方式的特点。把"名+名"形式的偏正式双音复合词分为表领属和属性两种语义关系,并对双音复合词的语素义和词义进行分析,得出5种不同类型的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4.
判定"离合词"的性质需要区分词的储存状态与使用状态,"离合词"是语言系统中音义关系固定的词,它在言语语境中有构词语素离用和合用两种形式。中古以后白话中动补句法结构的发展成熟是复合词离用的外部诱因,支配式双音词语义结构特点及上古汉语奠定的单音语素占主体的词汇格局是复合词离用的潜在内因,复合词离用形式在语用中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句法与语义相联系的角度探讨德语复合词的构成,把句法、词法和语义结合起来考虑,透过构词的表层现象去了解其深层结构的内在联系。作者认为,这种研究方法不仅是对复合词进行分析理解的有效方法,而且可以为构造新的复合词找出规律和模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倒序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实词搭配词典》中的94个“VA”型动补关系复合词为研究对象,讨论总结了该类复合词的前一个动词性质的语素与后一个形容词性质的语素的语义关系,以及该类复合词的语义能否从两个构成成分里推导出来这样两点认识。  相似文献   

7.
张菁 《现代企业教育》2006,(16):194-195
本文以《倒序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实词搭配词典》中的94个“VA“型动补关系复合词为研究对象,讨论总结了该类复合词的前一个动词性质的语素与后一个形容词性质的语素的语义关系,以及该类复合词的语义能否从两个构成成分里推导出来这样两点认识.  相似文献   

8.
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关系密切,因此语法研究要全面深入地揭示隐藏在表层语法结构背后的、深层语义关系.语义指向是一种与句法结构有着密切关系的语义现象.语义指向对汉语句法结构中复杂语义关系的解释有重要作用.语义指向的研究重点是结构内语义指向关系,主要属于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9.
"大A大B"格式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见的框式结构,其根据内部语义关系可分为分指式、列举式、加合式以及重复式四种,它们在语义加深的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层级性,体现为一个连续统的状态。从表达上而言,框式结构还具有特殊的增值意义,不仅可以增强表达程度,而且还可以增加信息容量,甚至还可以改变词语的语用色彩,而其中的机制就在于隐喻、转喻以及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0.
在汉语词汇双音化的过程中,词义如何传承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以正语素均来自上古汉语的7390个偏正双音复合词为研究对象,追寻它们的造词理据,可以探讨汉语词义传承与发展的机制。根据偏语素造词时发挥的功能,偏正双音复合词可以分为四种类型:语义析出、语义分化、语义统括和语义描绘。这四种类型带有汉语母语者对汉语词义及其内在语义结构的深刻理解,在传承义位、分化义位、区别词汇、统括下位词、描绘语义等方面各有作用,以经济化的区别手段实现语义明晰化的目的,解决了汉语词汇在单音造词阶段“单不足以喻”的困境,推动汉语词汇系统由单音格局向双音格局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11.
作为汉语动词的重叠形式,VV式和V-V式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对二者作一明确区分将有利于人们的日常交际以及对外汉语教学.本文以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为基本点,结合现代汉语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重点分析了VV式和V-V式在特定情况下句法功能上的差异、结构生成过程中的差异、能否反复重叠的差异;同时也指出了它们在语义表达及语用效果上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偏正复合词作为从语法结构上对汉语词汇的分类,其内部成员之间语义关系丰富多样,以中心语为核心,探讨名词性和动词性中心语的偏正复合词内部语义关系,从共时的语义凸显和历时的词汇化角度解释不同语义关系形成的原因,成为对汉语偏正复合词进一步认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从汉语中具有独特性的一种能产构词方式——反义构词入手,探讨汉语的教学本位问题。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反义复合词的穷尽性考察,我们发现,从结构的角度来看,两个名词素、动词素或形容词素分别组合而成的反义复合词大部分都是名词;从语义的角度来看,词义为词素义加合的反义复合词语义透明度最高,词义与词素义无明显关系或已经虚化的反义复合词语义透明度最低。这说明,在反义复合词的实际教学中,混合本位是最合适的教学观,一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反义复合词的构词规律实行字/语素本位教学,另一方面,对于那些语义透明度低的反义复合词宜采取词本位教学法。我们认为,混合本位观不仅适用于反义复合词的教学,也应该被运用到整个汉语教学中。  相似文献   

14.
配位结构涉及谓词深层语义结构与表层句法题元之间的关系,从语义入手,由深至浅地解释表层言语表达式的构成。配位结构可分为直接配位结构和间接配位结构,利用配位结构理论,分析谓词语义对表层句法表达的影响,解释汉语中部分句子的特殊同义现象,同时也揭示谓词的间接配位结构对被动句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词"的界定是形态学里一个最重要也最难以回答的问题。基于汉语语言的事实,本文列举了对"词"这一基本概念的认识:不同的学者分别从语义、句法、形态、音系特征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汉语中的"词"以及复合词中的动结式类型。着重从形态和句法视角下分析总结了汉语动结式复合词的语素成分和论元结构,说明了动结式复合词有其特有的构词过程,并证明了汉语词库中存在大量的同形异义的不同语素。  相似文献   

16.
田永焕 《文教资料》2013,(29):134-135
动补结构一直是现代汉语语法学和语义学的重点研究对象,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条分缕析.对长期以来争论比较大的几个问题摆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文章认为动补结构的产生是汉语词汇化的结果。介绍了目前比较流行的动补结构的分类体系,同时文章着重指出句法核心与语义核心是不平衡的,就动补结构而言,它的句法核心是动词,语义核心是补语。  相似文献   

17.
论文首先介绍复合词的定义和分类;其次逐步分析汉语复合词和英语复合词的内部语义关系;最后通过对比英汉复合词的内部语义关系,得出结论:汉语复合词的内部关系除了语义特征,还有逻辑因素;英语复合词的内部关系除了语义特征,更多的是句法关系。究其原因,汉语是语义型语言,造词形式凸显意合原则;而英语则是形态型语言,更多地采用形合的造词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一个语言结构的组成成分之间是相互选择的,它们需要在语义上保持一致性.本文采用动态的观点.对"V出+宾语"进行系统性考察,归纳出宾语的八大语义类型和动词的六大语义类型,发现两者之间存在规律性的匹配关系,体现了汉语句法语义双向选择原则.  相似文献   

19.
常虹 《考试周刊》2013,(97):84-85
英语名词在语境句中往往可作为事件中的某个语义角色表达一类事件,而隐去包括深层结构中核心动词在内的其他应有的语义角色。这在汉语看来是不可接受的,有的甚至根本无法理解和翻译。文章拟从深层语义结构分析的角度探讨英语名词的理解和翻译方法,以指导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20.
"V破"动结式是现代汉语中一个比较典型的动结式,但其研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现有成果主要散见于图式性动结式的研究之中,注重探讨"破"的句法地位、语义指向以及"V破"的论元结构和配价问题,缺乏对其作为构式的形式和语义特征的考察。本文结合构式语法有关理论,分析"V破"动结式的句法语义特征,据此建立其构式层级图,以管窥现代汉语动结式的构式属性及其构式层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