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流传于黔东南侗族地区一带的“三三棋”,是娱乐性很强的一项传统体育竞技活动,它有着独特的背景文化和技术及规则.厘清侗族“三三棋”文化背景、裁判规则及其现状和存在问题,不仅丰富此项目的学术价值,而且为保护、传承和发展侗族“三三棋”传统体育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黔东南州侗族地区民族食品资源丰富,风味独具特色.对这些风味食品进行开发与利用.对地区经济发展 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对侗族风味食品的制作、食用方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构建侗族地区社会和谐发展,解决好在发展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民事纠纷,有必要在司法实践中对侗族婚姻习惯法的宽容和合理利用,以此改善民族地区司法的纠纷解决能力及社会效果,提高司法的公信力和亲合力。文章结合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和林溪两个乡镇的实地调查,就实现国家法和侗族婚姻习惯法在司法实践中的良性互动作了探讨,期以促进侗族地区社会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1978年以来的经济改革所构成的社会转型对侗族的文化重构是显著的,涉及到物质经济、社会组织及典章制度等方面,并促成了侗族文化品质的现代性转型以及文化资源的价值调整与提升。  相似文献   

5.
侗族即依山傍水而居,聚族而居,依环境资源而居.这三个原则,本质上体现了一种和谐的品质,即与自然和谐,与生活和谐,与环境和谐.在构建和谐黔东南中,侗族的居住理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侗族习惯法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受中国传统的和平文化思想的影响。因此,从侗民族的形成入手,分别从传统文化的影响、特殊生存环境下的选择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等三方面分析了侗族习惯法中和平理念形成的因素,以期为研究少数民族和平文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黔东南侗族使用语言文字情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贵州省黔东南侗族使用语言文字的情况是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关注的问题,为客观准确地掌握其情况,作者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侗族居住地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发现黔东南侗族使用语言文字的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地方保留母语,有的地方已丧失母语,有的地方同时使用汉侗双语。对汉语的使用比较普遍。改革开放以来,黔东南侗族加速了语言文字的汉化程度。  相似文献   

8.
黔东南州侗族地区民族食品资源丰富,风味独具特色.对这些风味食品进行开发与利用.对地区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章对侗族风味食品的制作、食用方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侗寨木楼群落遗产,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凝结了侗族人民的审美情趣、性格特征、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当前侗寨木楼群落遗产所面临的诸多危机,其中火灾是最主要的危险。如何有效开展消防安全,保护好侗寨木楼群落遗产,是每一个侗族儿女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森林资源也在不断的遭受破坏甚至恶化,所以,保护森林已成为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而黄岗侗族村社在对森林维护和利用方面已形成了一整套习惯法,并对该村落的森林资源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因此,研究和分析侗族习惯法对森林资源的有序有效配置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黔东南州是我国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区,有着丰富的民族法学文化,因此,人民调解制度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但正是由于习惯法文化的强大力量,人民调解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完善人民调解制度让其在纠纷解决中更好发挥作用,这也成为人民调解制度的优越性能否发挥出来的关键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12.
黔东南侗族聚落地理环境因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与自然生长的村落形态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公共空间。论文通过文献资料研究和实地田野调查,总结黔东南侗族聚落中公共空间的地域民族文化特质和营造精华。各类公共空间为祭萨岁、喊天节、抬官人等重要仪式活动提供了场所,对传承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侗族即依山傍水而居,聚族而居,依环境资源而居.这三个原则,本质上体现了一种和谐的品质,即与自然和谐,与生活和谐,与环境和谐.在构建和谐黔东南中,侗族的居住理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嘉应学院学报》2016,(7):62-66
习惯法是城乡民间自生秩序的一部分。不充分制度供给的环境下,民间金融依仗的习惯法暴露出有待提升利用的一面和有待从深层次消除的一面。梳理民间金融及其附着的习惯法,正视深层机理,以充分的制度供给引导其良性发展,或者以正规金融机制融合部分民间金融而发展,是合宜的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5.
侗族实行一夫一妻婚。婚姻习俗男女社交公开,恋爱自由,婚姻缔结与解除有着自己一套严格的程序。但婚姻不自主,"姑舅表婚"较为流行,习惯早婚,结婚极少去民政部门登记,女子婚后有"不落夫家"的习俗等。侗族婚俗与我国现行婚姻法相比较既有共同点,也存在着悖离之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我国侗族人口最多、最密集的地区。因此,对黔东南州的侗族婚俗习惯与国家婚姻法进行对比分析和理论研究,并在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基础上,在侗族地区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文化、教育事业,是十分必要和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1950年以后,乌江流域少数民族习惯法从形式到内容等多方面发生了变迁,本文拟从自然地理环境的突破、社会制度的变革、教育文化的发展等方面论证其变迁的原因,以期对该流域少数民族法治化的进程起到促进作用,从而增进民族团结、促进西部大开发,推进依法治国的方略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1978年以来的经济改革所构成的社会转型对侗族的文化重构是显著的 ,涉及到物质经济、社会组织及典章制度等方面 ,并促成了侗族文化品质的现代性转型以及文化资源的价值调整与提升。  相似文献   

18.
廉睿 《唐山学院学报》2016,29(2):40-44,85
基于法律文化学的视角,可以对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作出考察和解读。应用法律多元主义从文化理论层面对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的价值进行论证,而应用"活法"理论则可从文化之实践层面对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存在原因作出剖析。作为一个庞杂的习惯法系统,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包含着壮族习惯法、苗族习惯法、傣族习惯法、瑶族习惯法等子系统。在我国西南地区,这些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命运不但取决于其自身能否实现良性发展,更取决于它能否与"国家法"之间构建起良性互动关系。对于西南少数民族习惯法中的合理内容,民族自治地方应通过自治条例或单行条例的方式予以吸收,而对于其中部分落后内容,"国家法"应予以明确摒弃,唯此方为实现两者良性互动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黔东南位于贵州省的东南部,其中黎平、从江,溶江侗族人口均可达各县人口的70%以上,为主要的侗族聚居地。这些地区保留着俩族传统的村落与建筑。黔东南独特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物产资源使其自然生态环境呈现复杂多样性,也使侗族人民籁以生存的建筑从结构形式到表面装饰都独具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20.
民族民间法是存在于民族乡土社会的民族习惯、民族风俗、民族禁忌等,侗款就是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普遍存在于侗族地区。文章通过对广西三江地区侗族侗款的实地考察研究,分析了侗族侗款的传承和特征,探讨了其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