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沈渝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4,(6):1-7
用社会性别观念分析男女两性生活方式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到在经济获得极大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性别分工和角色期待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男女平等依然是一个值得继续努力的艰难课题。 相似文献
2.
依据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江门市数据,对江门市民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方面的性别差异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女性在受教育程度、社会参与、价值追求、性别认同等重要指数方面明显高于男性,体现出不同于其他地区的逆差异,带有鲜明的现代女性特征,并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闲暇生活方式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人的闲暇生活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深厚的民族烙印。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的闲暇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是,中国目前闲暇生活方式还存在一些不良现状。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文明和科学的闲暇生活方式,必须坚持"两个基本点",创造更多的闲暇时间,加强闲暇场所建设,培养和提高人们的闲暇技能,并加强对闲暇生活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4.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7,(5):119-129
人是以性别身份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从性别视角来看,女性无疑是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而社会保障本质的内涵就是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对促进男女平等、保护女性合法权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期山东省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结果表明,山东在社会保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仍存在社会保障覆盖面还较窄、女性权益得不到充分保护的现象。因此,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关注女性群体、关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女性性别利益,对于提升我国社会关系的质量、促进社会整体的发展、构建公正合理的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传统妇女观的核心理论是男尊女卑思想。它对中国女性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使她们完全沦入被压迫,被奴役的境地。经过长期的努力和斗争,当代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极大的提高,但仍面临诸多的问题与挑战。因此,整个社会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为女性的发展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城市居民闲暇生活方式与闲暇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活方式就是“吃、喝、玩、乐”和“衣、食、住、行”的方式。但人作为一个复杂的机体,不仅有复杂的生理机制和生理需要,而且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和高层次的精神需要、社会需要。因此社会学研究中的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生活主体价值观所制导的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全部活动的稳定方式,即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所从事的一切活动方式”。生活方式可分为:劳动生活方式、消费生活方式、闲暇生活方式、政治生活方式、交往生活方式等。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人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闲暇生活质量的要求日渐提高,闲暇生活方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从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进程的时代背景出发,理性审视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内涵,探讨大学生体育活动主体、活动条件、活动形式的现状,对增强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丰富充实他们业余生活,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松林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9,(3):65-69
技术进步带来现代社会生活方式正影响的同时,也带来负影响,这引起人们对技术的价值、技术的社会形成、技术的最终目的及技术的发展的哲学思考。人类应在客观的基础上,把乐观主义和理性批判态度结合起来,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结合起来,把技术进步建立在改进社会生活方式上,建立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上,建立在人的个性自主和主体地位的弘扬上。 相似文献
9.
沈渝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12):30-36
性别机制是影响社会分层的重要因素。农村女性的流动具有减弱和强化传统的性别机制和社会分层的双重作用。在现有的“城一乡制度框架”中,性别关系呈现出有变化而没有飞跃的特殊形态。 相似文献
10.
邵蕴然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1(4)
通过自编问卷调查,分析了高职女生对闲暇生活的感受、经常从事的闲暇活动以及她们对闲暇生活的追求和需要,建议从加强高职女生成才教育入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开发、开设闲暇教育课程,以提升高职女生的闲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许丽萍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Z2)
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这些发展变化也反映在中国民众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中——家庭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裂变、职业生活方式日趋多元与紧凑、社会消费观念不断升级并多元并存。中国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过去大一统和无差别的集体主义生活方式土崩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多元化与统一性并存共生,差异性与趋同性相互交织,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相互融合的过渡性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13.
参政是妇女法律地位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民国初年,女子参政运动的进程,大致可以分为初兴期、短暂沉寂期和勃兴期等几个阶段。妇女争取参政权的运动,提高了妇女在婚姻、人格、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地位。封建传统文化、妇女自身意识以及民初法律自身的局限性等制约了民初妇女参政运动的发展。因此,改变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提升妇女文化素质、实现妇女充分就业、加强参政制度建设就成为新时期改进妇女参政运动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多元化的现代休闲生活方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海春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33-135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生产方式决定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怎样生产,便怎样生活,生活方式就是回答“怎样生活”的问题。法国社会学家福勒斯代也认为,生活方式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闲暇时间,一个人的闲暇生活方式就是他的生活方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5.
徐曙玉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1)
《一千零一夜》女性形象虽千姿百态性格各异 ,但将其分类整理可分为美丽、温柔、善良的理想女性和阴险狡诈、刁蛮淫荡的邪恶女性两大类。本文从智慧美、勇敢美、情感美和奉献美四个不同的方面对理想女性的内在美进行论述 ;对邪恶的女性形象从淫荡、阴险狡诈、嫉妒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另外本文还从妇女的人身、婚姻家庭、社会思想观念等不同的角度兼论了中古阿拉伯妇女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6.
浅析中国古代女性社会地位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薇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4):23-24
本文从母系氏族社会早期的"女神"地位、母系氏族社会晚期的"女主"地位、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阶段的"女人"地位、父系氏族社会和父权社会中女性的"女奴"色彩地位四个方面探析中国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对乌海市5所中学298名同学生活方式的调查表明,中学生存在兴趣爱好偏向消遣、生活态度得过且过、生活方式随波逐流的现象,本文指出中学应加强思想教育、改革课程体系、加强引导管理、开辟第二课堂、丰富课外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8.
闲暇与劳动的关系以及教育与闲暇、劳动的关系,在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中,经历着一个异化、扬弃、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教育与闲暇、教育与劳动的关系发展的状况,是从闲暇与劳动这对关系的辩证发展中派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女性社会地位变迁是中西文化交流中生产生活方式变化的社会反映,并最终表现为国人观念与积习的革新,因此,中国近代女性社会地位变迁是十分复杂的,但也呈现出历史演进的轨迹。在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的半个多世纪里(1840—1894年),中国近代女性社会地位变迁的所有事件几乎都是零星、孤立的,甚至在社会文化心理的阻滞下发生历史的倒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