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声学》在高师院校的音乐专业属于专业基础理论课.高师院校的《和声学》教学怎样突出体现高师特点?这是我们从事高师《和声学》教学的教师在教育改革和教学实践中,必须着力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应根据高师院校音乐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中学音乐教师从事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研究《和声学》这一学科性质及其在高师院校音乐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反复探讨《和声学》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不断改革《和声学》的教学内容,改革《和声学》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谈和声在民族音乐中的运用刘秋玲自古以来,我们的民族音乐素以旋律线条优美而著称于世,在世界的艺术殿常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的民族音乐不论从纵的或是横的角度去看,均与西方音乐有质的不同。西方音乐大多以和声为旋律发展之据和基础,其旋律往往与和声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当前,《和声学》课程的考试方式是写作试题为主,这种标准答案的考试方式很难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衡量评价。因此,改变传统标准答案的考核形式,进行《和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对《和声学》课程的性质、考试方式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和声学》采用非标准答案考试的改革思路,并从标准答案考试的内容与形式、具体实施步骤以及评分标准三个方面进行细致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高等师范音乐专业的《和声学》教学,在整个专业教育体系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经过系统的和声学习后,学生要在随后而来的曲式学、作曲、小型乐队编配及钢琴伴奏写作等一系列的学习中,使之发挥“立竿见影”的功效。因此,有效的和声教学就显得尤为...  相似文献   

5.
《和声艺术发展史》是吴式锴教授于2004年完成的一部著作。吴式锴教授是国内较早关注和声史学研究的资深专家之一,早期就出版了个人专著《和声学教程》,及论文《和声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和声的风格性与传统和声教学》,都为和声史学做了系统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柴科夫斯基是十九世纪俄罗斯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在作品的创作中,他将俄罗斯民间音乐的素材与"西方"音乐创作技法完美结合,形成了鲜明的特征。本文将从曲式结构、和声等方面进行论述,达到对《六月——船歌》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清晰的认识柴科夫斯基钢琴小品中的和声手法。  相似文献   

7.
勋伯格以他创作的无调性音乐而闻名,但是他所著的《和声学》讨论的却是非常典型的传统和声。虽然传统和声几乎被所有音乐学习者所熟知,但勋伯格却对传统和声有着独特的见解。笔者在分析过大量的流行音乐后发现其中很多常见的和声进行模式都是可以用勋伯格的观点来解释的。以勋伯格《和声学》中的观点为基础,作曲者能够更加娴熟地进行流行音乐的创作。  相似文献   

8.
“波尔卡”不仅是斯美塔那舞曲创作领域中最重要的代表性舞曲体裁,也是其所有钢琴作品中地位最突出的创作体裁.笔者选择彼得版(Edition Peters)编号Nr.4455的斯美塔那钢琴曲集《波尔卡舞曲》作为分析研究的主要对象,通过对斯美塔那创作的10首钢琴波尔卡舞曲的曲式结构及和声特征的简要分析,可以明确看出斯美塔那在“波尔卡”这种体裁创作上曲式结构及和声手法运用中的主要艺术化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9.
功能和声体系是西方音乐发展最为繁荣阶段的产物,在和声艺术的发展历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功能和声体系的发展同样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基本规律。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和认识论的角度出发,对功能和声体系的发展历程中所体现出的哲学基本原理进行初步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赵季平民族管弦乐《古槐寻根》、《悼歌》、《觅》等作品的和声创作思维为切入点,通过理论阐述和具体分析,解析作曲家赵季平民族管弦乐作品创作的和声语言思维及技法特征,从而了解作曲家"民族化"的和声创作特征和风格。  相似文献   

11.
西方古典音乐作品在结构转接过程中需要各种形式的连接过渡,这些连接过渡都是具有特征性的和声语言,运用不稳定的和声语言作为结构转接过程中的和声准备是本文重点所要说明的。对西方古典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整理,按照和声语言的特性来梳理、总结音乐作品结构转接过程中的和声准备类型。  相似文献   

12.
王飞 《文教资料》2008,(14):73-74
和声是一个外来词汇,英文名称harmony,意为协调、融洽.和声在音乐中表现的意义是两个以上不同的音按一定的法则同时发声而构成的音响组合.中国在几千年的音乐传承之中,多声音乐虽然比较丰富,而作为多声音乐的理论指导--和声却发展迟缓.中西方音乐最开始虽然都是单声音乐,但是西方从15、16世纪开始,和声就逐渐得到重视和发展,并最终形成了完备的和声理论体系.民族和声却直到近几十年,在几代音乐家的努力之下才获得了逐步的发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民族和声发展的滞后?传统音乐之中究竟有没有和声因素?民族和声近几十年获得了怎样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同时也指出了民族和声在今后的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将民歌改编成钢琴曲是音乐创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作曲课教学的难点,它对于音乐创作者民族风格和个性化风格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将民歌改编成钢琴曲,首先要进行和声配置,但我国却并没有类似“传统功能和声”那样的系统化的“民族和声理论体系”。我国现代专业音乐创作的历史,实际上是我国作曲家不断融汇、消化西方专业作曲技术进而创造与发展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的过程[1]。“五四”以来,中国作曲家的创作实践在探索“和声风格民族化”的道路上发展出了多种多样的方法。本文结合笔者的学习和创作实践(已发表于《音乐创作》、《黄…  相似文献   

14.
和声是多声部音乐写作的一种基本手法,他离不开听觉。而和声听觉与和声思维又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本文以此为依据,以和声教学法为切入点阐述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运用和声听觉来拓展学生和声思维的必要性。文中提出这种教学法应结合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自身特点,不能盲目的追求,也不能盲目的排斥,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另外本文还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述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和声听觉来拓展和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和声学》作为高师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技术理论课程,已越来越显示其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教学,能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基础和声理论及其运用,能分析一般中、小型乐曲中常见的和声现象,掌握初步的和声写作技能,为编写歌曲伴奏、小型合唱曲及学习有关理论作曲技术科目和学生演唱、演奏音乐作品时的艺术处理打下基础,以适应中等学校音乐教学工作的需要。 《和声学》一般是指西洋传统和声学(惯指),是以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为代表的和声现象的理论总结,它只不过是人类多声部音乐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特定历史阶段。和声学与其它作曲技术理论范畴一样,始终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尽管近现代和声学的发展已处于斑澜纷呈的格局,许多音乐作品中的和声亦已突破了传统和声的许多规范,但是,当今国内外的和声教学仍旧以传统和声为基础,只不过是随着时代和风格的发展,而有某些衍化、发展。 既然和声教学仍旧以传统和声学为基础,那么和声学的教学必然没有全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桎梏。多年以来,我们的和声教学主要采用教师课堂讲授和声理论,学生课后做大量书面练习的教学方法,由于这种教学方法不符合音乐艺术的教学特点——结合实际音响进行音  相似文献   

16.
民族和声是目前我国中师及高师和声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整个音乐理论的教学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随着目前民族音乐的迅速发展,民族和声的教学也越来越为广大教师所关注.  相似文献   

17.
管窥传统和声理论中协和性原则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和声理论中协和性原则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很少有人就此问题做专门的论述。本从和声学理论发展的几个阶段入手,分析论证了多声部音乐中协和性原则确立的基础,以及其在西方音乐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所起的主导性作用。这一主导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当它进入到和声语言相当复杂和丰富的21世纪时,已无法用协和性的一般化概念来概括,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较为宽泛的概念——音响紧张度来表述。这种对声音状态的描述,是以音乐语汇中的音响是否能够表达作品的内涵与思想为准则。  相似文献   

18.
《和声学》是高师音乐专业一门基础技术理论课。这门课程的设置,既有必修课,又有选修课。所谓的必修课,指的是《和声学》共同课。所谓选修课,指的是《和声学》提高课,要求学生必须修毕《和声学》教程的全部内容。要想培养出适应中等师范专业所需要的合乎规格的音乐理论教师,必须把《和声学》选修课学好。必须制定《和声学》选修的教学规格。只有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规格,才能完成培养中等师范专业音乐理论教师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艺术歌曲在勃拉姆斯一生的音乐创作中有着非比寻常、不可取代的地位.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勃拉姆斯在他三个时期的创作中,风格略有不同,情绪波澜起伏,但每一部作品都巧妙地反映他的内心思想和外在情绪.本文将对勃拉姆斯的《五月之夜》、《夏日的黄昏》两首艺术歌曲的和声特色进行简要的分析论述,通过分析,从而了解勃拉姆斯在艺术歌曲创作中的和声处理方法以及音乐人物的塑造及情感的表达等方面特色.  相似文献   

20.
和声是一个外来词汇,英文名称harmony,意为协调、融洽.和声在音乐中表现的意义是两个以上不同的音按一定的法则同时发声而构成的音响组合.中国在几千年的音乐传承之中,多声音乐虽然在某些歌唱、乐曲与戏曲体裁中出现,而作为多声音乐的理论指导一和声却发展迟缓.中西方音乐最开始虽然都是单声音乐,但是西方从15、16世纪开始,和声就逐渐得到重视和发展,并最终形成了完备的和声理论体系.而中国民族和声直到近几十年,在几代音乐家的努力之下才获得了逐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