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王宏应 《考试周刊》2009,(21):202-203
本文深入分析了《咏水仙》这首诗歌的语言特色,以及其所体现出的意境,阐述了诗歌所表现出的作者的自然观以及它的美学特色,从而得出结论:这首诗歌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其所形成的唯美意境。  相似文献   

2.
尹红 《考试周刊》2011,(18):39-39
《咏水仙》是威廉·华兹华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因其文笔朴素清新,自然流畅,广为流传。为能真正领会这首诗的美之所在。本文从诗的格律、节奏及音韵方面对该诗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华兹华斯是浪漫派奠基人之一.在他的《抒情歌谣集1800年序言》中,华兹华斯详细阐述了他的诗学主张,开创了一代诗风,该文拟以《咏水仙》一诗小探华兹华斯的在《序言》中所提到的其诗学观中最重要的几个部分,包括他的自然观、创作观、语言观、以及快乐观.  相似文献   

4.
张洁 《海外英语》2012,(20):215-217
华兹华斯是浪漫派奠基人之一。在他的《抒情歌谣集1800年序言》中,华兹华斯详细阐述了他的诗学主张,开创了一代诗风,该文拟以《咏水仙》一诗小探华兹华斯的在《序言》中所提到的其诗学观中最重要的几个部分,包括他的自然观、创作观、语言观、以及快乐观。  相似文献   

5.
人们对于美好爱情的热爱与渴望由来已久,奈何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面对城市生存的激烈竞争和现实生活的艰辛无奈,都市人群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感情经历尤为坎坷,然而美好的爱情正是来自于它的单纯,承载了太多外在负累的爱情常常不堪一击。  相似文献   

6.
从《咏水仙》看华兹华斯的语言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诗坛的一颗巨星,他以清新、质朴、自然的语言开创了一个崭新的诗歌时代,冲破了18世纪新古典主义用"诗歌语言"描写贵族生活的桎梏,开创了诗歌口语化、大众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咏水仙(英)华兹华斯粼粼湖波也在近旁欢跳,却不如这水仙舞得轻俏;诗人遇见这快乐的旅伴,又怎能不感到欢欣雀跃;我久久凝视——却未领悟这景象所给我的精神至宝。后来多少次我郁郁独卧,感到百无聊赖心灵空漠;这景象便在脑海中闪现,多少次安慰过我的寂寞;我的心又随水仙跳起舞来,  相似文献   

8.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脸灸人口,但对这首诗的理解似乎一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偏差。优美的诗句后面藏着诗人什么样的情感?由《再别康桥》这首诗,可以见出徐志摩先生的思想以及他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9.
赵茵 《文教资料》2006,(8):81-82
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奠基者,其作品《水仙》通过描写大自然里的风光及诗人在自然风光里的感受,充分表达了华兹华斯的自然观:自然与人本为一体,因此在被工业和商业主义异化了的现代,只有自然才是人类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0.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代表作,这部小说的真正完成是在她短暂人生中的最后阶段。借助心理学的观点,从萧红的人生体验出发,揭示了萧红在疾病缠身,精神孤寂的情况下,创作《呼兰河传》的动机。  相似文献   

11.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1928年秋,徐志摩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诗兴勃发,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康桥美丽的景色里,驰骋在诗人奇异的想象之中。全诗运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营造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人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流连,对往昔的眷恋,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一首《再别康桥》,  相似文献   

12.
《再别康桥》是一首缠绵悱恻,艳丽动人的抒情诗,不必说那哀而不伤的离别情绪,令人荡气回肠,也不必说那起伏跌宕的韵律节奏,让人琅琅上口,感受到浓郁的诗韵美,单是那清新明艳的康河晚景,也足以使人心驰神往。它也没有像《沁同春·长沙》那样豪迈,更没有像俪巷》那样哀怨。  相似文献   

13.
《再别康桥》是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也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性作品,这首典雅哀愁的诗歌自发表以来就引发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讨论。该诗将形式美、音乐美、绘画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审美元素将《再别康桥》无以言明的意蕴之美推向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本文重点分析了诗歌作品中刻画的离别场景,从徐志摩对剑桥风景、剑桥故人及理想抱负三个维度的情感抒发着手,深刻体会徐志摩《再别康桥》的多重意蕴之美。  相似文献   

14.
《再别康桥》是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它是作者重游康桥前后甚至整个人生苦旅中的一次心灵放歌。其艺术特点是通过描述康桥之景来抒发内在的深情,意境优美,情景相生。而作为新月诗派重要代表的徐志摩在实践闻一多提倡的“三美”主张中,更是将音乐美发挥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15.
华兹华斯、雪莱及济慈三首咏鸟诗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华兹华斯、雪莱及济慈三首咏鸟诗的分析比较,指出这三位浪漫主义诗人各自的美学观点和写作特色,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三位杰出诗人在诗歌创作上的独特成就。  相似文献   

16.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之作,集中地体现了徐志摩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7.
论《哈利·波特》的英雄历险叙事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利.波特》的英雄历险叙事模式是集体无意识的产物,也是作者“缺失性经验”的结果。它顺应了读者的英雄崇拜心理,并为之提供“缺失性体验”的补偿。英雄历险叙事模式使《哈利.波特》受到了全世界小读者们的普遍认同和欢迎。  相似文献   

18.
留学英美的徐志摩在诗歌创作上走的主要还是传统之路,《再别康桥》是这类诗作的代表。它的艺术特点是通过描述康桥之景来抒发内在的深情,情没有直接倾吐出来,但又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正如司空图所言:"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相似文献   

19.
每次读这首诗都像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那股清新、那份眷恋,那种缠绵如一阵温馨的风拂过心弦,令我陶醉,让我感动,引我沉思。这首诗是1928年诗人第三次游历欧洲,第二次来到阔别七八年的母校剑桥后写下的。当时,诗人在一个7月的下午,拜访著名哲学家罗素后,没有通知任何人,独自来到自己曾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诗歌,习惯上较多地采用融情于景和营造优美意境的方法,较含蓄地表情达意;而外国诗歌则较多地将笔触伸向人的内心世界,直接、热情奔放地表达感情。徐志摩学贯中西,他的《再别康桥》兼收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方法和外国诗歌的抒情方法,并将他们完美地统一于自己的作品中,铸就了《再别康桥》的高度的艺术性。一、对中国古典诗歌精髓的吸收:融情于景,营造完美的意境(一)精心选择意象,营造完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