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唯物史观主张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科学总结和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来,党内廉政建设始终坚持唯物史观,把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党情、国情相结合,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反腐倡廉建设道路,丰富和发展了我党反腐倡廉建设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改革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遇到了新问题和新挑战。中共中央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强调教育改革要把"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作为指导。并从改革高考制度、高校"去行政化"开始着手,同时,教育改革需要协调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和历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同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紧密结合,凸显出新时期科学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在坚持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基础上,突出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牢牢把握群众史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4.
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一种根本见解。在历史研究整个过程中,需要坚持唯物主义观点,立足客观历史事实维度,用中立性视野,把孤立的历史事件置于人类社会的历史浪潮中去研究和解读。这就要求我们坚定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即唯物史观教育,来规避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是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动力,社会的经济发展由此产生的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也是这些阶级互相博弈的结果",这就在哲学范畴根本地击破了历史虚无主义。本文首先从历史虚无主义的发展沿革入手,进一步阐述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最后通过唯物史观视域下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党的"十九大"后中国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在实现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中,加强唯物史观教育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就变得更加紧迫,对这一领域的对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唯物史观的形成先后经历了三种文化氛围:1902年入家乡私塾置身中国传统文化氛围;1910年入湘乡高等小学后受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熏陶;1918年到北京后,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逐步完成了世界观的转变,形成了唯物史观,真正成为了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人民收入分配这一关键的民生问题上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特点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收入分配制度。但随着国家发展形势的深刻变化,新时期我国在收入分配领域也显露出了许多问题,包括收入分配格局有待完善,城乡收入差距依然较大,收入分配不公现象依旧明显等等。文章正是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对我国的收入分配改革研究进行回顾与总结,指出当前收入分配中的突出问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解决观点,为以后的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已成不争的事实,“全球化”一词家喻户晓,对全球化概念的理解呈多样化趋势,其中各有道理,却又略显偏颇。文章从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出发,阐述了对全球化概念的理解:从历史根源看,全球化就是资本主义的全面扩张;从现实发展状况看,全球化是以资本主义为主导,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长期共存,社会主义利用资本主义的多雏性的全球互动过程;从最终发展趋势看,全球化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当前,深刻理解、全面把握党的十八大精神,对于统一全党思想,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11.
图书馆员的素质培养是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的有效手段。只有从服务意识、市场意识、学科馆员意识和网络信息主管意识入手,才能不断提高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才能适应创新型学习型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摘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人民身体健康提出,从“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到要做身体健康的民族,无一不诠释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中国的要义,这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无疑起到了战略定位与方略引领作用。基于此,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系统地阐述了健康中国的释义、源起与意义。研究认为:健康中国的来源既有理论来源、实践来源也有历史来源,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新发展、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感召、历代思想精粹的集成。健康中国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赋予了重要的历史意义:树立全民健康,弘扬国家健康的大健康观;推动全民健身,掀起体育健身消费热潮;形成全民参与,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间,涌现出为数不少的历史小说,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宝库。从目前对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有限研究来看,研究成果大多散见于单个的作家作品论中,少有系统的整合研究。从形态学的角度切入研究,一是想基于作家们对"现实关怀"的不同理解与追求上,通过梳理各种形态历史小说的成因、思想内涵、叙事策略,展现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复杂状貌,营构出多样的审美形态。二是试图在"历史小说"这同一概念下,寻找不同形态间紧密相连的精神特质,为其整体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视角。  相似文献   

14.
法治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形式。在中国治理史上,法家提倡“法治”,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和丰厚营养。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不懈的探索,我国最终走上了“法治”建设的科学治国之路。从历时性的角度考察法治中国建设的历史进程和伟大成就,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文依据1919年以来百年间各个时期的主要体育史专著,考查了中国体育史中"中国古代体育史""中国近代体育史""中国现当代体育"和"世界体育史"话语的形成与史观范式的形成演进,指出由于中国近代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需要和语境变化,形成了不同的体育史话语与研究范式,并对今天的体育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十九大报告为指引,在学习习近平体育思想的基础上,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解决新时期社会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体育强国的责任担当出发,结合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实际,力图阐释新时代体育的功能定位与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从"怎样建设党"的视野看,延安时期以"愿意为着共产党的主张而奋斗"为主要标准发展党员,"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并用"整风"方法解决思想和作风上的突出问题,竭尽心力培养"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创造了在党内非工人成分占绝大多数情况下建设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成功经验;从"局部执政"的视野看,延安时期以陕甘宁边区为典范,"作全国民主政治之先导",构建更具广泛代表性而又能加强党在根据地执政地位的政权体制,强化廉政建设,把"给人民以东西"作为第一方面的工作而使人民得到"看得见的物质福利",积累了治国安民的重要经验;从"三个代表"的视野看,延安时期"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创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理论,准确把握基本国情与形势变化而制定路线纲领政策,把远大奋斗目标与完成现实任务相统一,运用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加强党群关系,形成了"代表中国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的基本经验.这些经验集中为一点,就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延安时期党的建设的经验,对于新世纪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进一步解决好"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人道主义思潮随着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兴起而出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大致贯穿了此后20世纪中国的思想史。从“五四”时期对人道主义的宣扬,到20年代末期人道主义思潮在主流文论中开始失势,以至在其后的几十年中被当作革命思想的对立物受到批判和责难,再到80年代初,尤其是90年代以来人性、人道主义的价值被重新发现并在学术界形成广泛的共识,人性、人道主义经历了由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曲折历程。人道主义思潮在20世纪中国社会的历史命运,折射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座丰碑中的一块基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以巨大的政治和理论勇气,通过长期思考和反复论证,抓住当代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从而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