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也谈"什么叫读懂了课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1期《〈胡同文化〉教学实录》中,牟老师认为,“读懂课文”就是使学生知道课文说了什么,是什么意思。而对于“课文说了什么”执教者又不太确定它的范畴,只是以举例的方式大概地解释了一下。  相似文献   

2.
当下,新课改犹如一阵春风吹拂着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然而,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我们对新课改的理解和处理却出现了偏差。1.忽视母语教学。许多教师讲课只顾课文的分析、讲解,而忽视了字、词的教学。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连字都不认识、词义都弄不  相似文献   

3.
对于经典课文,我们已经习惯了仰视。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学生怕,老师愁。学生怕因为常常无米下锅,或者有米不会煮成大家喜欢的食品;老师愁不知学生喜欢啥,能够写好啥,无从下手。本应为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现在却成了语文教学的难点,甚至因为难而流于形式,几乎淡出了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针对这些严重情形,笔者进行了一点新的探索,采用“缘文而发,一线连珠”亦即连词组旬、连句组段的训练方式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初步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闽派语文的概念已然提出十年,作为其重要特质的“课文解读”,已有前辈领军人物做出了扎实有效的努力,而全省普通教师层面的落实情况,或许还需要探索.本文以2014年福建省首届“教学解读”大赛为根由,结合自身参赛经历,试图分析“课文解读”工作的意义价值;着重阐述课文解读中存在的诸多困惑,如单元目标的契合度、文与言的侧重点等;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读路径,如保持文字的敏锐感、动用比较思维、借助作品的互释互证性、落实文体意识等.  相似文献   

6.
教师对高职语文《课文解读》模块,应从文体性角度作深入分析,实施文体性教学。诗歌重在分析构思、意境及语言,从中见课文之诗意美;散文重在分析笔法、结构及内容,从中见课文风格之美;小说重在分析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从中见课文艺术典型之形象美。若能如此,课文解读教学工作便会做得更好些,提升到一个更高层面。  相似文献   

7.
潘庆玉 《山东教育》2013,(Z2):91-92
课文解读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是进行阅读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这一点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认可和重视。尽管课文解读能力并不等同于阅读教学的实践能力,但是,缺乏一定的文本解读的理论素养和实践体验,阅读教学的设计就很难突破常规,课堂教学也就较难上出新意和深度。本文拟就当前语文教师的课文解读问题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因为对萌发生机的课堂向往,因为对游戏教学的追求,2008年8月,我结束了为期十年的教研员工作,重返课堂,带着课题开始了崭新的课堂实践。从教研员做回老师、从书桌走回课堂、从总是教室后面的听课者到走上讲台的上课者,在这途中,我的课程理念、生活方式、教研方式发生了不少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英语教学法关注的焦点在于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然而有关中等职业教育的英语课文教学大多偏重于理论上的研究。本文从英语课文教学与语言学习和语用能力的培养方面为切入点,结合笔者从事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实践,阐述了英语课文教学的策略及方法。  相似文献   

10.
季荣荣 《学语文》2012,(2):14-15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越多越来的人已经认识到了在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对这些文章的分析解读.以及在课堂的实践教学中怎样落实自己的解读内容是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多元解读的理念也被大多数语文教师所接受,许多学者和语文教师也围绕对话理论、  相似文献   

11.
朱美芳 《考试周刊》2009,(35):14-14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广大教师努力更新教学理念,积极进行探索,使得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然而,由于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理解和体悟的层面不同,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凌霞 《成才之路》2010,(27):38-38
一、略读、略读课文及略读课文教学的概念 1.略读 略读就是不进行深究,粗略地阅读。略读作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是以了解大致内容为目的的,它要求我们的注意力不应该在细节上,而是在大意上。“略读”是相对“精读”而言的,而又与“浏览”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3.
课文分析是备课的主要内容 ,是语文教师上好课的重要基础 ,是实现课堂教学优化的前提条件。课文分析作为一种实践活动 ,必须遵循目的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和辩证性原则。同时 ,课文分析作为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 ,离不开一些基本方法 ,主要有 :文眼法、文体法、文脉法、文题法和文技法。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课改后,课堂很热闹,也很有趣,但是热热闹闹的一堂课上下来,孩子们对自己学到了什么总觉得没有底……近日,在清流实验小学举行的语文课改研讨会上,老师们对怎样吃透新课改的精神,不让自己迷失在花哨的形式里进行了反思:小学语文课改缺失了什么?  相似文献   

15.
关成明 《学子》2013,(1):35-35
小学语文课文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略读课文一般都排在本单元的最后,这样编排的目的除了迁就精读课文习惯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外,还应让略读课文发挥总结与延伸的作用。然而,在教学中,略读课文往往处于较尴尬的境地,教师要么当自读课文轻描淡写一读而过,要么当成精读课文教得过细,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小学语文中的阅读课文,如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立足小学新课改内容要求提出了“小语课文习作教学”这一方法理念,并从课文的立题、词句的品读与说写、构段谋篇的口说或练笔三方面入手,阐述了小学语文课文习作教学的具体方法及其对提高小学生表达与写作能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姜静 《现代语文》2009,(8):100-100
这似乎是一个幼稚的问题。有哪个语文老师不读课文的?可事实是,确有相当多的语文老师在这一点上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也许有人会说,语文老师不读课文,怎么备课上课呢?这大可不必担心,有教参呢。教参上写得详详细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足可以照搬到课堂上去“贩卖”了。不过,课文还是看(不是读)过一遍的。看过一遍,仅此而已。看来,语文老师读课文,怎么读,有必要赘言几句。  相似文献   

18.
对语文这门独特的学科而言,学生的预习至关重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预习时间,让学生掌握妥当的预习方法,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本文试就此问题,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作一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9.
张明桃 《教师》2012,(13):41-41
语文课文的背诵,是许多农村高中学生深感困难的问题,也是许多语文教师感到较为棘手的问题。例如,高一语文必修三要在半学期内上完,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就有十多篇。尽管运用激励机制,张榜公布背诵的情况,但是,对于学习很困难的学生来说,能背的课文仍寥寥无几,背诵进度大大落后于课文教学的进度。为此,笔者曾多次思考提高学生课文背诵效率的方法,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本文所谓“文学性课文”,从其样式看,主要指课本中具有较大程度描绘性和抒情性的诗歌、童话、散文、剧本等课文;从其内涵说,主要指以音韵和谐、优美形象的语言,通过描绘浓郁的场境氛围和鲜明生动的人物、景物形象,构成整体的自然、生活图像或人文意境,来形象化表现大自然的风姿或现实生活的韵味,抒发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倾向的艺术作品。它具有以语言形象感人,以语言文字间蕴含的情意动人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