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今的教育和心理测量学领域,主要有两大理论——随机取样理论(RandomSampling Theory)和项目反应理论,而前者又包括经典测量理论和概化理论(Ge-neralizability Theory)。概化理论产生于六十年代,是经典测量理论的改进和扩展。  相似文献   

2.
“概化理论”(GeneralizabilityTheory,GT)是一种把误差变量作为模型参数来处理的测量理论。它的显著特点是,对于同一次测量资料,能够针对测量结果推论范围或使用目的的不同而提供多个不同的测量误差估计指标,使得人们的决策更为恰当和合理。这种现代测量理论能够同时达到区分考生与评估应考者真正实力之目的,较好地控制测评误差。由我国在该研究领域颇有建树的杨志明教授和张雷教授合著的《测评的概化理论及其应用》,是我国第一本系统研究概化理论及其应用的专著,可以说及时填补了国内此类研究的空白。该书通过将经典测验理论与概化理论…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概化理论与经典测量理论、方差分析之间关系 ,论述了概化理论的优势与特色。运用概化理论分析《超常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课程成绩的评估数据 ,结果表明 ,评分者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并考察了评分者人数的改变对测量信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葛都 《教育发展研究》2004,24(7):148-149
随着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新一代统计分析理论及方法的发展与推广,长期以来在心理与教育测量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经典测验理论"(Classical Testing Theory,CTT)和以其为基础的标准化技术已无法满足现代测量的多样化需要.于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经典测量理论不足的"概化理论"(Generalizability Theory,GT)逐渐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和青睐,成为当前国际上非常盛行的新型测量理论.  相似文献   

5.
三种教育与心理测量理论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静 《中国考试》2006,(6):33-35
教育与心理测量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两个时期:20世纪50年代之前真分数理论占主导地位,称为经典测量理论阶段;50年代至今,除经典测量理论外,还有项目反应理论、概化理论等,可称为多种理论并存阶段。经典测量理论是教育与心理测量学发展历史中最早实现数学形式化的测量理论,现代测量理论大多是在经  相似文献   

6.
对教育测量理论的发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经典测验理论、概化理论、项目反应理论和认知诊断理论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优缺点,进而探讨了理论假设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概化理论(Generalizability Theory)是当今最重要的三大测验理论之一,与经典测验理论(Classical Test Theory,CTT)和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w,IRT)相比,不仅信度观为人乐道。而且效度观也令人耳目一新。为了更好地把握测量效度,本文将从二个方面讨论一下概化理论的效度观。  相似文献   

8.
概化理论(Generalizability Theory)是当今最重要的三大测验理论之一,与经典测验理论(Classical Test Theory,CTT)和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IRT)相比,不仅信度观为人乐道,而且效度观也令人耳目一新。为了更好地把握测量效度,本文将从二个方面讨论一下概化理论的效度观。  相似文献   

9.
主观题评分质量的估计方法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心理测量理论中,主观题的评分质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分别介绍了三大测量理论(经典测量理论、概化理论、项目反应理论)对于主观题评分质量的估计方法,并对其优劣进行了比较。概化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在评价主观题评分质量上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如何结合使用三大理论,为主观题评分质量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蔡楠 《现代企业教育》2014,(12):483-484
心理与教育测量经历了经典测量理论、项目反应理论、概化理论的发展过程,为了更好地应用于心理与教育测验,认知诊断理论作为新一代测量理论的核心,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本文从背景、概述、评价等方面对该理论进行一个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11.
以概化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为代表的现代测验理论是在克服经典测验理论缺陷的基础上产生的。概化理论是在经典测验理论的基础上,引入实验设计和方差分析技术,对测评情境中的各类误差进行分解和控制的一种现代测量理论,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一元概化理论和多元概化理论两个阶段。目前,其应用主要集中在评价、考试和评定量表编制三个领域。项目反应理论是在克服经典测验理论题目参数等指标的变异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测验理论,其发展经历了早期理论探索、理论初步形成和理论逐渐完善三个阶段。它主要用于处理分数等值和测验项目参数、测验和项目的质量的分析,剥离测验情境中评委特征对测验结果的影响,以及测查项目功能差异、编制适应性测验等。  相似文献   

12.
按照R.J.Mislevy(1993)的观点,心理与教育测量理论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2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标准测验理论阶段(standard test theory),包括经典测量理论(classical testing theory,CTT)、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IRT)和概化理论(generalizability theory,GT);第二阶段是以认知诊断(cognitive diag‐nosis)为核心内容的新一代测验理论。  相似文献   

13.
概化理论是独特的测量理论体系,对于分析测验结构合理性和探讨提升测验精度的方法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内容和运用范围上是对经典测量理论的扩展和延伸。本文在介绍概化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开发的《兴趣测验》,探讨了概化理论在测验设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概化理论(GT)提出了新的测量信度观并逐渐应用于大规模考试领域。本文将概化理论思想与方法引入自学考试信度分析研究与实践,提出了自学考试信度分析的概化理论研究框架。本框架对自学考试信度分析的基本任务与流程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对一元概化理论(UGT)模型与多元概化理论(MGT)模型的应用进行了整合,选择了更为合理的自学考试信度指标并探讨了及格线决策信度的考察思路,为自学考试研究者进行概化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概化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化理论(Gegeralizability Theory,GT)又称概括力理论,是经典真分数理论(CTT)与方差分析相结合的产物。它把因素实验设计、方差分量模型等统计工具应用到教育与心理测量学,对经典的信度理论进行推广,对于测验在编制和施测过程中的误差控制、测验的评价等提出了一整套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从20世纪初心理测量诞生至今,其理论不断发展完善,经历了经典测量理论、概化理论、项目反应理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本文通过对三种理论的分析、比较,探讨了心理测量理论的演变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当前经典测量理论(CTT)、项目反应理论(IRT)与概化理论(GT)这三种心理测量派别理论并存,并各有优点与不足。随着测量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未来我国的测验理论发展的新趋向将是以IRT为主体,其他理论并存的一种局面。  相似文献   

18.
一、建立考试学任务的提出人类的考试活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但直到本世纪初才出现第一个考试理论——教育测量学的经典理论。不过,它仅仅把考试作为一种测试手段,研究其在教育效果测量中的应用,实际上它只是一种试卷编制的理论(信度和效度理论)和分数解释的理论(量表理论)。早在30年代艾钦和泰勒领导的批判教育测验运动的“八年研究”,结果就已经表明,考试的效果并不完全取决于试卷的编制。60年代之后,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0年的调查数据,采用经典测量理论(CTT)、项目反应理论(IRT)和验证性因素分析(CFA)等方法,研究者对汉化后的“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问卷”(NSSE-China)(下称“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问卷”)的测量学特征进行实证分析,以探讨该问卷的测量信度及效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问卷”具有较理想的测量信度与效度;基于国外教育情景构建的五大可比指标在中国教育情景下仍然成立,表现出较强的跨文化性;基于我国本土构建的七项教育过程诊断指标也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总体而言,“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问卷”可以作为一个重要而又有效的测评工具,对我国高等院校实施本科教育学情调查、自我诊断及效能评估.  相似文献   

20.
旨在综合应用现代测量理论分析我国现有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固定分数法标准设定的信度指标。采用分层随机取样设计,分别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各选择一个区县,并分别从中随机抽取初三学生3000名,对被试的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应用现代测量理论分析学业水平考试标准设定的信度指标,包括经典测量理论的决策一致性系数(kappa)、概化理论的等级线决策信度Φ_λ和项目反应理论的信息量I_θ。研究结果显示,固定比例法标准设定下,决策信度处于0.7左右;等级线决策信度大于0.7,大部分在0.8左右;分界点的信息量大部分低于16。这些结果说明,我国现有的学业水平考试标准设定质量一般,对于毕业和升学的高利害性考试来说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