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徵”、“征”、“祉”是中文里的三个汉字。其字音分别为:“徵”是多音字,有两种读音,一为“zhi”,一为“zheng”;“征”与“祉”均为单音字,都只有一种读音,前者读成“zheng”,后者读成“zhi”。  相似文献   

2.
太田辰夫(2003)谈到“专有名词”,认为“一般不用数词量词,用的时候就产生了特殊的意义”,如“一棹归来,只做个五湖范蠡”。其实,从古至今,汉语都有“数量词+人名”,是正常用法。太田辰夫认为“白干一下”“去电影一下”“人家母女一场”“二房一场”等,都是凭着使用“一下”“一场”这些次数补语,和“可以”“那么”“怪”等助动词、副词,而勉强使得名词用作动词的。其实,“母女一场”的“母女”与“白干”等其他词语不同,不属名词活用,而是关系名词,而关系名词有它不同于一般名词之处。  相似文献   

3.
“幅”、“副”和“服”都可以作量词使用,但它们之间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幅”读作“fú”,作量词时常用于形容布帛穴bó雪、尼绒及图画等,如:“一幅金绫穴líng雪装裱穴biǎo雪的纵幅国画”、“一幅绣了字的锦旗”、“用两幅布做一幅床单”等等。“副”和“服”作量词时都念作“fù”。“副”,原指成套的东西,如“一副象棋”、“一副碗筷”等。后来,发展成为专指成双成对的东西,如“一副手套”、“一副对联”等。现在,表述面部表情也多用“副”,如“一副迷人的笑容”、“一副严肃的面孔”等等。“服”则用于中药,中药一剂或煎…  相似文献   

4.
改编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在课后都有“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试一试”,“议一议”的要求,可归纳为“读”,“议”,“说”,“试”,“讲”的五字教学法,此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习和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曹家还 《新高考》2013,(5):53-55
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有一种习惯叫“光盘”!所谓“光盘”,就是吃“光”你“盘”子里的东西。网友自发发起的倡导大家节约粮食、不剩饭菜的“光盘行动”在神州大地掀起了一股强劲的节约之风。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厉行节约,对“舌尖上的浪费”说“不”,一起做“光盘”一族吧!  相似文献   

6.
一、填空题:1·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的形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因式分解.2.3.4.分解回式a’一4ah+4b’-c’可先分组为()-();然后用公式,再用公式分解.5·若12X‘十户X-7一(X+I)门ZX-7),则户一6.当X一时,分式一一一一一没有意义;当。一“—-”””“””We4”’“““””””—”一时,分式一7---一有意义.——-“”””—”ZH3’“”“”—~7.当X时,分式.1---,一的值是一1.—”——””““一ie+2”“““不当一时,分式_的值为零.———~——”’“”~N‘WZN7—““”””———一…  相似文献   

7.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每小题2分,共12分):_。____。,、_。A_,。1.若AB都是整式,则天是分式.()“””“‘“”~””—————”””‘B——”“—””2.将X‘-1分解因式的结果是(X‘+1)(。‘一1).()3.当X—一且时,分式一77一一百的值为零.()—一””””~ie‘1—“——”””4.在分式7上了中,若x、y的值都扩大3倍,则分式的值也扩大3倍.()一—”“一ZI3v’”””~”“”“——””“‘”“-’“”””“”“—””“———“’““-。”5.在分式中,只要分子、分母…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今天的教师再也不用“跪着”教书了。但是我们要牢记,还应尽可能地不让学生“跪着”学习。课堂上,教师的存在不是为了让学生“顶礼膜拜”,而是最大限度地为其呵护一份纯真,开启一份智慧,培养一种思维。有时,一名“傻”教师会教出一班“聪明”学生。相反,一名“聪明”的教师,则会教出一班“傻”学生。  相似文献   

9.
王艳云 《家庭教育》2005,(6B):55-55
4岁的文文总爱自己“造词”,别人都说“一片云”,他偏说“一飘云”;别人都说“一条裤子”,他却说“一又裤子”……  相似文献   

10.
“渡”与“度”,人们很容易混淆,如“欢渡春节”“度过难关”等。其实,“渡”的基本意是“从一岸到另一岸”,而“度”则指“过(时间)”“经过”。这样,“欢度春节”就不能写成“欢渡春节”,“渡过难关”不能写成“度过难关”。  相似文献   

11.
神奇的梦     
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我拿着一个遥控器,上面写着“春”“夏”“秋”“冬”。我一摁“春”,花就开了,青蛙也来了;我一摁“夏”,天就阴了,要下雨了;我一摁“秋”,秋天来了,果子熟了:我一摁“冬”,雪花就飘落下来。可有意思了!我真想拥有一只可以控制四季的遥控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机制”一词不可滥用近几年来“机制”一词非常时髦,不少人言必“机制”,甚至讲话一口一个“机制”。写文章一句话几个“机制”。滥用“机制”一词的现象非常普遍。我这里把“机制”这个词解释一下:“机制”是一个类似哲学上“实体”的概念,与“规律”紧密相连,没有...  相似文献   

13.
“一一”是词还是词组康健“一”是人们最为熟悉、写起来最为简单的一个字。“一”,老百姓管它叫“数儿”或“数字”,语言文字工作者把它称作“数词”。不管叫它“数儿”、“数字”还是“数词”,人们对它的认识和使用都是统一,的:即“一”表示数目,是最小的整数,常...  相似文献   

14.
火车语言     
火车语言“火车语言”内容丰富,“词意”严谨,且大多是“世界语”、“标准化”。“一长三短”,这是火车发出“呼救”语言。“汽笛一声长鸣”,这“一声长鸣”正是火车的语言,它是火车“启动”语在告诉人们;“我向前开动了,请注意安全!”如果你听到的两长声鸣笛则是...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化中,“一”是一个神秘的数字。许慎《说解字》把“一”列为汉字之始,并以创世神话观念解释道:“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可见,“一”并非仅仅只是数字之始,它还蕴含整体的、未分化的意味。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观念,即把“一”做为整体的哲学范畴。广义上说,中国化即是注重整体的、直觉的,注重取象类比、注重和谐的“一”的化。如《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以道和“一”互为注脚。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是的,课堂幽默,似一把“击棒”,能敲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似一片“热土”,能沸腾学生的“血液”;似一块“磁铁”,能“吸”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似一座“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似一个“贮存器”,能给学生永久的记忆……  相似文献   

17.
“小康”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特定的概念。“小康”是相对于“温饱”而言的。在中国漫长的农业社会,老百姓布衣陋室、粗茶淡饭,勉强维持生计,叫“温饱生活”。比“温饱生活”稍好一点,叫“小康生活”。“二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就算是“小康之家”了。“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构想,最早出于孔子。他构想了两种美好社会:一是“大同”,说那时“天下为公”,没有私有财产,没有盗贼,没有欺诈,叫“天下大同”;二是“小康”,是指比“大同”较低级的一种社会。晋朝的陶渊明,清朝的李汝珍都以文学形式,描绘过近似“大同”、“…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第五册《阿房宫赋》,课文对“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句的注释是“任何一部分肌肤,任何一种姿容,都娇媚极了”。教参译文也是“(宫人们)任何一处肌肤,任何一种姿态,都极尽娇艳美丽”。笔者对此注释和译文颇有异议。 一、注释和译文与该旬的下文意思相悖。 课文“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句中,充当主语的无疑是“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都是对主语“一肌一容”进行陈述的。“肌和容”如果是指宫女的“肌肤、姿容”,虽能和“尽态极妍”相搭配,译为“任何一部分肌肤,任何一种姿容都娇…  相似文献   

19.
一、征空四(每空2分,共34分):!.7的平方报是_,人的算术平方根”9”“’”“’”“—————’”“”“——”’”’”“”“2,美的立方根是,,-0·729的立方根是3.)时的算术平方根是、、,人的立方是心.当X一时,式子/无二I有意义;当X_。____、.时,式子上>广有意义.”“”””“x+1’“‘“””’5.如果3/x-128,那么一;如果31,‘十0.024—0,那么,一6.如果很式/SJqJ和“”V石厂可是最简的同类二次根式,那a一_,b一、.7.已知/LYS—1.162,那么人无一——=8.2一/丁的倒数是、,绝对值是一…  相似文献   

20.
事物可以“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一分为多”,矛盾也可以“一分为二”、“一分为三”、“一分为多”。它们同属于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不是“一分为二”,而是“一分为三”。哲学上的最高概括不是“一分为二”,而是具体情况(事物、矛盾、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