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的驿道,每隔一段距离,便有一个亭子。这些亭子是做什么用的呢?我们先来看看"停"这个字,即"人"和"亭"靠在一起,便成了"停"。所以,"亭"是供人们停顿、歇脚和休息的地方。驿道,是用来让人们赶路的,而亭子却是供人们停下来歇脚的地方。在驿道旁建造亭子,这不是有碍于人们赶路吗?古人在驿道旁建造亭子,让人们暂时停下疲累的脚步,正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赶路,让人们在"停"中补充体力,增添力量,让人们把后面的路走  相似文献   

2.
OIC原则指出,一个行为如果是人们的义务,那么该行为就是人们能够完成的。相应地也可以说,当一个行为是人们不能够完成的,那么它就不是人们的义务。根据该原则,"义务"应该在关于人们"能够"做的行为的考察中诞生,而不是根据"美德"来制定。实际上,"美德"并不先于在OIC原则支配下的"义务"而产生,反而是在人们履行"义务"并进而对行为予以评价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而根据OIC原则,当当事人"不能够"时,原义务就已然终止,这时需要根据人们是否过失或者故意导致"不能够"的发生来确定当事人是否应该承担责任,并且以当前人们"能够"做的事情为基础确定新的义务。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确实认可并按照这样的方式来操作,那么这恰恰也证明OIC原则是可接受的。  相似文献   

3.
【小引】记得未抓"经济建设"的前些年,人们相见大多以"你吃饭了吗"作为问候语,说明那时人们所关注的是"温饱问题"。现在人们聚在一块,说得最多的可能就是"你上网了吗",说明当前人们所关注的是"信息问题"。的确,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我国进入了信息时代。据最新统计,我国网民已达1.03亿,  相似文献   

4.
孔子孝文化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孔子的孝义放在其仁学思想的背景中考察,才能得出符合孔子本意的结论:"孝"是"仁"情之端,是行"礼"之始,而"仁"是"孝"行之果。"孝"既是人们道德情感的本源,又贯穿于人们道德情感发展的过程,影响人们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5.
义利观是指如何认识"义"、"利"以及如何处理"义"与"利",即道义与利益之间关系的思想和观点,是中国古代荣辱观的理论渊源,是义利观在伦理领域的进一步展开。人性是可变的,人们最终会趋向于善,即"义",这是人们趋荣避辱的道德支点;社会物质条件,即"利",对人们的荣辱观也有一定的影响,这是人们趋荣避辱的物质前提;如果"义"和"利"发生冲突,要坚持先"义"而后"利",甚至舍"生"取"义",这是人们评判荣辱的尺度和标准。深入探讨古代荣辱观的理论渊源,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古代荣辱观的思想精髓,并进而更好地规范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是一门与人们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用心理学的视角去透析人们所关注社会热点事件,是别有一番"滋味"的。"心理学"看生活,看到生活所蕴含的内涵,启发人们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人们历来把"山珍海味"视为美食中的极品。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越来越多的人都向往着吃点儿那些传说中的山珍海味。在传统的文化习俗中,山珍海味自然少不了"鲍鱼"、"鱼翅"、"燕窝"、"海参"这些,它们以高昂的价格被人们视为饮食中的稀罕品。不过,它们价格这么高,营养价值究竟如何呢?是否与其高昂的价格相匹配呢?  相似文献   

8.
通常人们认为孟子性善论的提出主要基于"心善是性善的根据",把"心"作为性善论的基础和出发点。实际上,我们也可从另一视角——"义"来探讨孟子的性善论。"义"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和修养,是对"仁"的精神价值的外在表达的规定性。"人之正路"就是要求人们要心存仁德,行由义路。"义"是开启孟子性善论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微博为主的微媒介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主流,使人们进入"微时代"。微博的到来给人们提供便捷的交往方式,但也给人们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尤其对当代大学生生活在"微时代"下,如何应对微博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国家现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目前的建筑市场上出现了一类被称为"绿色建筑"的建筑。这种建筑出现的前提是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财富的极大增加,人们有了更多的精力来关注自己周边的环境",绿色建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走入了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月亮与星星     
《生活教育》2008,(3):62-62
现在大家都知道星星比月亮大。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都一直认为月亮比星星大。为了表明月亮和星星的关系,人们特意在"月亮"前面加一个"大"字,谓之为"大月亮"。在"星星"前面加一个  相似文献   

12.
"神马都是浮云"的横空出世,是意义稀薄、存在渺茫的表征。它是人们消解意义和存在的集体"口号",只是这"口号"昙花一现、风光不再。因为人们发现,没有"意义"的陪伴,没有"存在"的呵护,生活是索然无味、营养不良,甚至难以为继的。人必须给自己找意义,刷存在。如无衣食之忧。必有心思之虞。微博微信上人们的密集发声,不是渠道便捷  相似文献   

13.
基础教育公平问题备受人们关注,尤其是教育资源方面的公平。一直以来,人们习惯于用"公平"的理念考虑教育问题,实际上"发展"才是一切教育问题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从"公平"到"发展"的教育理念转变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必然有形形色色的人生"标准"要遵循。所谓"标准",指的是人们用以衡量事物的准则。既为"准则",当然就体现了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非观荣辱观的因素,就会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具体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山寨"一词在人们的生活中频繁出现,更在网络风靡一时.人们从最早的"山寨手机"衍生到现在的"山寨电视"、"山寨明星",甚而产生"山寨文化",其根本因为在于人类在生存竞争的压力之下,所产生的一种本能的需求和升华,其特点在于"复制性、快速化、平民化"."山寨文化"的本质是人们无意识欲望的替代性满足;"山寨文化"的产生来自于人们心中受到压抑的未被满足的愿望;"山寨文化"又是人们想快速成功的一个梦;"山寨文化"使"草根阶层"缓解了生存压力,从中享受到了成功的白日梦.  相似文献   

16.
林可 《中国教师》2009,(1):11-13
当今社会,"师道尊严"逐渐被人们淡忘;近年来一些学校师生关系逐步恶化、师生冲突频频发生,引起人们震惊的同时,也提醒人们重新审视"师道尊严"。本文通过探寻"师道尊严"的内涵,分析了客观社会背景和学生、教师的主观原因所导致的"师道尊严"缺失,以及基于教师角色异化、师生关系异化和教师非理性诉求等原因所导致的"师道尊严"异化,试图证明"师道尊严"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进而提出师生双方共同重树"师道尊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虽然各种食材可以任意搭配,但是有那么一些著名的搭配格外受人们的喜爱,比如土豆炖牛肉、小鸡炖蘑菇、西红柿炒鸡蛋……除了习惯、传统以及历史渊源等文化层次的因素之外,这些搭配有没有科学依据呢?在人们能够感受到的基本味道中,有一种是"鲜味"。虽然对它的科学认识还不到一百年,但是人们喜爱"鲜味"的历史已经非常久远。在古代,中国的厨师就用"高汤"来调味,而在日本,人们  相似文献   

18.
刘卷 《中国教师》2009,(Z1):100-100
在众多电视广告传播的方式中,情感诉求方式表达的电视广告越来越成为了电视广告制作者的宠儿,情感广告战略运用"真"、"美"、"新"的普遍原则抓住了人们的普遍情感需要心理,通过感性诉求引起消费者的某些体验,通过人们的感情过程来控制人们的消费行为,从而达到实现广告促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半山 《甘肃教育》2014,(11):14-14
正在任何时候,一诺千金的诚信之人都受到人们的尊重,其事也会被人们传颂。但是,新闻中所讲的这两位校长的"诚信"之举却引发了人们的争议,之所以如此,原因是他们的"诚信"有点另类,有点无厘头。他们的举动是以"诚信"为筹码,以赌的方式来杜绝某种行为的发生——"剃头校长"是赌老师能否解决学生的厌学、网瘾等问题,"吻小猪校长"是赌"学生不乱扔垃圾"。  相似文献   

20.
於雯 《中学生天地》2007,(12):13-15
在杭州的东新路上,有一大片密密麻麻的"城中村",人们习惯把这里的房子叫做"农民房"。每天早上,人们都会看见一个高个子少年骑着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