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就本位的教师文化指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所依据的判断标准以学生成就为中心,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教师特有的思考方式、情感方式和行为方式.教师成就本位文化表现在座位编排和师生互动等方面.学校组织价值取向的影响和教师自身价值附丽的需要是教师成就本位文化的主要成因.教师成就本位文化对师生关系将产生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成就本位文化导致差异性师生关系;诱发师生工具性交往,产生功利性师生关系;致使学生厌学、厌师,导致师生关系疏远.  相似文献   

2.
成就本位的教师文化指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所依据的判断标准以学生成就为中心,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教师特有的思考方式、情感方式和行为方式。教师成就本位文化表现在座位编排和师生互动等方面。学校组织价值取向的影响和教师自身价值附丽的需要是教师成就本位文化的主要成因。教师成就本位文化对师生关系将产生不良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成就本位文化导致差异性师生关系;诱发师生工具性交往,产生功利性师生关系;致使学生厌学、厌师,导致师生关系疏远。  相似文献   

3.
成就本位的教师文化指的是教师职业群体在特定的价值观念下所形成的一种职业文化特质。“所谓成就本位是根据某人实际所获成就(成绩、业绩、绩效等)决定所予评价及相应行动。”在现实的学校场域内,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所依据的判断标准以学生成就为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教师特有的思考方式、情感方式和行为方式,表现为教师职业群体的集体心性,即成就本位的教师文化。而教师所关注的“学生成就”往往失去其本身应有的丰富内涵,被简化为单一的“认知成就”,并且“以完全量化的指标——学校成绩为依据的认知评价往往会在实际上成为学校对学生的成就评价的实质性部分或关键性部分”。  相似文献   

4.
人格本位·人格教育·教师人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国之要在于优教,优教之要在于良师,良师之要在于师格。教育只有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并得到社会的支持才能获得发展。也正是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世界各国正在由重视精英教育而转向重视全民教育,由阶段教育而转向终身教育,由分科教育而转向综合教育,由以知识为本位的...  相似文献   

5.
借助哲学家对整体本位与个体本位的定位,该文主要分析了中西体育文化发展的不同本位倾向,认为整体本位是我国体育文化嬗变的主要特点;但整体本位中又不乏个体本位的色彩,个体本位从自我张扬到自我缺失再到自我张扬;整体本位与个体本位并存是西方体育文化嬗变的主要特色;体育文化无论是以整体本位还是个体本位呈现,其最终的落脚点都应回归体育本源,回归人文关怀的本然追求。  相似文献   

6.
美国教师教育:从“能力本位”到“标准本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美国,自20世纪50、6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各方面的变化,基础教育发生了几次重大的改革,正是由于基础教育改革的推动,教师教育也相应地进行了改革。其中有两次重大的教育改革,即能力主义的基础教育改革和标准评价运动的基础教育改革,教师教育也由“能力本位”转变到“标准本位’模式。本主要通过比较这两种教师教育模式,揭示美国教师教育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论大学体育的文化本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我国大学体育存在的种种问题 ,提出大学体育必须确立文化本位 ,用文化的视角来审视一切大学体育活动 ;大学体育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建设先进文化。这是由大学体育与文化的关系、大学体育概念的扩展、我国近代大学体育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以及时代的要求等四个方面决定的。  相似文献   

8.
研究本位教师教育中学习项目是动态的,根据动态的教育结构而定,所有的教学均以研究为基础,组织活动提供学生在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时实践、讨论、决策制定和解释机会。研究本位教师教育对我国教师教育范式的开发和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未来社会是知识经济的社会 ,是终身学习的社会 ,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要素 ,是实施课程的关键 ,教师的素质和教育理念影响着当今的教育和国家未来。教师应立足实地本位 ,反思教育实践 ,形成研究课题 ,通过教育评价的导向和引领 ,更新教育行为 ,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百年来三种文化思潮的演变及其发展,说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应立足民族文化本位.所谓文化上全盘西化或把外来文化凌驾于中国民族文化之上的主张都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1.
菲律宾曾是一个殖民地国家,教育制度沿袭了宗主国的传统。近年来,鉴于经济、政治、社会背景的不同,基础教育发展遭遇瓶颈,教师群体矛盾日益突出。从2007年起菲律宾教育部开始推行教师教育与发展项目,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又推出能力本位的教师标准,以期改善教师群体状态,进而改善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2.
“能力本位”与“情感本化”是当代教师教育的两种不同取向。本文通过对两者的介评探讨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乐,引发对我国教师教育性质及发展趋势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论标准本位教师教育及其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不同的理论,人们对教师教育持不同的理念.在教师教育发展过程中,先后兴起知识本位、能力本位、反思实践、标准本位等教师教育模式.标准本位教师教育的主要理念包括教师专业化、公平正义、绩效责任和终身学习等层面.标准本位教师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优质教师,它充分考虑标准导向、政策保障、各方参与、评价测量的作用,以实现教师教育目标,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角度看,教师专业发展源于并镶嵌于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提升专业能力的过程,经历了从国家本位教师专业化走向学校本位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关于学校本位主要有三种理解:地理概念、政治概念和组织概念,只有把这三种理解联系起来,才能揭示学校本位的本质,即学校本位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建构学习共同体为载体,学校自由支配各种教育资源,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谋福祉,并为发展的结果负责。综合起来,学校本位教师专业发展就是学校运用专业权力,自主配置教师专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为教师提供专业服务。促使教师专业性得以扩展与提升的过程具体由三方面要素构成:学校自主、市场规约、教师合作。  相似文献   

15.
研究本位型的教师教育被认为是芬兰基础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芬兰的教师教育经历了由个人经验型教师培养到研究本位型教师培养的转变,并不断完善研究本位型的教师教育模式。其教师教育在招生上实行“优中择优”的标准,在课程上以研究思维为导向,在实践教学上以行动研究为特色。文章试图探析芬兰的研究本位型教师教育理论及实践,为我国教师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教师本位观: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在教师专业发展上,教师培养者一直以其自身的意愿来培训教师,很少考虑教师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实践证明,这种把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其自身的兴趣与需要相分离的做法极大地挫伤教师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不但不利于其专业的发展,还影响了国家教育目的的顺利实现。因此,有必要改变这种传统的观念。本文就此提出了一种新理念-教师本位观,即把教师专业的发展和其自身的智力、情感、需要和自主性等方面的发展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扎根于我国教师观念中的、重视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的“知识本位”的教育观之贡献进行肯定的同时,重点对其症结及存在的流弊作了合理的反思,指出持这种观念的教师已无法应对现代教育的挑战,教师只有实现教育观的彻底转轨——从知识论、认识论的立场转变到德性论、创造论的立场上来,才能胜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8.
教师发展离不开课堂。教师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上好课、育好人。当前教师培优工程名目虽多,但却鲜有“课与人”的整合。教师发展应建构“课本位”机制,以课堂教学为大本营,以教学评价为指挥棒,以教学研训为助推器,引导教师关注并提升“课品”、“课能”、“课质”、“课感”,建构“课本位”的教师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9.
课程文化是在不断运动、发展和进化的过程中获得其持续生命力的,是在教育进步、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等多种因素推动下形成其基本价值取向的。根据约瑟夫的课程文化理论,社会本位课程文化可以视为一种内容最为丰富和发展最为成熟的课程文化,强调课程应以社会需求或改革为核心,采取的是一种批判主义取向的课程价值立场,体现了显著的实用主义与民主主义倾向。实用主义课程文化秉持一种关注理论与实践之间联系的哲学传统,强调教学目标应以课程本身能够应用于真实世界作为原则,致力于通过完整的目的性活动,培养出擅长于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的人才,从而将学校与职场联接起来。民主主义课程文化倡导学生和教师的民主化生存与共处,致力于通过强调平等的权利、开放的心态、自由的知识传播环境以及多元化的沟通交流,在个体与群体之间建立起一种平衡。当前,社会本位课程文化作为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时代潮流,已经成为大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导向。  相似文献   

20.
学校本位教师专业发展涉及三个要素:一是需求驱动,即教师专业发展必须是基于教师自身的兴趣与需求,它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动力;二是专业合作,即对于教师个体而言,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和标志在于如何通过专业合作提升自身基于情景的专业知识和智慧,它揭示了教师知识是基于情景的,而情景知识的获得有赖于教师同伴为了实现知识共享而开展的专业合作;三是支持制度,即无论作为个体还是群体,教师专业发展都是一种过程,需要学校建立一套支持的制度,以保障此过程是专业的、可持续的,它揭示了教师专业那种持续的发展过程有赖于专业的支持制度的保障。本文以上述三个普遍要素作为三个维度,试图建构学校本位教师专业发展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